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3 22:2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历史 年级/册 八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目标 一国两制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学习提出涉及背景内容、基本内涵和意义等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强看问题要求极高。
难点分析 理论水平较低,对于主权的含义理解较为抽象,学生特别是对于“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理解困难,引导学生理解必须在统一祖国的前提下,允许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且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
难点教学 方法
采用讲述法、分析法、材料法,从一国两制提出与现实状况出发,直观案例演示分析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思考回答:香港、澳门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大家还记得吗?
百年前的中国备受列强欺凌,四百六十多年前,澳门被葡萄牙殖民者强占,一百多年前,香港又从祖国母亲的怀抱中被英国殖民者掠走,而解放战争结束后,台湾问题又摆在了中国人民的面前,每个中国人都忘不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在盼望着,都希望这些离开母亲的孩子们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后,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台湾、香港、澳门回归的问题被提到日程上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小组进行讨论:什么是“一国两制”?它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参考: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我们的“一国两制”是用和平方式解决港澳问题,反之,如果采取非和平方式解决港澳问题会怎么样?实行“一国两制”对国家的发展有何益处?
好,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一九五五年五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但由于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二、基本内涵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三、核心要点(学生分析基本概念,找出关键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这一方针,包含有以下基本内容:
(一)一个中国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都拥护国家的统一,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不存在什么“自决”的问题。
(二)两制并存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这种考虑,主要是基于照顾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这将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创造。
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诸如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华侨和外国人投资等,一律受法律保护。
(三)高度自治 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台湾各界的代表人士还可以出任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全国事务的管理。
(四)和平谈判 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两岸都是中国人,如果因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被分裂,兵戎相见,骨肉相残,对两岸的同胞都是极其不幸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全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台湾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全中国的振兴和富强。
学生思考: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请列举出他的伟大历史贡献有哪些?
四、邓小平与“一国两制”(材料展示)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伟大的科学构想,是他所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这个构想,本拟用之于台湾,后则提前用之于港澳。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它完全是可行的,成功的。
就像邓小平会见英国撒切尔夫人时所说的那样,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因而“一中”也是不能讨论的。尽管海峡两岸,暂时还没有统一,中国大陆的治权尚未及于对岸,但作为中国这个国家领土主权的归属,以及它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则是毫无疑问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过去是“一中”,未来是“一中”,现在也是“一中”。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绝不允许分割。
邓小平自1982年提出“一国两制”以来,“一国两制”的光芒已经照亮了中国的香港和澳门,其影响已扩及全世界。“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国”,“两制”则是要通过 “和平”手段来实现“一国”,没有“一国”,“两制”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两制”,“一国” 就无以通过和平手段来实现。“一国”与“两制”是一个整体,是并行不悖的。否定了“一国”, 国家就会走向分裂;否定了“两制”,国家就会导致战争。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一种新思维,旨在把台港澳问题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把国际上通用的“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国内。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是对人类社会科学理论的一个新的重大贡献。
党和国家职能部门依据这一构想,对台湾、香港、澳门分别制定“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等具体的方针、政策,顺利地实现了香港1997年、澳门1999年回归祖国的工作,并对台湾的和平统一工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一国两制实践的意义(小组讨论,图片展示一国两制方针取得的成果)
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这为两岸和平统一树立了光辉的典范。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以后的发展充分证明,“一国两制”已经首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人们有更加充分的理由相信,“一国两制”同样可以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幻灯片展示)
同桌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台湾问题?
小结 学生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归纳:
“一国两制”尊重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有利于保证当地的繁荣与稳定,也有利于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在大陆和港澳台实行两种制度,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体地位,维护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港澳台的回归起了促进作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习总书记寄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通过把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合起来通过问题讨论,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祖国的强大,台湾的回归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