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领会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这种间接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简单的现象里可能包含深刻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思路
对学生而言,分子既抽象又陌生,如何通过一系列简单的活动,分别让学生体验·认识分子动论理的基本内容,这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关键。
教学重点:做好四个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可见的现象推测、想象分子的运动和作用力情况,并抽象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的模型。
教学难点:从现象推测分子运动和作用力并进一步建立分子的模型。
教学器材:香水一瓶
滴管
烧杯
红墨水
肥皂水
铁圈
铅块
注射器
弹簧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
学生入座后,教室洒出许多肥皂泡,满屋飘泡泡...........
教师(举起盛肥皂水的的容器)肥皂水是什么态?
学生:液态。
教师:为什么用肥皂水洒起的泡泡不会破?
(略停)
教师:这个现象跟分子有关。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二)新课教授:
1、分子运动的吗?
演示实验:教室喷射香水。
老师:我们大家闻到了香水的气味,那香水分子怎么会到我们的鼻子里去的呢?
学生:(···············)
教师:这个现象说明了气体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板书】空气—香水
?气体分子在运动
教师:再请大家仔细观察:【演示】课本图10-10所示实验。用胶头滴管向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我们看到了什么呢?它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我们看到了水杯中的水变红了。说明液体分子也在不停的运动。
【板书】墨水—水??液体分子在运动
课件展示:固体分子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固体分子的运动情况。
归纳出:固体的分子也在不停运动着。
【板书】铅—金??固体分子在运动
老师: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事实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呢?
学生:(煮饭时能闻到饭香,出汗时闻到汗味等等)
课件展示:气体分子的运动,引导学生观察看气体分子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得出扩散现象的概念
小结:【并板书】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上叫它为扩散现象。无论气体、液体还是固体都会发生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请学生阅读课本109页“STS”.
2、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演示实验】课本图10-12实验。引导学生仔细对比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老师: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冷水杯中红墨水丝丝缕缕,扩散不明显;而热水杯中鲜艳的墨水几乎染红了整杯热水,扩散效果很明显。
老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老师: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
课件展示:观察布朗运动的装置示意图
小结:【并板书】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
?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间有空隙
提出问题:分子之间有间隙,还是紧密地挨在一起?
演示课本图10-13所示的替换实验:将一空瓶装满黄豆,问学生:半杯水能不能再装进去?
学生:---
教师接着演示,请学生观察现象。
教师: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讲解:自然物体间存在着空隙,那分子间是否也象自然物体间存在空隙呢?
学生:学生猜想
多媒体展示:分子间有空隙吗
师生小结,教师【板书】:分子间有间隙。
知识衔接:为什么金片里渗有铅,铅里渗有金?(学生:分子间有间隙)
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设疑: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那有一天金字塔,长城会不会没了?我们的桌子放的着够久的话,会不会也没了)
引导学生猜想,这可能是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用实验来证实。(1)?给学生提供器材,组织分组实验
步骤:A、将中间系线的铁丝圈浸入肥皂水中,使它上面附着一层肥皂膜
??
??步骤:B、用手指轻轻的碰一下棉线的任何一侧,观察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它说明了什么?
(3)演示课本实验图10-15引导学生观察?说明?
(4)演示课本实验??图10-16引导学生观察?说明?
(5)学生实验:学生拉伸手中的笔很难拉长,说明什么?它容易压缩吗?又说明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小结,教师板书: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指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举例说明。
多媒体展示分子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关系。
知识延伸:破镜难圆,两个铅块要表明磨破·干净紧密接触后才可以吊起重物。
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的应用(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早就利用分子间有吸引力,来进行金属焊接了。一般焊接是靠熔化金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近代还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学生阅读]: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体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
了解固态、液态、气态中的分子分布情况,并填写下列表格。
?
间距
作用力
分子运动情况
体积
形状
固态
?
?
?
?
?
液态
?
?
?
?
?
气态
?
?
?
?
?
(三)总结
???
引导学生归纳说出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且举例要求学生解释
(四)课堂测评
1.近日据某报报道,今后在封闭的公共场所吸烟将负法律责任。因为在封闭的场所里,只要有人吸烟,场所内的其他人就会闻到烟味,从而损害他人的健康。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是
现象,表明分子在
。
2.通常将青菜腌成咸菜至少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它具有同样的咸味,仅需要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一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间隙,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下列事列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香水瓶打开后,满屋充满香味
B.湿衣服变干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炒菜时加点盐,菜的里面就咸了
4.棉线一拉就断,而铜丝却不容易拉断,这是因为(
)。
A.棉线的分子间没有引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有引力
B.棉线的分子间有斥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
C.棉线的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而铜丝的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大
D.棉线、铜丝分子间都有引力,只是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大。
5.春天的兰花,夏天的茉莉,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腊梅,为什么人距离这些植物很远,却能感到有沁人心脾的芬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