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 下册 第七章 7.2 渔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课件(共7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 下册 第七章 7.2 渔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课件(共7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2-24 09:5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2、南方地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3、我们所说的“南方地区”指的是哪一范围的地区?
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探究新的区域: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位于哪些?是怎样形成的?这里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把长江三角洲称之为“渔米之乡”?……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第二节 “渔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
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理解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3、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自主研学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这里以平原为主,是我
国重要是的稻米产区。
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
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鱼米之乡
简介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区,国家定位的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狭义的范围北起通扬运河,南抵钱塘江、杭州湾,西至南京以西,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全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的杭嘉湖平原,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
长江三角洲
京津唐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目标导学一: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
___市、
___省南部和
___省北部。
上海
江苏
浙江
位置
湖口
黄海
东海
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江苏省
浙江省
地理位置:
优越性:
东临东海和黄海,江海交汇处,长江黄金水道起点,南北海岸线中段
既可沿长江上溯到内陆地区,又可同南北沿海地区及世界各国贸易往来
为什么说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长三角地形有什么特点?
地势低平,河湖密集
地势与河湖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密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气候
据图,说说本区的气候及其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
长江三角洲
行政区划图
南京
杭州
苏州
扬州
上海
交通
铁路
哪些铁路线经过长三角?
京沪线
沪杭线
上海外高桥码头
  我国南北航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重要港口。
活动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长江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河流为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河流为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河流为三角洲地区提供丰富的工业用水,有利于工业的发展;河流为三角洲塑造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都江堰
江海交汇之地
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活动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3.议一议,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
答案:
1.利:冲积平原、提供灌溉、水产养殖、水运交通等;
弊:洪涝灾害等。
2.有效分流岷江水量,保障灌溉,避免水患灾害。
3.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流可以提供水源、灌溉和航运;长江上游地区地势陡峻,河流可以提供丰富水能。
淡水鱼
生产、生活用水
旅游景观
建筑用地


洪涝灾害
黄浦江死猪
(水污染)
(1)位置:
范围:
气候:
(3)得天独厚的
自然条件
知识脉络
江海交汇之地
(2)鱼米之乡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目标导学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经济地位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三角15个地级以上城市
包括1个直辖市____、2个省会城市____和____、12个地级城市。
上海市
南京市
杭州市
长三角——全国密度最大的城市群和世界著名第六大城市群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群
历史文化名城
核心城市——上海
思考:上海对长
江三角洲的作用
有哪些?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是全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上海
长江
三角洲
长江
流域
全国
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的职能及作用
上海港,指由上海市所管辖的港口,分为多个港区,主要位于黄浦江两岸、长江入海口南岸、杭州湾口上,居中国18000 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中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自1843年上海开埠后很快成为中国最大港口,自2010年起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201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252万标准箱。
仅用6年时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06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翻番为2012年的逾2万亿元。上海的这一经济总量规模,位列世界大城市前十位左右。与此同时,去年上海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双超过7.5%的GDP增速。
对于上海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推行,获得机会的不仅是贸易领域,对于航运、金融等方面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①将使上海突破已有的条框,放宽税收、外汇使用等优惠政策,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的全球调拨、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在上海注册开业。
②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推进将使得海上保险等航运服务业务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解决航运中心建设中金融支持的问题,这将使得上海获得更多的制度红利。
③免税和自由港将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而贸易区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叠加中国的产业升级。因此,自由贸易区对于物流的集聚效应将更加显著。
太仓
上海
杭州
  区域发展对生活
方式有哪些影响?
——上海与杭州
(上海外滩与杭州西湖)
——上海与太仓市
(上海工作,太仓居住)
在城市群中形成同城效应的关键:交通运输快速发展。
——同城效应

发达的交通
交通运输发达,已形成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内河航运、航空的综合运输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交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即所谓“同城效应”。
交通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张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了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
(1)与传统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
工作地与居住地不同。利:缓解大城市的住房压力;增加了交通费用。
(2)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发达的交通运输。
活动
目标导学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2、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
1)世界文化遗产
2)水乡风貌
3)特色文化
3、合作交流
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越剧
茶文化
丝绸文化
淮扬菜(苏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汉族四大菜系。淮扬菜流形成于扬州、淮安、镇江一带。“淮”指的是江苏淮安,“扬”指的是江苏扬州。并且汇集上述菜肴之精华。淮扬菜
注重刀工,刀法细腻,口味清淡。
饮食文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再加上便捷的交通和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戏曲、茶、丝绸、饮食
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便捷的交通
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历史文化名城
水乡文化与旅游
乌镇
周庄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
杭州西湖
南京中华门
  苏州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园林,不同的园林风格各异,漫
步其中犹如在画中游。图为拙政园,建于明朝,是苏州园林
中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一个。
  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是一座有9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
情,使周庄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2010年,周庄接待海内外游
客5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亿多元。
  西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文人雅士的“ 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图为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时主持修建的苏堤。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重要的稻米产区
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鱼米之乡
兴化——长江三角洲北

苏州水乡
南京市龙舟赛
夜上海
钱塘江大潮
区位优势
城镇发展
城市分布
上海
城镇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文化特色与旅游
园林艺术
水乡风貌
其他传统文化:戏曲、茶、丝绸、饮食等
(江海交汇、南北海上中枢)
长江三角洲地区
课堂小结
1.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的是( )
A.上海市
B.安徽省的东部
C.浙江省北部
D.江苏省南部
检测目标
B
2.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源丰富
B.江海交汇之地
C.劳动力充足
D.科技力量雄厚
A
检测目标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广阔,沃野千里
C.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
D.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D
检测目标
4.关于上海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最大的城市
B.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我国最大的港口
D.我国的政治中心
D
检测目标
5.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位于长江的中游地区
B. 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C. 东临黄海和东海
D. 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
A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节知识点

2.选做题: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