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乡下人家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乡下人家 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4 16:3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2《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从平凡的事物、朴素的生活场景中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闲趣。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重在引领学生批文入景,读懂“景语”,感悟“情语”,领悟表达,通过想象画面、品读语言、
初步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和语言表达的魅力。
难点分析
写景散文具有以情促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不会把自己对乡村生活喜爱的感情写得那么细腻。
教学方法
1.能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品读作者优美的语言,理清写作顺序,初步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表达,初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和情趣。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1)师:在你们的印象中,你看到的乡下人家是什么样儿的?
指名学生说说,3—4名左右。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乡下人家的感受挺多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叫《乡下人家》,作者叫陈醉云(教师板书课题:乡下人家),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课文,去领略一番他描绘的乡下人家吧。(学生齐读课题)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研读品味,感受美景
模块一:细细品味瓜藤满架
学习第一段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美景?
(2)请三位同学读这三个句子。先请同学读第一句,通过他的朗读,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乡下人家藤满架。)
①出示:“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师:这瓜架在乡下人家可常见了,句子中有一个词语告诉了我们,找找是哪个词语?(总爱)
师引读:当我们来到乡下,走到这户人家屋前,看到……(生接读: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走到那户人家屋前,看到……(生接读: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生接读: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l
是啊,乡下人家多么富有情趣啊!齐读:
出示:“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
)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
)上棚架,(
)上屋檐。”
齐读后,师问:同学们,这句话里,有两个字非常有意思。你能感受到吗?(“攀”和“爬”)(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就点拨:老师请大家关注这两个字?攀和爬意思差不多,为什么作者要用上不同的字来表达相同的意思?(用词富有变化,而且很有动感,情味。)来,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句话。
(3)指名读第二句,你看到的画面是?(乡下人家瓜满架。)试着也来读读,读出瓜的多。
②出示:“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师:你就是乡下人家的孩子,当你看到自己家门口挂满了青的、红的瓜,什么心情?(高兴)
师:你高兴什么?(学生回答后就让学生用高兴的心情来读句子)
师:如果你是个城里的孩子,当你来到乡下,看到很多人家的门前挂着青的、红的瓜,你会有什么感觉?(惊叹、惊奇、好奇)——然后让学生用惊叹的语气去读句子。
(4)指生读第三句,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瓜藤满架)
③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什么和什么在比,谁更可爱一点?
师:如果说,石狮子、大旗杆带给我们威武的美,那瓜藤满架则带给我们——(自然、朴实的感觉。)这一比比出了瓜藤满架的独特、可爱。更比出了乡下人家的自然、纯朴。齐读。
(5)理清写作顺序:
师:藤满架、瓜满架,瓜藤满架,好美的画啊,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句子的顺序颠倒一下?(作者写作是有一定的顺序的从种瓜长叶、结出小瓜、再到瓜、藤相间。)
师: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幅幅迷人的画。引读。读出感情。
“当花儿(
)了的时候,藤上便(
)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
)在房前,(
)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6)小结学法:老师发现你们特别会读书,先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读读发现了句子与句子间的联系,最后还能读得很有感情。
板块二:自由欣赏花竹美景
(1)课文的第二段,相信你们自己能学好它。
出示学习提示:同桌互相帮助,读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你看到的画面。想一想,你看到的这些画面能调换顺序写吗?再读一读,争取读得有滋有味。
(2)学生开始自学。
(3)检查交流。
①先来看第一句。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来汇报一下,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
出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可是这些鲜花,我们并不能同时欣赏到,为什么呢?
生: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什么意思呢?
生:按照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花开放。
师:你的回答让我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花钟》,那里也有一段描写花儿在不同时间顺序开放的句子。我们换个时间,换个花名:师一边播放鲜花的图片,一边解说:春天来了,芍药花绽开了美丽的笑脸;夏天到了,凤仙花、鸡冠花竞相开放;一阵秋风吹过,菊花点头含笑。就是这样,按照不同的季节,依次开放,这就是——生: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把它放到句子中去,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齐读。
师:难怪作者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哎,同学“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好像用词矛盾了呀?
点拨:“朴素”强调了花儿的普通,“华丽”突出了花儿开得艳丽,正是这样才显示出“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正因为是农家独有的风光,那应该读出什么感情?
生:自豪、骄傲、赞美。
师:谁来读一读鲜花一处的美景?
齐读: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出示第三句。还有一幅画,谁带我们欣赏一下?从成群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哪个词跑到你的眼睛里去啦?
生:“探出头来”中的“探”。
师:可以换成其它的字吗?
生:钻、冒、长、伸。
师:可是作者偏偏选用了“探”字,谁能做个“探”的动作?你能从“探”这个动作中感受到一种什么情味?
生:“探”字含有活泼、好奇的情味,可它多想看看外面多彩的世界啊。所以小竹笋在奋力地生长。
师:是啊,多可爱的小竹笋啊,来,一起来读一读句子吧!
(4)从鲜花、到竹林、再到竹笋,一幅幅乡村美景,迷人而独特,这些画面能调换顺序写吗?(门前的场地上……在屋后……)
(5)是啊,从屋前的瓜架,到门前的鲜花,再到屋后的笋芽,作者都是这样有顺序地在写的。这些普普通通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显得那么独特。鲜花、竹笋,你更喜欢哪一个?选择你喜欢的,把它背下来吧。
生自由开始背诵。齐背。师引读: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几场春雨过后……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出示填空:
(1)课文一、二两个自然段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乡下人家瓜棚、鲜花、竹笋等画面,我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来给这些画面起一个名字:(
)、(
)、(
)。
(2)“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一句中,“朴素”指的是(
),“华丽”又指得是(
)。
交流反馈
(3)课后作业:你仔细观察,乡下到处是一幅幅迷人的画,窗前栽下几丛美人蕉、院子里搭起一架葡萄、围墙边搭几架黄瓜……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乡下人家还有哪些美景,这些景物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大胆地展开想象,课后也去描绘一番吧。
在乡下,还有些人家会在(
)种下(
),

小结
小结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了瓜架、鲜花、竹林、竹笋等美丽的乡村风景,那学到这,你最想说些什么?
生:乡下人家真是太美了,我真想去那里看看。
师:是啊,难怪作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慨齐——(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两段话。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只是欣赏了3幅乡下人家的风景画,其实作者还描绘了很多其他的风景呢,我想学完整篇课文,同学们的感受会更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