1066800010668000鄂州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 一 历 史
注意事项: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选择题在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片面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必然会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当代化或当成当代的历史。以这种历史观指导历史写作,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沦为历史的伪造者,尽管自认为是合理地构建过去。”由此可见,该学者强调
A.历史研究材料的选择性 B.回到特定时代去认识历史
C.历史叙述逻辑的严密性 D.努力发掘历史的现实意义
2.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政府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确定了赋税役征收依据 D.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2585085768353.右图为我国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②④代表的朝代是
A.北齐、隋朝 B.北周、隋朝
C.北周、唐朝 D.北齐、唐朝
4.隋唐时期南北统一,而服装却分成了两类:一类继承了汉魏以来的汉式服装,另一类则继承了北齐、北周改革后的圆领缺骻袍。这一服装体制
A.埋下了分裂的隐患 B.体现了民族大交融
C.冲击了服饰等级制 D.促成了思想多元化
5.宋初,《崇文总目》仅将耕作等“树艺之说”视为农书,但其后的两宋目录书大都将《菊谱》《洛阳牡丹记》《茶录》等茶书、花谱著作纳入农书范畴。这反映出宋代
A.传统观念受商品经济发展冲击 B.农业的专业化经营已成为主流
C.印刷技术进步推动了农书传播 D.农学中心与经济格局基本一致
6.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这说明元朝
A.对外贸易成为重要财政来源 B.北方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C.区域经济差异推动商帮兴起 D.南北方之间经济差距大
7.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留都南京仍保留了六部、都察院、五府等官僚体系,并设南直隶管辖南京周边14个府、州,而北京作为首都,总揽一切政事并加强对北方边境进行军事防御。明朝“两京制”的形成
A.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平衡 B.缓和了统治者内部矛盾
C.降低了集权统治的成本 D.有利于大一统国家发展
8.某同学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为主题整理了下面示意图。与甲、乙相关的史实是
271780102235
①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管理体制,三分相权,彼此牵制监督加强皇权
②首创皇帝制度,中央官职以丞相为首,但设御史大夫、太尉相互牵制
③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后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
④设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相继被撤销,内阁制也有名无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鸦片战争后,依附于外商的买办首先在上海诞生;至60年代买办“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广州十三行有不少失去垄断特权的行商纷纷到上海充当买办。据此推知当时
A.广州行商最具买办职业优势 B.近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C.买办的社会地位高于“四民” D.上海外贸地位逐渐超越广州
10.下图是1846-1853年英国输华棉纺织品价值统计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58102551435
①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②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
③英国商品物美价廉 ④英国棉纺织品受到中国自然经济抵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1882年一些企业股票行情表
股票名称
票面额
市值(两)
2月1日
6月9日
8月25日
10月15日
12月5日
轮船招商局
100
220
260
243
264
227
开平煤矿
100
170
242.5
215
222.5
170
平泉铜矿
105
125
185
257.5
250
190
这表明,当时中国
A.民族工业得到持续发展 B.官方倡导私人投资兴业
C.近代企业信用初步树立 D.“求富”得到广泛认同
12.1921年初,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我们现在还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这表明
A.知识分子走在社会变革的前列 B.中共的成立加快革命思想传播
C.中共早期?组织成员以工人为主? D.新三民主义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13.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以下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14.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把“工农苏维埃”改为“人民苏维埃”,把“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促成这一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共产国际的指示 B.民族革命形势的变化
C.长征的胜利结束 D.国共关系的全面缓和
15.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撰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明确提出建国的基本目标,即“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一目标提出的背景是
A.平津战役已经胜利结束 B.解放军开始进入战略反攻
C.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改变 D.解放区土改即将全面进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3分,第18题20分,第19题10分,共55分。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中是中国古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对外贸易示意图。
①
②
-----改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二《历史地图册》
从图中分别提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息,判断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宋王朝的“祖宗之法”,说得浅白一些,就是“一切按祖宗的既定方针办”,而这一方针主要是宋太祖、宋太宗的创法立制。从根本上讲,它是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的社会文化传统与政治、制度交互作用的结晶;其出发点着眼于“防弊”,从其客观效果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社会的协调发展。
———据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材料二 由于“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它的对立面 ,“冗兵”、“冗官”和“冗费”与日俱增,使封建国家陷于积贫积弱的局势中。
———邓广铭《宋史十讲》
材料三 宋朝号称是一个非常仁厚的时代……在这样的结构里,新陈代谢更为困难……这样一个号称仁厚的政府,号称仁厚的传统,因为没有选择好的留下、坏的淘汰的机制,以致这个政府变得越来越大,沉积越来越多了。
——许倬云《从历史看组织》
材料四 士大夫对武将的夺权直接促成了岳飞最后的悲剧命运,秦桧与高宗亦不过是因人成事而已……宋自太祖、太宗确立文人政治后, 士人登上权力的舞台, 士大夫逐渐形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政治利益集团, 并成为宋代政治的主体, 对可能威胁其利益的其他势力(主要是武人)均不遗余力地打击摧毁……最终形成一个只追求集团利益的官僚政治体制, 培养出一种缺少进取精神的士大夫人格。
——张劲松《岳飞之死与宋代文人政治的历史困境》
请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宋代“祖宗之法”的理解。(请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回答。)
18.(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94年9月17日的中日黄海海战中,“经远舰”被四艘日本巡洋舰联合击沉,包括管带林永升在内的全舰231名官兵为国献身,仅16人生还。2018年9月25日,
①
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 我国水下考古队在海床面以下5米处发现一艘倒扣的沉船,舰舷外壁悬挂着木质髹(xiū,用漆涂在器物上)金的“經遠”舰名字牌,确证此舰为“经远
②
舰”。沉船中清理出74枚步枪子弹,这些子弹证明了舰上的官兵应该和日军进行了近距
③
离拼杀。从考古结果推测,船的右舷遭受攻击最小,可能还有一定的战斗力。但黄海海战之后,北洋水师退守威海卫军港,日军继而控制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中日双方的政治格局。
④ ⑤
材料二 巩金瓯(ōu,国土),承天帱(dào,覆盖),民物欣凫藻(fú zǎo,比喻欢愉)。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háo,怡然自得),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 1911年清政府第一首法定国歌《巩金瓯》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 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三
24765022860
⑴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是通过分析史实,得出的科学结论。材料一标示的序号内容中,属于史实的是 ,属于史论的是 ,属于史识的是 。(3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以上两首歌曲宣扬主题的变化,并指出导致变化的原因。(8分)
⑶根据材料三,任选年代尺中三个相关史实,分别说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9分)
1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故事片段如下:
白鹿原上,世代居住着白、鹿两姓子孙。时代变迁,清朝覆灭,民国建立。现任族长白嘉轩之子白孝文、乡约鹿子霖之子鹿兆鹏与白家长工鹿三之子黑娃情同手足,成年后各赴前程。
加入共产党的鹿兆鹏从城里带回革命火种,黑娃成为中坚力量,国共分裂后兄弟俩被迫逃亡。鹿子霖设计陷害下任族长白孝文,引发族内轩然大波……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片段中提取一个情节,并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再评述该历史事件。(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事件,对历史事件的评述准确全面)(10分)
鄂州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B
A
D
D
D
D
C
C
A
C
B
C
二、非选择题
16.(12分)
图①:信息:定都长安;对外贸易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政府在广州设有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使;除长安外,还有扬州、益州、泉州等著名商业中心;交流国家有波斯大食新罗等(其它信息如“平城京”等言之成理也可)。
所处历史时期为:唐朝
图②:信息:定都临安;对外贸易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同东亚、东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等都有贸易往来);沿海有广州、泉州、宁波等著名港口城市;等等。
所处历史时期为:宋朝
评分建议:
①赋分:信息5分(一个信息2分,两个信息5分)+时期1分
②信息:学生选取其他合理信息,参照赋分。(信息角度:都城;海陆路交通的地位、起点、途经城市、国家、管理机构及其他时空信息)
17.(13分)
⑴背景:“祖宗之法”是时代的产物,是宋初为解决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问题的“防弊之政”。(4分)
⑵内容:“祖宗之法”是北宋的“防弊之政”,是着眼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4分)
⑶影响:“祖宗之法”一方面对防止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等“新弊”,其带来的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最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严格恪守“祖宗之法”的政治传统使宋代社会结构缺乏自我更新能力,虽有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但都最终失败。南宋政权继续因循北宋“祖宗之法”的弊端而未能变革,最终也走向灭亡。(5分)
18. (20分)
⑴史实:①④;史论:⑤;史识:②③(每方面1分,共3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⑵变化:从颂扬帝制到倡导建立民国(或民主共和)。(2分)
原因:清朝统治腐朽没落,政治上被孤立;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民主共和成为时代主流。(6分)
⑶评分标准:史实1分、说明2分,三个共9分。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927年,毛泽东率部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举。
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1949年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19.(10分)
示例1: 情节:清朝覆灭,民国建立。(2分)
历史事件:这一情节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2分)
评述: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1911 年的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受其影响,各省纷纷独立。1912 年 1 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2 月,清帝退位。辛亥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6分)
示例2:情节:加入共产党的鹿兆鹏从城里带回革命火种。(2分)
历史事件:这一情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诞生。(2分)
评述: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日益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6分)
(还可以从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