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变 色 龙
教学目标
1.识记契诃夫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理清文章情节的发展变化。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会分析文章标题。
3.了解沙皇统治腐朽反动的本质,认清看风使舵、趋炎附势之人的丑恶嘴脸。
教学重点
1.理解标题“变色龙”的含义。
2.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奥楚蔑洛夫不断“变色”的原因,感受文章的讽刺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它的名字叫蜥蜴,俗称变色龙。它逃避天敌的绝招是——保护色。变色龙能够随着环境的颜色和温度的改变而不断地改变自身皮肤的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了一篇短篇讽刺小说,名字也叫“变色龙”。《变色龙》的主要人物名叫奥楚蔑洛夫,他和动物变色龙一样也有善变的技能。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奥楚蔑洛夫在万变当中却有不变。他有哪些“变’?这些“变”中哪个是不变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同走进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
二、了解作者
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戏剧家,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他后期转向戏剧创作,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主要作品有小说《变色龙》《苦恼》《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三姊妹》等。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
筛子(shāi) 旗帜(zhì) 恐怖(bù)
醋栗(lì) 魁梧(kuí) 戳(chuō)
惦记(diàn) 伶俐(línglì) 恐吓(hè)
裹紧(guǒ) 径自(jìng)
2.感知文章内容。
(1)小说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2)小说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小说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明确:
(1)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2)根据本文的情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故事的开端,警官奥楚蔑洛夫碰上一桩狗咬人的事件。
第二部分(第6~27段),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奥楚蔑洛夫处理事件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28、29段),故事的结局,奥楚蔑洛夫处理事件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嘲笑和恐吓。
(3)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四、概述课文
指名学生概括课文情节,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要求:①简要概括。②注意情节的连贯。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勾画了一个萧条凄凉、恐怖压抑的社会环境。它暗示了沙皇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2.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时,态度发生了几次变化?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明确: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发生了五次变化。
不知谁家的狗——弄死小狗
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小狗无辜
不是将军家的狗——下贱胚子
也许是将军家的狗——娇贵动物
不是将军家的狗——野狗
是将军哥哥的狗——伶俐的好狗
结局——狗被带走,“原告”遭恐吓
总结: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随着“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的。
3.你认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察,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他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4.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出现了几次?穿脱军大衣是随着天气变化的吗?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小说中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小说开头。新的军大衣是奥楚蔑洛夫身份和地位的标志。
第二次:听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借口天气热,脱大衣,以“脱大衣”掩盖自己的狼狈。
第三次:听到人群中有人肯定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为自己的言语的冒犯而恐惧不已,吓得浑身发抖。因而又要巡警给他穿上大衣。
第四次:小说结尾。“裹紧大衣”。奥楚蔑洛夫担心丢掉官职,因此他不寒而栗,情不自禁地要“裹紧大衣”。
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
5.奥楚蔑洛夫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媚上压下不变,变化无常不变, 一切为私不变 ,思想和行为不变,等等。
教师点明:警官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来回变化,但是,在这来回的变化之中,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奥楚蔑洛夫作为沙皇忠实走狗的卑鄙心理。
6.作者塑造的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变色龙”形象,对沙皇政权的爪牙们专横霸道、欺压人民、阿谀奉承、看风使舵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沙皇俄国警察,也是一个看风使舵的“变色龙”。但这个形象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一特定的范围,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揭露和批判了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看风使舵、迎合现实的妥协派和投降派。
二、课堂小结
1.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头处理狗咬人事件的经过,塑造了一个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变色龙”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当时沙皇俄国的黑暗社会现实,无情地鞭挞了沙皇专制统治的虚伪和专横,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和愚昧。
2.写作特点
(1)以语言表现人物个性。本文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沙皇俄国警察,他的语言具有专横和媚上欺下的特点。他对下属和民众的语言表现出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他对达官贵人甚至是对达官贵人家的狗的语言暴露出他的阿谀奉承、奴颜婢膝,他谩骂赫留金和狗的粗野语言揭示出他貌似威严公正背后的粗俗野蛮。
(2)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小说通过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前后态度的对比,揭露了沙皇俄国警察对下层人民所表现出来的虚伪和专横;通过奥楚蔑洛夫对狗前后态度的对比,揭露了他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丑态。在处理事件的短短过程中,随着狗主人身份的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竟发生了五次转变,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细节描写生动。小说中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例如,小说中四次写到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同一件军大衣,由穿到脱,又由脱到穿,最后“裹紧”,生动地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充分展现了这个沙皇俄国警察看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态。
三、拓展延伸
“变色龙”比喻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你知道下面这些与动物有关的绰号比喻什么人吗?
(铁公鸡、地头蛇、应声虫、寄生虫、笑面虎、纸老虎、千里马、老黄牛、井底蛙)
铁公鸡:吝啬小气的人。
地头蛇:当地恃势称霸的人。
应声虫:随声附和的人。
寄生虫:不劳而获的人。
笑面虎:外表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
纸老虎:貌似强大凶狠、实则软弱无力的人。
千里马:才华特别出众的人。
老黄牛:勤恳工作、任劳任怨的人。
井底蛙:见识短浅的人。
四、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编演一个小品,尝试将文中主要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