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梅花魂 
1.认识“葬、腮”等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对课文题目“梅花魂”的理解。 
1.能说出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对课文题目“梅花魂”的理解。 
相关课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明确学习任务 
1.从梅花谈起,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梅花的图片)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自读课题下的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默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②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③和同学交流你对题目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师生共同梳理、总结。 
三、体会外祖父的感情 
1.回顾《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中体会感情的方法。 
①从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中体会。 
②从对景物、事例的描写中体会。 
③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 
2.课件出示学习任务: 
①你体会到外祖父怎样的感情,是怎么体会到的? 
②运用上述方法来体会感情,边读边作批注。 
3.全班交流。 
(1)三次流泪。 
①课文写了外祖父三次流泪,引导学生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文中写到外祖父三次流泪,原因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读到了思乡的诗词,勾起了对家乡、亲人的怀念;第二次流泪是因为自己无法回国;第三次流泪既有送“我们”回国时的离别之情,也有无法回国的遗憾。共同之处——三次流泪都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对故土的思念和热爱。 
②小结:通过典型事例来表达情感。 
(2)珍爱墨梅图。(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我”弄脏墨梅图后,外祖父生气地训斥了母亲,还仔细清理了墨梅图上的污迹,外祖父的言行和神态都表现出他对墨梅图的重视和珍爱。 
①相机指名朗读,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②小结: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也能表达出人物的感情。 
(3)弄清联系,整体感知,加深理解。 
?? 对墨梅图的珍爱和读诗词流泪之间有什么联系? 
预设:对墨梅图的珍爱,体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墨梅和诗词都代表了中国文化,对墨梅图的情感和读诗词流泪时的情感是一致的,都饱含着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 
(4)课文中和梅花有关的事件还有哪些?体现了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预设:还有外祖父送“我”墨梅图,以及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体现了外祖父对“我”的期许,也表达了外祖父不能回国的遗憾,只能通过墨梅图和手绢来寄托自己对祖国深深的思念。 
四、理解课文题目“梅花魂”的意思 
1.课文中几次写到梅花?在外祖父眼中,梅花代表了什么?“梅花魂”又是什么?(课文出示第 13 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 
(2)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课文三次写到梅花,在外祖父眼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魂”就是梅花不畏风雪、凌寒怒放的精神。 
2.“梅花魂”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吗?读了课文后,你觉得“梅花魂”还有哪些含义? 
??预设:“梅花魂”还代表了外祖父身在海外却心系祖国、坚守爱国之情的感情,同时也是中国人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3.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物? 
??预设:屈原、岳飞、林则徐等。 
4.教师小结。 
“梅花魂”中的“魂”,不仅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精神的体现,也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写照,更是中国人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体会文章感情的方法,并综合运用以前掌握的各种方法,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同时,又注重加强理清几件事情之间的联系,增强整体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