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曹冲称象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 曹冲称象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4 16: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曹冲称象》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二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8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5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
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官员们的议论中了解他们的称象办法。通过对比体会“到底”这个词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点:
1.对比体会“到底”“才”表达的意思。
2.会写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难点:
理解第2、3、4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并知道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单元介绍,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第三单元,在这一单元我们会学到4篇有趣的课文,还要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完成写话。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初读感知
1.自读提示:
(1)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随文识字
1.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随文识字“员、根、柱、议论”。
员、柱——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并练习扩词,官员、柱子。
根、议论——形声字特点。
3.第三自然段
随文识字“砍、秤杆”。
砍——联系生活。
秤杆——借助图片。
4.第四自然段
随文识字“线、为止”。
线——联系生活。
为止——借助甲骨文字形。
5.第五自然段
联系生活随文识字“重、量”。
(三)整体感知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哪些事,结果如何?
三、了解大象的样子。
1.画出课文中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2.回忆家里的墙和公园的柱子,想象大象的样子,读句子。
四、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学习它们的称象办法
1.朗读第3自然段,画出官员们称象的句子。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现场演示秤,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称越重的东西就需要越大的称。
称大象需要造一杆非常大的秤才行,很难实现。
(2)“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现场提称,理解提起大象是不可能的。
2.对比朗读理解“到底”的意思。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给到底找近义词帮助理解。
并联系生活实际自己说几句话。
五、学习曹冲称象的过程
1.读曹冲称象过程,提炼关键语句,梳理称象的过程。
2.给曹冲称象的过程排序。
(1)打乱顺序,重新进行排序。
(2)借助图片和短语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3)去掉图片,借助语词说出称象的过程。
3.角色扮演朗读。老师读旁白,学生扮演曹冲读称象的过程。
4.学习曹操对曹冲称象的态度。
微笑着点点头,并让人照着做。
六、对比两种称象办法。
1.回忆官员们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称象办法。
官员们:
“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但是没有这么大的秤,就算有也没人能提得动这么大的秤杆。
曹冲: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再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出石头的重量。这样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2.对比哪种方法好,好在哪里?
曹冲称象的办法更好。他的办法不用砍树造大秤,也不用想办法提起大秤了。
曹冲的办法特别好。把大象换成石头,大象太大了,称不了,但是石头一块一块的很小,是可以称的。称出来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3.总结升华
七、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1.对比朗读理解“才”的意思。
曹冲七岁。曹冲才七岁。给“才”字找近义词帮助理解。
并联系生活实际自己说几句话。
2.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小小年龄的曹冲却想出了连大人们都想不到的称象办法,真是令人佩服!
五、生字指导
1.按结构给生字归类
2.学习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重点指导“秤”“船”。
3.学习书写半包围结构的生字,重点指导“底”“然”。
4.学生自主描红、临写,评议后修改。
六、课后作业
1.
思考还有没有比曹冲称象更好的办法。
2.
做实验,自己动手模拟一下曹冲称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