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课件(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课件(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2-24 08:40:46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学习目标
1.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存在及用途。
2.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以甲烷为例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3..了解甲烷的结构,烷烃的概念、通式及结构特点。
4.以甲烷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具有立体结构,初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第2课时
烷烃的性质
一、有机物
1.定义
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组成有机物的元素有

大部分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
C、H、O、N、S、P
答案 
不一定,少数含碳化合物如:CO、CO2、H2CO3、碳酸盐、
碳酸氢盐等,由于它们的组成与性质更接近于无机物,
因此仍把它们归为无机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吗?
思维拓展
A.多数熔、沸点低
B.
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C.多数易燃烧,受热易分解
D.多数不电离或者难电离,不导电
……
2、有机化合物的共同性质
甲烷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收集?
天然气、沼气、坑道气、瓦斯
甲烷的结构
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
键角:109°28′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球棍模型
比例模型
空间结构
CH4
CH4
正四面体
点燃CH4前必须验纯,
否则会爆炸。
现象:
产生淡蓝色火焰
!
如何检验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二、甲烷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氧化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点燃
纯净的甲烷
2.在火焰的上方罩
干燥洁净的烧杯
3、向反应后的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
安静燃烧,
火焰呈淡蓝色
烧杯内壁
上有水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甲烷中
含氢元素
甲烷中
含碳元素
甲烷易燃
用“→”不用“=”
氧化反应(可燃性)
CH4+2O2
CO2+2H2O
点燃
想一想:
怎么用最简单的方法把甲烷、氢气、一氧化碳区分开?
在特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与酸性KMnO4溶液
现象:
不褪色
结论:
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及强氧化剂等不反应。
3、与Cl2取代反应
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液面上升,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
现象: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
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A、反应条件:
光照,在暗处不反应、也不能强光直射
C、反应产物:
反应产物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混合物,产物中HCl最多
E、有机产物的说明
四种氯代有机物均难溶于水,其中一氯甲烷气态,其余为油状液态,三氯甲烷曾被用作麻醉剂,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四氯化碳)是重要的工业溶剂
氯气与甲烷反应的说明
B、反应物质:纯卤素单质反应;而与卤素的水溶液不反应
D、1molH被取代需要1molCl2
取代反应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置换反应
(锌与稀硫酸反应)
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生成物中一定有单质
反应受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多数在水溶液中进行,遵循金属(或非金属)活动顺序
反应逐渐进行,多数是可逆的
反应多数为一步单向进行
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对比
4、高温分解:
隔绝空气将甲烷加热到1000℃以上,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共12张PPT)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学习目标
1了解乙烯的分子结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
3.以乙烯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
第1课时
乙烯

这种气体是:
如果把青桔子和熟苹果放在同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这样一段时间后青桔子就可以变黄、成熟。


1.、乙烯
(1)物理性质
色、稍有气味的
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分子结构
分子中2个C和4个H都在同一平面上,键角为120°
分子式:
C2H4
结构式:
H—
C
=
C
—H


结构简式:
CH2=CH2
双键不能省
书写注意事项和结构简式的正误书写
正:CH2=CH2
H2C=CH2
误:CH2CH2
C=C中的双键并不是两条C-C,
性质不同,其中一条键比较活泼,易断裂,而另一条键较稳定。

乙烷与乙烯的结构相似吗?
乙烯和乙烷的比较
名称(化学式)
乙烯(C2H4)
乙烷(C2H6)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碳碳键类别
分子中各原子相对位置
H?C=C?H
H
H
H-C-C-H




CH2=CH2
CH3CH3
双键(C=C)
单键(C-C)
碳和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碳和氢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b、KMnO4(H+):
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a
、燃烧
现象:
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现象:
生成CO2
1、如何鉴别甲烷和乙烯两种气体?
2、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杂质,能否用酸性高锰酸钾?

②加成反应
现象:
溴水退色
(溴水、溴的CCl4溶液)
CH2=CH2
+
Br2
CH2BrCH2Br
鉴别、除杂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形式:
加成反应:
形式:
部位:
只上不下
C=C或C=O
有上有下
练习:
分别写出乙烯与H2、HCl、H-OH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聚合反应
1、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A、氨气
B、乙烷
C、甲烷
D、乙烯
2、用甲烷和乙烯进行下列实验,现象相同的是(

A、燃烧火焰
B、分别通入溴水中
C、燃烧产物分别通澄清石灰水
D、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D
C
E、丙烯
(练习)
1.写出乙烯分别在一定条件下跟H2、Br2、H2O、HBr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要想制得纯净的一氯乙烷,实验室有乙烷、Cl2、乙烯和HCl,你有什么办法?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共13张PPT)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塑料、橡胶、纤维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第2课时

有机高分子材料
一、烃

.塑料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

n
CH2=CH2
引发剂
[
C
H
2
C
H
2
]
n
CH2=CH2+
CH2=CH2+
CH2=CH2+….
-CH2
-
CH2
-
CH2
-
CH2
-
CH2
-
CH2-…
引发剂
合成树脂
聚合反应:
加聚反应:
加聚反应的书写规律:
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生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像乙烯生成聚乙烯这样的聚合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双键变单键,两端留一键,其余做支链
【提示】 分子中含有
等不饱和键的物质才能发生加聚反应。
思考感悟
2.有什么结构特点的分子才能发生加聚反应?
2.几种常见塑料
名称
单体
反应方程式
聚乙烯
——————
聚氯乙烯
——————
CH2===CH2
CH2===CHCl
名称
单体
反应方程式
聚苯乙烯
———————
聚四氟乙烯
———————
CF2===CF2
1.由于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一些塑料制品带来的环境污染就称为“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
3.白色污染的治理
  A.废弃塑料的再利用(如直接作为材料、制作单体和燃料油、制作气体等);
  B.制造易降解材料。
聚苯乙烯的结构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聚苯乙烯的结构单元是_________,合成它的小分子是________;
三、橡胶
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橡胶
合成橡胶的性能:
(原料:石油、天然气)
四.纤维
纤维
天然纤维
化学纤维
棉花
羊毛、蚕丝
木材
草类
:用天然纤维经化学加工制成。如粘胶纤维等
合成
纤维
人造
纤维
:石油、天然气等为原料,再经聚合制成的纤维(如:“六大纶”、碳纤维、光导纤维等)
腈纶
聚丙烯腈纤维的商品名称为腈纶,俗称为___________。它是用石油裂解气中的丙烯制得__________再聚合而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人造羊毛
丙烯腈
思考感悟
纤维即纤维素,对吗?
【提示】 纤维与纤维素易混淆。二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纤维是一类材料的总称,而纤维素属于多糖,是一类物质;植物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共14张PPT)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
学习目标
1.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和主要应用。
2.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3.
了解乙醇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知识,体会学习有机化学的意义,提高科学素养和生活质量。
第1课时
乙醇
你知道吗?
品名
酒的度数(°)
啤酒
3-5
葡萄酒
6-20
黄酒
8-15
白酒
30-70
酒的度数是指酒中乙醇的体积分数。1°表示100mL酒中含有1mL乙醇。
一、乙醇
1.物理性质
乙醇俗称
,是
色、
具有
味的液体,密度比水

沸点比水
,易挥发,任意比溶于
水,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无水CuSO4
酒精

特殊香味


思考:
(1)乙醇沸点低,易挥发

酒香不怕巷子深
(2)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乙醇不能作为溴水的萃取剂




刺激性




燃料
造酒原料
有机溶剂
化工原料
杀菌
消毒
结构式: 
H-C-C-O-H

H

H


H
H
结构简式:
CH3CH2OH
或C2H5OH
分子式:
C2H6O
醇的官能团-羟基
写作-OH
H
H
H
H
H
有三种不同的氢。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3.羟基与氢氧根的区别
-OH

OH-
电子式、电子数?
乙烷
H
C
H
H
H
C
H
H
H
O
H
H
C
H
H
C
H
H
O
H
水、乙醇、乙烷的结构比较

乙醇
2CH3CH2OH
+2Na→2CH3CH2ONa+H2↑
1.与Na反应:
现象:
钠沉于乙醇底部,有气泡逸出
,反应缓慢
该反应与钠和水反应比较,哪一个反应更剧烈?
注意羟基与氢气的比值
:2-OH~H2
H
1mol醇与钠反应生成1.5molH2,则该醇中含有-OH的个数为

3个
化学性质
H的活性:水
乙醇
一定是置换反应
2.氧化性(1)可燃性:
C2H5OH
+
3O2
2CO2
+
3H2O
点燃
现象:
发出淡蓝色火焰
乙醇燃烧产物清洁,无污染,所以乙醇除了用于食品加工业以外另一重要用途就是作燃料使用。
注意耗氧量的计算?
[实验1]
①用小试管取3~4mL无水乙醇。
②加热一端绕成螺旋状的铜丝(银丝)或至红热
③将铜丝趁热插到盛有乙醇的试管底部
④反复操作几次,观察铜丝颜色和液体气味的变化。
Cu→CuO
→Cu
(2)乙醇的催化氧化
a.铜丝红色→黑色→红色反复变化
b.在试管口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2Cu+O2
=
2CuO

CH3CH2OH
+
CuO

CH3CHO
+
Cu
+
H2O

2
2
2
2
2

2Cu+O2+2CH3CH2OH+2CuO

2CuO+2CH3CHO+2Cu+2H2O

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Cu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
乙醛
刺激性气味液体
催化剂


工业上利用此原理生产乙醛
红变黑
黑变红
1、在上述反应中,Cu起什么作用?
2、从反应中,我们可以看出乙醇有什么性质?
3、乙醇的燃烧和乙醇的催化氧化都是乙醇发生了氧化
反应,两者有什么区别?
催化剂
还原性
燃烧:
完全被氧化,所有键都断裂
催化氧化:
部分C被氧化
(3)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乙醇会被硫酸酸化处理的三氧化铬氧化成乙醛,同时橙红色的三氧化铬被还原成绿色的硫酸铬
检验酒后驾车(共13张PPT)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
学习目标
1.了解乙酸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和主要应用。
2.掌握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3.
了解乙酸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知识,体会学习有机化学的意义,提高科学素养和生活质量。
第2课时
乙酸
一.乙酸分子结构
分子式:
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H3COOH或
O
CH3C-OH
官能团:
—C—OH(或—COOH)羧基
O
颜色:
无色
气味: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挥发性:
易挥发(沸点:
117.9℃

低(16.6℃)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溶解性:
易溶于水、
乙醇等溶剂
二.乙酸的物理性质
状态:
液体
熔点:
请利用下列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新制Cu(OH)2悬浊液、乙酸溶液、石蕊试液、碳酸钠粉末
实验步骤
现象
1
石蕊溶液中加入乙酸
2
新制的Cu(OH)2悬浊液再加入少量的乙酸溶液
3
碳酸钠粉末
中加入乙酸
溶液变红
Cu(OH)2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碳酸钠粉末溶解
有气泡产生
实验探究一:乙酸具有酸性吗?
结论:乙酸具有酸性
(1)酸的通性

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②与碱反应
④与活泼金属反应
⑤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③与部分盐反应
三.
乙酸的化学性质
CH3COOH
CH3COO-

H+
如何除水垢?
水垢主要成份:
CaCO3
离子方程式:
2CH3COOH+CaCO3=Ca2++2CH3COO—
+H2O
+CO2↑
实验探究二:乙酸乙酯的制取
乙醇
浓硫酸
乙酸
饱和
碳酸钠
溶液
步骤:
在大试管里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
2mL冰醋酸;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
按照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加热观察现象

(1)导管口为什么要在溶液的液面上方?
乙醇
浓硫酸
乙酸
饱和
碳酸钠
溶液
(2)药品的添加顺序如何?
防止倒吸
先加乙醇再加浓H2SO4最后加乙酸
思考
乙酸乙酯
现象:溶液分层,上层有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有香味。
O
O
CH3—C—OH+H—O—C2H5
CH3—C—O—C2H5
+
H2O
浓H2SO4
酸脱羟基、醇脱氢(羟基上的)
取代反应
实质:
反应类型:
(2)酯化反应
定义:酸和醇
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O
O
CH3—C—OH+H—O—C2H5
CH3—C—O—C2H5
+
H2O
浓H2SO4
CH3COOCH3
+
H2O
CH3COOH
+
HOCH3
浓H2SO4
乙酸甲酯
试一试:请同学们试着写出乙酸和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
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①乙醇
②金属铝
③甲烷
④碳酸钙
⑤氢氧化钠⑥
氧化镁
A.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⑥
D.全部
C
O
CH3—C—O—H
课堂小结
一.
乙酸分子结构

.
乙酸的物理性质
三.
乙酸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CH3COOH
CH3COO-
+
H+
(2)酯化反应
CH3COOH
+
HOC2H5
CH3COOC2H5+H2O
浓H2SO4

酸性
酯化反应(共7张PPT)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学习目标
1.了解糖类的组成、物理性质和主要应用。
2.掌握糖类的主要化学性质。
第1课时
糖类
一、糖类
1.糖类是由
三种元素组成,其组成大多可以用通式
,因此过去曾把糖类称为

C、H、O
a.糖类中的H和O的个数比并不都是2:1,更不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
Cn(H2O)m
b.有些符合Cn(H2O)m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糖类如乙酸(C2H4O2),有些糖类不一定符合通式。
碳水化合物
c.糖类不都是甜的。而有甜味的物质,也不一定属于糖类。
葡萄糖
C6H12O6


C6H12O6
糖类


C12H22O11
麦芽糖
C12H22O11


(C6H10O5)n
纤维素
(C6H10O5)n
单糖
双糖
多糖
互为同分异构体
互为同分异构体
n值不同,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组成元素相同
C
H
O
CH2—CH—CH—CH—CH—C—H
=
O

OH

OH



OH
OH
OH
CH2—CH—CH—CH—C—CH2
=
O

OH

OH



OH
OH
OH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都属于糖类
不能再水解成更小的糖分子
1mol双糖能水解成2mol单糖
1mol多糖能水解成nmol单糖
分子式:C6H12O6
(1)、葡萄糖的结构
结构简式:
CH2
CH
CH
CH
CH
CHO
OH
OH
OH
OH
OH
2、葡萄糖
(2)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结构简式为

分子中含有
(醛基)和
(醇基)。
3、化学性质:
应用:此反应在医学上可用于尿糖的检测。
(1)羟基的性质:
⑶人体内氧化反应-人体能量主要来源:葡萄糖在人体组织内发生缓慢氧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6H12O6+6O2
6CO2+6H2O
(2)醛基的性质:
4、用途
制药、制镜、制糖果
酯化
与新制Cu(OH)2
反应
现象:有砖红色沉淀(Cu2O)生成。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
Cu2O
+
2H2O
稀硫酸

C12H22O11
+H2O
蔗糖
C6H12O6
+
C6H12O6
葡萄糖
果糖
稀硫酸

C12H22O11
+H2O
麦芽糖
2C6H12O6
葡萄糖
(C6H10O5)n
+nH2O
稀硫酸

淀粉或纤维素
nC6H12O6
葡萄糖
实验证明:双糖和多糖在稀酸的催化下可以水解成单糖。
综合:
1.油脂水解一定产生丙三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2.单糖是糖类水解的最终产物,单糖不发生水解反应。
3.糖类在实验室中水解常用H2SO4作催化剂,在动物体内水解则是用酶作催化剂(纤维素体内不能水解)。
4.淀粉和纤维素是高分子化合物,且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
5.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共22张PPT)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学习目标
1.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主要应用。
2.掌握蛋白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酯和油脂的组成、物理性质和主要应用。
4.掌握酯和油脂的主要化学性质。
第2课时
蛋白质
油脂
从元素组成看:含有C、H、O、N、S等元素。
从分子的组成来看: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从分子的结构来看: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1、蛋白质是一类非常复杂的化合物。

蛋白质
2、蛋白质的存在:
主要的存在于生物体内,肌肉,发,皮肤,角蹄,酶,激素,抗体,病毒;在植物中也很丰富,比如大豆,花生,谷物。
氨基酸有很多种,下列是三种重要的氨基酸
甘氨酸
CH2COOH
NH2
丙氨酸
CH3-CH-COOH
NH2
谷氨酸
NH2
HOOC-(CH2)2-CH-COOH
思考:氨基酸的官能团是什么?
3、蛋白质基本结构
—氨基酸
(1)蛋白质的盐析
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无机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
盐析是物理变化,不影响蛋白质的性质,
盐析过程是可逆的。
(如:Na2SO4、(NH4)2SO4)
应用:分离、提纯蛋白质。
在饱和
(NH4)2SO4溶液中加入鸡蛋清溶液,鸡蛋清析出,在向其中加入蒸馏水鸡蛋清有溶解。
4、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2)蛋白质的变性
条件:紫外线,加热,酸,碱,重金属盐,乙醇、甲醛等有机物。
在加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等作用下,蛋白质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凝结。
化学变化,不可逆,变性后的蛋白质丧失原有蛋白质的可溶性和生理作用。
盐析与变性的对比
相同点
复原



用途



变性
盐析
加入某种物质后有沉淀生成
不可逆
可逆,加水即可
杀菌、消毒、
防中毒
分离、提纯蛋白质
重金属盐、醛、加热
加入某些浓盐溶液,如:
Na2SO4
(NH4)2SO4等
(3)颜色反应
结构中含有苯环的蛋白质与浓硝酸呈黄色。
该反应常用来检验某些蛋白质的存在。
(4)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如何鉴别毛织物和棉织物?
小结:蛋白质的性质
盐析——可逆过程——可分离提纯蛋白质
变性——不可逆过程
颜色反应——可鉴别蛋白质
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鉴别蛋白质
自然界中的有机酯
含有:丁酸乙酯
含有:戊酸戊酯
含有:乙酸异戊酯
二、酯
酯含有官能团:酯基
—C—O—
O
1、“酯”的含义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所生成的酯的通式
为:CnH2nO2(n≥2)
其结构是

)(R、R′可代表不同的烃基)。
酸跟醇起反应生成的有机物
R’-O-C-R


O
=
2、酯的物理性质
酯的沸点低,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低级酯(分子里碳原子数较少)具有水果香味。
酯可用作溶剂,并用于食品工业的香味添加剂。
3.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乙酸乙酯量基本未减少,酯香味还很浓
乙酸乙酯量减少了许多,酯香味变淡
乙酸乙酯全部消失,用的时间较短
3、酯的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⑴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⑵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CH3COOC2H5+NaOH
CH3COONa+C2H5OH
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2H5+H2O
稀硫酸
(H-OH)
碱性条件下酯水解程度增大的原因?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酸被碱中和掉,使酯的水解程度增大,可使水解趋于完全。
R-C-O-R′+H2O
R-COOH+R′-OH
O
无机酸
或碱
18
18
注意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时产物为羧酸和醇,碱性时为羧酸盐和醇。
练习:
写出下列酯的水解方程式:
(1)CH3CH2COOCH3
(2)HCOOCH3
酯化反应和酯水解反应的比较
酯化反应
水解
反应关系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催化剂
浓H2SO4
稀H2SO4或NaOH溶液
加热方式
酒精灯加热
热水浴加热
反应类型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油脂

脂肪
(液态,如植物油脂)
(固态,如动物脂肪)
如:菜籽油、花生油、豆油
如:猪油、牛油
属于酯类
4、油脂
2)油脂:
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
硬脂酸(C17H35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C17H33COOH

亚油酸(C17H31COOH

CH2OH
CH
OH
CH2OH
-
-
类比分析:模仿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写出硬脂酸与甘油反应方程式
油脂的组成:
R1COOCH2
R2COOCH
R3COOCH2
烃基:
R1
、R2
、R3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能为饱和烃基,也可能为不饱和
烃基
酸性水解
碱性水解
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皂化反应
油脂在碱性条件
下的水解反应
油脂和矿物油的比较
物质
油脂
矿物油
脂肪

组成
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多种烃(石油及其分馏产品)
含饱和烃基多
含不饱和烃基多(共18张PPT)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学习目标
1.动手、动脑研究乙烷、丙烷、丁烷分子结构的异同,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烷烃、同分异构现象,掌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2.结合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同分异构现象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
间想象能力
第1课时
有机化合物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烷烃的结构
甲烷的结构
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
键角:109°28′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球棍模型
比例模型
空间结构
CH4
CH4
正四面体
结构简式
结构式
分子式
名称
CH3CH3
C2H6
C3H8
H
H


H

C

C—H


H
H
H
H
H



H

C

C

C—H



H
H
H
CH3CH2CH3
乙烷
丙烷
讨论:乙烷和丙烷的结构有何共同点?
一、烷烃
烷烃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间以碳碳单键(
)连接
2、碳链呈锯齿或折线状,可以有支链
3、碳原子的剩余价键与氢原子相连,即每个碳原子是饱和碳原子。



C
—C—


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全部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
像这类的饱和烃称为烷烃
名称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H3CH3
C2H6
C3H8
H
H


H

C

C—H


H
H
H
H
H



H

C

C

C—H



H
H
H
CH3CH2CH3
乙烷
丙烷
讨论:
设一个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为n(n为正
整数,n≥1),那么氢原子的个数为多少?
3、烷烃的命名:【知识支持】
碳原子数在10以内,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此代表碳原子数,后面加”烷”字,称某烷.碳原子数大于10的,以汉字数字代表碳原子数.如CH3(CH2)6CH3称为辛烷;
CH3(CH2)16CH3称为十八烷.
2、烷烃的通式
CnH2n+2(n≥1)
4、烷烃的物理性质
随着烷烃碳原子数的增加,总的趋势(递变性)是:①气→液→固:C≤4,为气体,5—16为液体,大于17为固体;
熔沸点、密度逐渐增大。
5、烷烃的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烷烃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不能与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
(1)烷烃的氧化反应(可燃性)
烷烃完全燃烧的通式:
CnH2n+2
+
?O2
nCO2
+(n+1)H2O
点燃
(3n+1)/2
(2)烷烃的取代反应
其它烷烃与甲烷一样,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因为可以被取代的氢原子多,所以发生取代反应,其它烷烃比
甲烷复杂。
四、同系物
1.同系物的概念及特点
同系物的判定依据
(1)分子组成符合同一通式,但彼此有若干个系差(CH2);
(2)主碳链(或碳环)结构相似(与环的大小无关);
(3)所含官能团的种类和个数相同;
(4)有机物所属类别相同。
二、同分异构现象
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CH3CH2CH2CH2CH3
CH3CHCH2CH3

CH3
CH3

CH3

C—
CH3

CH3
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
练习:
拼插戊烷(C5H12)同分异构体的结构模型并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





下列各物质:
①O2和O3
②12C和14C

C2H6和
C3H8
CH3
CH3
④CH3
CH
CH
CH3和CH3
C
CH2
CH3
CH3
CH3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
(3)同属于烷烃的是_______,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
提示
(1).同分异构现象的普遍存在,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2).同分异构体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例:写出C5H12的同分异构体。
步骤:①写出碳原子依次相连(最长碳链)的分子
结构简式。
②逐一缩短碳链(支链数依次增加)支链位置
由里向外变化。
CH3-CH-CH2-CH3
CH3
CH3
CH3-C-CH3
CH3
书写规则:主链由长到短;
支链由整到散;
位置由心向边;排列分对、邻、间
CH3-CH2-CH2-CH2-CH3
练习:写出C6H14的同分异构体
CH3—CH2—CH2—CH2—CH2—CH3
CH3—CH2—CH2—CH2—CH3
CH3
CH3—CH2—CH—CH2—CH3
CH3
CH3—C—CH2—CH3
CH3
CH3
CH3—CH—CH—CH3
CH3
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