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财”2个字。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进一步感受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重点
识记字词,了解“贝”的起源。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瞧!老师去海边给你们带回了什么礼物?(预设:贝壳)贝壳不仅漂亮,它们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贝”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贝”字,“贝”加了双引号,说明课文讲的是“贝”字本身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自读要求:
(1)标出自然段。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
三、精读感悟,随文识字
1.学习第1 自然段。
(1)指名读,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教师点拨:①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②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两扇壳张开的样子。)相机识记“类”。
(2)理解“甲骨文”的意思: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就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3)学生从四幅图中选出“贝”的甲骨文,并说一说理由。
(教师点拨:随着时代的变迁,甲骨文的“贝”字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写的楷书的“贝”字。)
(4)同桌互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整合阅读。
(1)生自读,边读边思考:贝壳有什么作用?
①品读描写贝壳第一个作用的句子。随文识记“漂、珍、饰品”,漂: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珍:可以用组词的方法识记,例:珍贵、珍惜。整合阅读“语文主题学习”图书《彩色的梦》中的《“玉”的演变》,了解“王”的来历及带有“王”的字很多与美玉有关,同时拓展课后题,让学生看图,猜一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饰品:可以借助图片识记。(板书:饰品珍贵、漂亮)
②品读贝壳的第二个作用的句子。除了作为饰品,贝壳还有什么作用?(教师点拨:古时候的人,把贝壳当作钱币,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币一样,用贝壳来购买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东西。)(板书:钱币 随身携带、不易损坏)
(2)因为贝壳有这么多的优点,古代的人还把它们当作钱币。
齐读第三句。相机识记“财、购、贫、货、赔,账及财富、购买、
贫穷、货币、赔本、记账”。
(3)多种方式朗读第2自然段。
四、朗读课文,讲好故事
1.指名读。
2.男女生接读。
3.师生合作读。
4.借助板书,讲一讲“贝”的故事。
(1)教师出示提示:今天,我学了“贝”的故事……
(2)学生试着讲故事。
(3)根据学生讲故事的情况,进行评价。
五、指导书写:贝、财
1.观察“贝、财”两个字的结构。
贝:独体字,体态长方,竖撇舒展,撇点支撑。
财:左右结构,左短右长,竖钩支撑。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
4.评价修改。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贝”的故事》,知道了带有“贝”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并且拓展阅读了《“玉”的演变》,知道了带有“王”的字很多与美玉有关,同时还了解了带有“钅”的字与金属有关。课后阅读时,再找一找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吧!
板书设计
3“贝”的故事
贝壳
饰品 漂亮、珍贵
钱币 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带“贝”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