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北省元月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满分
100
分
时间
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孝经》指出:“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是以行
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这一内容意在强调
A.分封意识的影响
B.程朱理学的弊端
C.宗法观念的作用
D.陆王心学的优点
2.“董仲舒新儒学”是在对先秦“六艺之科”与“孔子之术”进行揉合,对包括阴阳、五行、儒、道、墨、法、名、
杂,乃至术数和方技等在内的诸家学说,加以杂交、嫁接、撰度、敷衍、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
董仲舒新儒学这样调整旨在
A.顺应“大一统”的需要
B.中华文化多元的要求
C.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D.黄老无为之说的传承
3.它是一部“颇具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这部“小说”是
A.《西游记》B.《水浒传》
C.《儒林外史》D.《红楼梦》
4.林则徐曾说“鸦片之断与不断,转不在乎关之封与不封”,主张执行“奉法者为之,抗法者去之”的政策。
这反映了林则徐
A.主张正常对外贸易
B.要求抵制法国的侵略
C.提倡闭关锁国政策
D.要求师夷长技以制夷
5.根据《辛丑条约》,1901
年
6
月
25
日,克林德(德国驻华公使,义和团运动期间被枪杀)碑在其被杀处开
始建设;1918
年
11
月
13
日克林德碑被北京民众拆毁;1919
年克林德碑在中央公园由德国重建并改称
“公理战胜碑”;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保卫和平牌坊”。克林德碑名字的演变反映了
A.清政府彻底陷人半殖民的深渊
B.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权力得以维护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近代中国发展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6.《民国野史》中记载,某一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众多理发店取代传统的“剃头店”,就连袁世凯也剪掉了辫子。这一时期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之后
D.五四运动初期
7.1924
年
5
月,孙中山再次强调“五权宪法”“全民政权”,要“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这五权是指
“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政府要“分成五个门径去做工”。
孙中山这一言论旨在
A.坚持同盟会时期的思想
B.落实新三民主义的理论
C.全盘照搬西方政治制度
D.接受社会主义先进主张
8.1992
年
1
月
17
日,农历腊月十三。
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出,向着南方奔驰而去。
这是一趟没有编排车次
的专列。
除了中枢机关和随行人员之外,谁也不知道此趟专列载的是什么人物;包括中枢机关和随行人员在内,谁也不曾料到这趟专列的南方之行将会载人史册。
这次“南方之行”
A.对中国
90
年代经济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B.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蓝图
D.考察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9.2020
年
10
月
30
日,上合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通过《联合声明》,就促进法治建设、司法保障人权、应对
疫情举措、诉讼程序电子化、刑事立法原则、投资者权益保护、预防司法腐败、加强媒体沟通、儿童权利
保护、法官交流培训等议题达成广泛共识。这表明上合组织
A.是政治、军事、经济一体化组织
B.在法治建设问题上达成完全一致
C.具有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特点
D.是全球性政府间合作的立法机构
10.公元前
5
世纪中叶,古希腊思想家普罗泰戈拉发展了恩培多克勒关于感性事物是对立性质的混合的
思想,进一步提出每一个问题都有互相对立的方面。
普罗泰戈拉的这一主张
A.夸大了人的主观作用
B.具有初步的辩证思想
C.与韩非子的思想相似
D.感性地对待客观世界
1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被称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要求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封建统治和
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这反映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A.使欧洲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B.主张彻底推翻欧洲封建制度
C.否定并结束欧洲宗教神权统治
D.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12.如下为“物体的质量使时空扭曲产生引力”示意图。
行星沿着由太阳的质量扭曲的时空“旋涡”(凹
陷),围绕太阳公转。
最能阐释图示现象的科学理论是
A.广义相对论原理
B.物体运动定理
C.经典物理学原理
D.万有引力定理
13.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由此进人“蒸汽时代”,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阶级逐步萎缩,也使新的阶级
和阶层形成并壮大起来。这里逐步萎缩的“落后生产方式的阶级”是
A.农业工人阶层
B.工业资产阶级
C.自耕农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14.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
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
这种“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方式主要是指
A.手工工场
B.大工厂
C.垄断组织
D.机器人车间
15.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称,“中国绝不可能默许美军挥师朝鲜边境,因为朝鲜是历史上入侵中国的必经之地,日本就是以朝鲜为基地占领满洲,侵略中国北方的。
况且美国出兵朝鲜在战略上还意味着
中国在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两线受敌”。
这表明,中国开展抗美援朝运动主要是由于
A.打破美苏两极对峙的需要
B.维护朝鲜主权和领土完整
C.震慑并警告日本右翼势力
D.朝鲜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16.观察下面这幅漫画《世界经济》。
漫画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世界经济已走向制度化和体系化
B.经济全球化需要世界各国合作
C.贸易壁垒是经济恢复的主要障碍
D.逆全球化的现象已经成为主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的中国与18世纪的法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封建专制都盛极而衰,专制政治的弊害暴露无遗;思想界都非常活跃,大批的思想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有最激进的思想家黄宗羲,在法国则有卢梭。
黄宗羲写过一本名著《明夷待访录》,此书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反专制的代表作;卢梭的《民约论》则成为西方前所未有的“人民主权”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立平《夕阳与曙光―<明夷待访录>与<民约论>之比较》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温州人宋恕首先发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启蒙价值,积极向友人推荐。
1903
年,梁启超明确指出黄宗羲为中国之卢梭。同年,时为革命派的刘师培,也著文论述了《明夷待访录》具有中国《民约》的精义。
严复虽反对黄宗羲,但他在翻译中仍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
先辈们探索民主中国化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为后人借鉴。
——摘编自方祖猷《再论黄宗羲学说在中国近代的启蒙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黄宗羲、卢梭政治上的核心主张。
指出“17
世纪的中国与
18
世纪的法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的表现。
(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夷待访录》的“价值”。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指出黄宗羲为中国之卢梭”的社会背景。
(6
分)
18.(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一,我们可以晓得孔子主义(就是中国人所谓纲常名教)并不是永久不变的真理。
孔子或
其他古人,只是一代哲人,决不是“万世师表”。他的学说所以能在中国行了二千余年,全是因为中国
的农业经济没有很大的变动,他的学说适宜于那样经济状况的原故。
第二,我们可以晓得中国的纲常、名教、伦理、道德都是建立在大家族制上的东西。中国思想的变动就是家族制度崩坏的征候。
——摘编自李大钊《新青年(第
7
卷第
2
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幕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关于孔子人物形象的对话场景。
(要求:先写出对话的主题,主题要紧扣中国近代政治或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
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11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孔子形象变化与近代化”谈谈自己的认识。
(3
分)
19.(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73年
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3年
“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我国首次研制出每秒运算一亿次的计算机
1997
年
“银河—II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计算机,标志我国高性
能巨型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1999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莫定基础
2003年
“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根据《第三次、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编制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信息并予以阐述。
(12
分)(要求:充分利用题目信息,
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末之后佛教开始传入到唐朝时期,中间这一段的绘画基本都是围绕宗教开展的,当然也
包括道教。”从五代十国开始,中国绘画的性质就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绘画在文人的努力下,
实现了与诗词歌赋、书法这些文学艺术形式的交融,形成了上到皇帝下到普通文人的普遍追求。
“之后多数朝代都设立了画院,因为绘画方面突出而做官的例子也有不少。”
——摘编自《中国古代绘画史》
材料二
库尔贝的《石工》是非常接地气的,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群众的艰苦,也暗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并以艺术的方式为他们发声。
与库尔贝同时代的巴比松画派以真实的自然风景画、社会场景来否定学院派虚假的历史风景,使法国风景画从新古典主义中解放出来。
俄罗斯列宾是一个高产的画家,
其代表作品《伏尔加河的纤夫》也烙上了这个时代的印记。
——摘编自《欧洲艺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哪些是史料?
请分析五代十国之后,中国绘画的性质
发生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7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库尔贝的《石工》、列宾《伏尔加河的纤夫》属于哪种艺术流派?
概括这种艺术流派的特点。
(7
分)2020—2021学年湖北省元月
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史参考答案
题单位:铭师堂-上进教
终审团队:襄阳市教
衰
敖光辉
梯”“家理”等等,都与宗法血缘相关,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解析】董仲舒新儒学,是为
武帝加强君主专
央集权和“大一统”的需要,故
文化圈在当时已初步形成,董仲舒新
这一内容无必然关系,排除B项;休养生
息的黄老学说已不能适应
求,需要调整统治策略,排除C、D两项
答
解析
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等,都是《红楼梦》的典型特征,故选
项。其他选项不
材料中的全部条
解析】材料中,林则徐主张鸦片贸易不在于中国是否推行闭关政策,应该对于奉法贸易的外国
予以通商贸易,故A项正确。材料
法”是指“守
指法国,B项错误;材料中林
徐主张正常贸易,C项不正确;D项与材料中的信息无关,排除
解析】《辛
后,克林德碑的建立,体现了中国受
918年拆除反映了一战后作
为战胜
国人民的斗争;改名“公理战胜碑”寄扌
西方国家的期望;新中国改名为“保
平牌坊”,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答案要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故选D项。A项是《辛丑条约
的影响,排除;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的利益没有得到维护,并由此引发
动,B项表述不符
合史实,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材料中不存在反封建的内容,C项错误
6.【答案
普遍理发,并剪掉辫子,出现在辛亥革命
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
息不相符合,排除
答案
解析】材料中的“1924
全民政权”“五权政治”,反映了孙中山的反封建主张,即新三民
义的思想,故选B项,排除A项。C项“全盘照搬
表述错误,排除;孙中山并没有完全接
会主义的先进主张,排除D项
案
解析
容可知,这一事件是邓小平“南方
方之行”推动了中国改
放向深层次发展
项发生在19
中共十四大,排除;C项发生在
共十五大,排除;邓小平“南方之行”考察的是武
珠海
解析
新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结伴
织,故C项符合题意
组织不是
项;材料
广泛共识”,并不是完全一致和完全共识,排除B项;D项“全球性”的表述有
法机构,排除
答解
对立的方面”,体现了初步的辩证思想
物相对理性的判
故B项正确,D项不正确。题目中的材料,不属于人的主观
想与普罗塔戈拉的思想无相同之处,排除C项
答案
解析】宗教改革运动,表
宗教外衣掩饰”,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故D项
确。A项是宗教改革的结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宗教改革运动只是反对封建统治和罗
神权统治,并不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B项和C项均不
析】根据广义相对论,物体的质量使时空扭曲,产生引力。因此,行星沿着
的质
寸空“旋涡”(凹陷),围绕太阳公转,故选A项
案
解析】工业革命促进
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
大
阶层也得到了发展,但自耕农阶层因此消失,故选C项
答案
解析】“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是第
命的成果,这一时期的
产
组织是垄断组织,故选C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阶段的生产形式,排除;B项是第一次
业革命中产生的生产组织形式,排除;D项是第三、第四次科技革命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排除
答案
析】“必经之地”“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两线受敌¨等反映了朝鲜战略地位的重要,故选D项。美
发动的朝鲜战争是在1950--1953年,此时中苏两国处于友好时期,A项的表述不正确;中国参加抗
援朝战争,根本原因是维护
国家利益,排除B项;C项与题中材料的信息无关,排除
答案
解析】漫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障碍—政策冲突、通胀冋题、主权
务风险和贸易保护主义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
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
除这
项符合题意。A项是关贸总协定成立的作用,排除;C项以偏概全,不符合题
非除;D项的表述不正确,逆全球化仅仅是经济全球化中的曲折,排除
案](1)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反对君主专制亦可,1分)卢梭:“人民主权说”或“社会契
(“主权在民”或“自然权力”亦可,1分
相似之处:封建专制衰落,专制弊端暴露;都反对君主
想界活跃,涌现出大量的思想家
大量的反专制著作出现。(4分
(2)价值:思想
承传统文化;探
主观念,为后人借鉴
社会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民族危机严重;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西学在中国的传
播;维新变法的发展。(任答3点
分
评分说明: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各
不得超过各小题的赋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