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是故乡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月是故乡明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5 21:2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月是故乡明
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相关课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自古以来,人们总喜欢用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你知道哪些和月亮相关的思乡名句?(课件出示月亮的图片)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板书课题:月是故乡明)
3.简介季羡林生平。(课件出示季羡林的生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交流识记本课生字的方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结合词语,在语境中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3.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小时候: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坑边望月(童年趣事)
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成年经历)
6.小结:抓住“小的时候”“在故乡只待了六年”“现在年事已高”这些表示时间和地点的短语,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关键信息,梳理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体会情感
1.学生自主学习“童年趣事”部分,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第 2-4 自然段,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在回忆这些童年生活的时候,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2)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预设:①会感到童年生活充满快乐,令人留恋。
②会想念带给自己快乐童年的故乡。
(3)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读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4)小结:作者借一些典型的往事,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童年往事”部分写的是对童年的回忆,教学时,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去体会情感,契合文本的表达特点。
2.学生自主学习“成年经历”部分,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 5-6 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2)小组分工,读一读对比部分,思考:作者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
(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作者先写了自己在异乡看月亮的感受,后写自己对故乡月亮的感情。这样对比,衬托出了故乡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表达出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4)指导朗读,在对比朗读中体会情感。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考: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
4.小结:相比于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月亮,在故乡小苇坑旁看到的月亮自然是“小月亮”。然而,作者深深地爱着故乡的“小月亮”。“小月亮”的称呼,凝聚的是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
5.除了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情感之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情感?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写成年后的望月经历是为了衬托对故乡深深的思念。这部分的学习,主要让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的表达方式,思考这样表达的好处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搜集一些有关思乡的诗文,和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