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五四运动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五四运动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4 07:5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五四运动
传承五四
重温五四
源说五四
源说五四
巴黎和会
观看了巴黎和会的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什么要求?巴黎和会上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与五四运动有什么关系?
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山东主权;
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活动一
请新闻播报者为我们播报新闻
(1)1919年5月2日 北京《晨报》消息《外交警报敬告国民》: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无亡日,愿与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
(2)5月4日《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
(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五四运动的爆发
5月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集会,要求拒签卖国和约,并进行游行示威活动。
场景一:北京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还我青岛
活动二
请同学们一起重温这些口号
结果:
被镇压
第二天,北京各大中专学校实行总罢课。济南、天津、上海、长沙等城市的学生纷纷举行罢课游行。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场景二:上海
观看视频后,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后期主力军是谁?
2.五四运动后期取得了哪些成果?
工人阶级
斗争结果一:释放被捕的学生
斗争结果二:罢免卖国贼职务
斗争结果三: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和约。 (说“不”)
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的比较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开始时间
运动中心
斗争主力
斗争形式
结果
1919.5.4
北京
学生
游行示威罢课
1919.6.3
上海
工人阶级
“三罢”运动
初步胜利
被镇压
活动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青岛”。
材料二:五四运动由最初单纯的学生运动发展成为由工人、学生和广大市民参加的广泛的爱国运动,这说明了什么?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运动波及全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中国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活动四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你认为五四精神包含哪些内涵?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它孕含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百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
——胡锦涛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
乐于奉献
不屈不挠
敢于斗争
爱 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该怎样传承“五四精神”?
热爱祖国,勤于学习; 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勇于担当, 乐于奉献。
活动五
请全班同学大声朗读《少年中国说》节选部分
少年中国说(节选)
作者: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课堂小结:
五 四 运动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经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了卖国贼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先锋:青年学生
主力:工人阶级
活动六
召开一次
“纪念五四运动,传承五四精神”
的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