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会认“浙、簇、臀”等生字,会写“罗、杜、鹃”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重点: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了解双龙洞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进行叙述的。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空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法:交流法、引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哪儿旅游过吗?(学生各抒己见)那么你们去过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吗?那么你们想不想去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老爷爷一同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你们愿不愿意?出示叶圣陶图片及资料。
二、初读探究,整体感悟
1.披文入境,概说全文感知。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轻声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金华双龙洞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再读文本,梳理游踪线索。
你跟随着叶老先生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景点呢?再读读课文,圈出景点的名称。教师根据汇报交流,完成板书:??
上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3.浏览文本,把文字变成画。
读了课文,金华双龙洞的大体情形有没有在你的头脑里形成画面呢?请你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根据文字的介绍,在自己本子上用简笔画出金华双龙洞的环境。
三、精读感悟
师: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配解说词时,最好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1.学生自由朗读2——3段。
2.讨论。
(1)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
(2)介绍“新绿”。
师: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很高兴了,不过,我有一个问题。
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1.讨论。
2.想象景色,指导朗读。
师: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迎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作者一路上欣赏着色彩斑斓的山、花、树、倾听着潺潺的溪流他的心情怎样呢?(愉悦、高兴……)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部分吧。
指名朗读。
师:沿途已经这么美了,双龙洞位于其中那是景中之景,肯定会更美。今天这节课,我们请导游带大家去双龙洞洞内看看,领略一下那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大家愿不愿意?
?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后回答: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答后归纳板书: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导学课文第4自然段。
1.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指名回答,师梳理归类:
(1)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2)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高、宽、大的特点的?
2.学生自读、自写、自划后,同桌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辅导。
(师归纳板书:高、宽、大)
3.指导朗读训练。
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巡回辅导。
1.说说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
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
(1)船小
(2)行船的方式
(3)乘船的动作
(4)感觉
导学6-8自然段
过渡:通过刚才惊险的水上之旅,我们终于来到了内洞。内洞的景色又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6-8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
2.学生读后质疑问难,师梳理归类。
a内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b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
3.学生自思后,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4.师归纳小结
?
板书:大、黑、奇
5.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6.指名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神奇的内洞。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学生任选双龙洞中的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2.总结课文。?
3.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游览顺序了,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想介绍给老师,那么就请你动动笔,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篇你自己的游记,好不好?
布置作业:
?
回家后继续完成、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高????小??????黑
途中见闻?外洞宽?孔隙?窄??内洞??大?出洞
?
??????
大????矮??????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