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3课 辛亥革命
孙中山:民主革命先行者
(1866.11.12—1925.03.12)
请看以下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原因:
材料一: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材料二: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材料三:孙中山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纲领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孙中山
中国同盟会
日本东京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1905
材料四: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目标直指清王朝
推翻帝制,杜绝皇帝
实行土地国有
兴中会: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同盟会:资产阶级第一个政党
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邹容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反对封建专制、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陈天华的文章,旨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痛斥清朝政府是“洋人朝廷”。认为“革命者救世救人之圣药也”,力主拿起武器,号召“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仇人方罢手”。
又称铁路风潮。1910年,英法德
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
修路合同。1911年5月9 日,清廷
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
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
修筑铁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
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
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
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由
于拒不归还四川的股金。因此招
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
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
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材料五:
保路运动纪念碑
一、武昌起义
1、背景:(归纳)
(1)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人们 深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经济基础: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 成立
(5)有利条件:新军;保路运动
2.过程
占楚望台军械库——攻总督衙门——占武昌——占汉口、汉阳
3、湖北军政府成立及清政府的土崩瓦解
黄帝纪元
清政府土崩瓦解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地点、大总统、实行五色旗
五色旗旗面为按顺序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A.主权在民 B.自由、民主、平等C.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D.实行责任内阁制
(3)评价:
(2)责任内阁制的目的
直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根本:维护共和体制
a.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 的民主宪法;
b.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临时约法》不足之处:
(1)它带有明显的因人设法的色彩。
(2)从内容上看,责任内阁应具有的不信任案的通过权和解散国会的权力,都没有规定。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简单地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宪法规定,而根本没有考虑当时中国有否实施宪政的基础,即民主政治的事实。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a.原因 b.步骤
2、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积极方面:
a、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反封)
c、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反帝)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e、冲击了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
局限性
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没有结束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资产阶级并没有真正掌权。
再 见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
1、列强的支持
2、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支持
3、革命党人的妥协
4、袁世凯本人的两手手段
夺取政权的步骤:
1、逼清帝退位 2、通电赞成共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政治上,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文化上,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对外上,强调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
国际上,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亚洲各国当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
——邱远猷、张希坡著《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辛亥革命法律制度研究》(首都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临时约法》的积极意义: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再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晴民国卷》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当假洋鬼子扬起“文明棍”不准阿Q革命时,阿Q竟然“想立刻放下辫子来”以示“报复”,他甚至痛恨而怨毒地想:“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妈妈的假洋鬼子——好,你造反!造反是杀头的罪名,我总要告你一状,看你抓进县里去杀头——满门抄斩——嚓!嚓!” ——鲁迅《阿Q正传》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