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画杨桃》教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预习学案
一、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朗读初相识
1.读一读?
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和颜悦色???教诲
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熟悉??角度??相似????
2.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
3.在笔记本上记下预习后不明白的地方,准备上课交流。
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板书:杨桃)
2.谁能来和我们介绍介绍杨桃吗?
师小结: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五条棱。在我国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果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交流预习学案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二、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三、研读交流,探究学习。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五、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
课堂检测
一、多音字组词
还huan(?????)??? Hai(??????)????
倒dao(?????)??? dao(?????)??
量liang(?????)???liang(?????)?
数shu(?????) shu(?????)
二、我能行
课文中一定有你最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背一背,看看谁的效率高!
课后作业
1.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杨桃》的读后体会。
?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我:一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