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体感觉—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人体感觉—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24 21:56:29

文档简介

人体感觉
【知识点梳理】
人的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皮肤的感觉功能:
有冷觉(冷觉感受器)、热觉(热觉感受器,手背最敏感)、触觉(触觉感受器,指尖最敏感)、痛觉(痛觉感受器)等。
人体的各种感觉都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人的感觉会受到酒精药物等的影响,酒精会影响人们的反应时间,有些药物会影响人们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
感觉器官是指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是比系统低的结构层次,属于器官层次。
感受器是感觉器官的一部分,是游离的神经末梢能产生兴奋的部分,属于细胞层次。
皮肤感觉的形成
低温、高温、触压、损伤等刺激→冷觉、热觉、触觉、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
嗅觉的形成
气味→鼻腔→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嗅觉)。
嗅觉的特点:
具有适应性(嗅觉疲劳)和差异性(不同的人、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气味)。
味觉的形成
食物→味觉感受器(味觉神经末梢、味觉细胞、味蕾)→味神经→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形成味觉)。
四大基本味道:酸(舌两侧中部最敏感)、甜(舌尖最敏感)、苦(舌根最敏感)、咸(舌两侧前部最敏感)。
而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舌具有味觉的功能,舌的表面有许多味蕾,其内有味觉感受器: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吃到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道。
随着年龄增长,舌上功能正常的味蕾逐渐减少,味觉敏感性也下降(老人口味浓)
听觉的形成
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音放大)→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鼓膜、听小骨受损引起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受损引起神经性耳聋。
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的光线→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典例精讲】
1.
“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嗅觉和味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触觉和味觉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不同,对甜味最敏感的区域是???
(???
)
A.舌根
B.舌尖
C.舌两侧
D.舌的全部区域
3.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对菜肴讲究色、香、味俱佳。人在享用美味佳肴的过程中,辨别色、香、味分别用到(

A.热觉、味觉、痛觉
B.听觉、嗅觉、冷觉
C.视觉、嗅觉、味觉
D.触觉、听觉、味觉
4.小明的妈妈在生二胎时,采取的是局部麻醉的剖腹产,妈妈说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但能感受到手术刀与人体的接触,这说明(

A.病人的痛觉消失
B.病人的痛觉和触觉均消失
C.痛觉和触觉相互独立又能相互影响
D.大脑皮层被麻醉,所以感受不到疼痛
【基础训练】
1.形成人的嗅觉的器官是(

A.大脑
B.鼻子
C.嗅上皮
D.嗅神经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
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肤中
C.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
D.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内
3.人的感觉器官时刻在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利用这些感觉可使人更好地生存。下列有关感觉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触觉,感知物体形状
B.利用冷热觉,感知冷暖
C.利用味觉,感知气味
D.利用嗅觉,帮助人们避开危险
4.感受味道的感觉器官是舌,其感受器是
,味蕾里有许多
细胞,能感受各种刺激,尤其对
的刺激特别敏感。
5.香味通过鼻腔,刺激________细胞,由_________神经将香味传到_________的嗅觉神经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课后练习】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如图)。下列关于构成皮肤组织的描述,错误的是(

A.表皮位于皮肤表面,细胞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是保护组织
B.骤遇寒冷,立毛肌收缩全身起鸡皮疙瘩,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C.一针见血,说明皮肤内分布着血管,其中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D.真皮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
2.流程图可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A.气味的化学物质→鼻腔→溶于粘液中→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大脑皮层
B.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C.针尖→皮肤→皮肤感到疼痛
D.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3.(2019·浙江九年级期末)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图是利用味觉感受外界刺激的是(

A.接听电话
B.闻花香
C.用放大镜观察蜗牛
D.吃甜甜的糖葫芦
4.公安部门利用警犬破案,这是利用了狗的(

A.敏锐的目光
B.敏捷的动作
C.发达的味觉
D.敏感的嗅觉
5.(2019·浙江龙山中学七年级月考)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在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铺设了有凸棱的盲道,如图所示。盲人行走时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A.味觉
B.触觉
C.嗅觉
D.听觉
6.听觉形成的合理表示是(

A.声波→外耳→中耳→耳蜗
B.声波→鼓膜→听小骨→听觉中枢
C.声波→鼓膜→听神经→听觉中枢
D.声波→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听觉中枢
7.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感觉器官和痛觉形成的部位
A.均在手指受伤处
B.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伤处附近
C.分别在手指受伤处的真皮和表皮
D.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
8.一块糖放在口中,一开始觉得不甜,后来慢慢地越来越甜,这说明

9.蛋糕的香味通过________________,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香味传到大脑的_______________,从而形成了嗅觉。
10.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探究“蚂蚁是通过什么来寻找食物的?”(提示:可以考虑味觉、视觉、嗅觉或者其他)
你提出的问题是:

你的假设是:

你的探究方案是:
。人体感觉
【知识点梳理】
人的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皮肤的感觉功能:
有冷觉(冷觉感受器)、热觉(热觉感受器,手背最敏感)、触觉(触觉感受器,指尖最敏感)、痛觉(痛觉感受器)等。
人体的各种感觉都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人的感觉会受到酒精药物等的影响,酒精会影响人们的反应时间,有些药物会影响人们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
感觉器官是指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是比系统低的结构层次,属于器官层次。
感受器是感觉器官的一部分,是游离的神经末梢能产生兴奋的部分,属于细胞层次。
皮肤感觉的形成
低温、高温、触压、损伤等刺激→冷觉、热觉、触觉、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
嗅觉的形成
气味→鼻腔→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嗅觉)。
嗅觉的特点:
具有适应性(嗅觉疲劳)和差异性(不同的人、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气味)。
味觉的形成
食物→味觉感受器(味觉神经末梢、味觉细胞、味蕾)→味神经→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形成味觉)。
四大基本味道:酸(舌两侧中部最敏感)、甜(舌尖最敏感)、苦(舌根最敏感)、咸(舌两侧前部最敏感)。
而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舌具有味觉的功能,舌的表面有许多味蕾,其内有味觉感受器: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吃到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道。
随着年龄增长,舌上功能正常的味蕾逐渐减少,味觉敏感性也下降(老人口味浓)
听觉的形成
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音放大)→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鼓膜、听小骨受损引起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受损引起神经性耳聋。
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的光线→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典例精讲】
1.
“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嗅觉和味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触觉和味觉
答案:C
解析:文言文中的“闻”的意思是用耳朵听,所以“闻韶音”属于人的听觉,而“知肉味”属于人的味觉。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不同,对甜味最敏感的区域是???
(???
)
A.舌根
B.舌尖
C.舌两侧
D.舌的全部区域
【答案】B
【解析】
舌头的不同部位上的味蕾,对味觉的感受程度又不尽相同:舌尖上的味蕾对甜味最敏感,舌根部的味蕾对苦味、辣味最敏感,舌头及两侧的味蕾对咸味最敏感,舌尖两侧的味蕾还对酸味最敏感。
故选:B
3.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对菜肴讲究色、香、味俱佳。人在享用美味佳肴的过程中,辨别色、香、味分别用到(

A.热觉、味觉、痛觉
B.听觉、嗅觉、冷觉
C.视觉、嗅觉、味觉
D.触觉、听觉、味觉
【答案】C
【详解】
菜肴的色是通过视觉来感知的,香是通过嗅觉来感知的,味是通过味觉来感知的,故C符合题意。
4.小明的妈妈在生二胎时,采取的是局部麻醉的剖腹产,妈妈说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但能感受到手术刀与人体的接触,这说明(

A.病人的痛觉消失
B.病人的痛觉和触觉均消失
C.痛觉和触觉相互独立又能相互影响
D.大脑皮层被麻醉,所以感受不到疼痛
【答案】A
【详解】
剖腹产中采取局部麻醉,使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说明麻醉后病人的痛觉消失了,但能感到手术刀与人体的接触,说明人的触觉还在,说明两者互不影响是独立工作的。A选项正确,B、C错误,局部麻醉的部位是腹部,因此,大脑皮层没有被麻醉,
D错误。故选:A。
【基础训练】
1.形成人的嗅觉的器官是(

A.大脑
B.鼻子
C.嗅上皮
D.嗅神经
【答案】A
【详解】
嗅觉是指嗅觉感受器对气态化学物质刺激起反应时产生的信息,经大脑嗅皮质处理形成称为气味的感觉。能够引起嗅觉的化学刺激物称为嗅质,可见形成人的嗅觉的器官是大脑,A正确。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
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肤中
C.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
D.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内
【答案】B
【详解】
A.各种味道是通过舌头上的味觉感受器来分辨的。味觉感受器即味蕾,主要分布在舌体乳头上。不同的乳头,所含味蕾数目也不一致,以舌尖、舌侧及舌体后部占大多数,而舌体中部感受器较少,味觉也迟钝,同部位味蕾的味受体是不同的,对不同的刺激物有不同的敏感区,所以A正确。
B.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内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别感受触觉、痛觉
和冷热觉等。但其余各器官中也都有分布,所以B错误。
C.各种味道是通过舌头上的味觉感受器来分辨的。味觉感受器即味蕾,主要分布在舌体乳头上。不同的乳头,所含味蕾数目也不一致,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所以C正确。
D.人体的鼻腔顶壁的粘膜中有嗅细胞,能够接受挥发性气味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D正确。
故选B。
3.人的感觉器官时刻在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利用这些感觉可使人更好地生存。下列有关感觉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触觉,感知物体形状
B.利用冷热觉,感知冷暖
C.利用味觉,感知气味
D.利用嗅觉,帮助人们避开危险
【答案】C
【详解】
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利用触觉能感知物体形状,利用冷热觉能感知冷暖,利用嗅觉能帮助人们避开危险;利用味觉能感知味道而不是气味,可见C错误。
故选:C。
4.感受味道的感觉器官是舌,其感受器是
,味蕾里有许多
细胞,能感受各种刺激,尤其对
的刺激特别敏感。
【答案】味蕾
味觉
液态物质
【解析】
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器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并发出信息,信息沿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作出分析,并产生相应的感受。人体的舌上有许多乳头状小凸点的味蕾,味蕾是味觉感受器,它里面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5.香味通过鼻腔,刺激________细胞,由_________神经将香味传到_________的嗅觉神经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答案】嗅觉
嗅觉
大脑皮层
【详解】
嗅觉形成的过程:气味——进入鼻腔——刺激嗅觉感受器(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嗅觉神经将气味传入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嗅觉。
【课后练习】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如图)。下列关于构成皮肤组织的描述,错误的是(

A.表皮位于皮肤表面,细胞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是保护组织
B.骤遇寒冷,立毛肌收缩全身起鸡皮疙瘩,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C.一针见血,说明皮肤内分布着血管,其中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D.真皮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
【答案】A
【详解】
A.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没有血管。表皮可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分散失,角质层表皮脱落的细胞称为皮屑,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A错误。
B.在寒冷的天气,汗毛下的竖毛肌收缩,使汗毛竖起来,是皮肤调节体温的表现,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B正确。
C.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具有营养、保护等作用,属于结缔组织,C正确。
D.真皮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D正确。
故选A。
2.流程图可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A.气味的化学物质→鼻腔→溶于粘液中→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大脑皮层
B.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C.针尖→皮肤→皮肤感到疼痛
D.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答案】A
【详解】
A、嗅觉的形成包括外界气味中的物质进入鼻腔,溶于粘液中后刺激嗅觉感受器,传入嗅神经进入大脑皮层形成嗅觉,
A正确。
B、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B错误。
C、痛觉形成过程是,外界刺激作用在皮肤上,刺激皮肤里的痛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沿传入神经传入大脑,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C错误
D.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故D错误。
故选:A。
3.(2019·浙江九年级期末)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图是利用味觉感受外界刺激的是(

A.接听电话
B.闻花香
C.用放大镜观察蜗牛
D.吃甜甜的糖葫芦
【答案】D
【详解】
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例如:耳是听觉器官,眼是视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此外,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从图中可知,A为听觉,B为嗅觉,C为视觉,D为味觉。
故选D
4.公安部门利用警犬破案,这是利用了狗的(

A.敏锐的目光
B.敏捷的动作
C.发达的味觉
D.敏感的嗅觉
【答案】D
【详解】
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嗅粘膜。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公安部门利用警犬破案,这主要利用了狗具有比人更灵敏的嗅觉,D正确。
5.(2019·浙江龙山中学七年级月考)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在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铺设了有凸棱的盲道,如图所示。盲人行走时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A.味觉
B.触觉
C.嗅觉
D.听觉
【答案】B
【详解】
盲人不会产生视觉,但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神经冲动传到语言中枢,例如听觉、触觉等,马路上设计了盲道(如图所示),盲人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是触觉。
故选:B。
6.听觉形成的合理表示是(

A.声波→外耳→中耳→耳蜗
B.声波→鼓膜→听小骨→听觉中枢
C.声波→鼓膜→听神经→听觉中枢
D.声波→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听觉中枢
【答案】D
【详解】
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所以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声波→外耳→中耳→内耳→听觉神经→听觉中枢,最终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中形成。所以选择D。
7.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感觉器官和痛觉形成的部位
A.均在手指受伤处
B.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伤处附近
C.分别在手指受伤处的真皮和表皮
D.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
【答案】D
【详解】
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手指不小心被针扎后感到疼痛,痛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质里的躯体感觉中枢,D正确。
8.一块糖放在口中,一开始觉得不甜,后来慢慢地越来越甜,这说明

【答案】舌感受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详解】
味觉是舌对液态物质产生的感觉,味觉感受器分布舌背面和两侧粘膜。张把糖放在口中,开始觉得不怎么甜,后来慢慢地觉得越来越甜,是因为糖在口腔中被唾液溶化,舌对液态物质比较敏感的缘故。因此,一块糖放在口中,一开始觉得不甜,后来慢慢地越来越甜,这说明舌感受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9.蛋糕的香味通过________________,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香味传到大脑的_______________,从而形成了嗅觉。
【答案】鼻腔
嗅觉神经末梢
嗅神经
嗅觉中枢
【详解】
鼻腔内部的黏膜上有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能使人嗅到各种气味。香水的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细胞,嗅觉细胞就是感受器,然后通过传入神经将香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从而形成了嗅觉。
10.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探究“蚂蚁是通过什么来寻找食物的?”(提示:可以考虑味觉、视觉、嗅觉或者其他)
你提出的问题是:

你的假设是:

你的探究方案是:

【答案】问题:蚂蚁是通过气味来寻找食物的吗?
假设:蚂蚁是通过气味来寻找食物的。
方案:先饲养一窝蚂蚁,在离蚁穴稍远的地方放置一些甜食,蚁群中的侦察蚁会进行侦察,在侦察蚁返巢的路线上,事先放好一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洞时,取走或挪动纸片后,观察到它们能不能顺利找到食物。
【详解】
(1)根据探究“蚂蚁是通过什么来寻找食物的?”(提示:可以考虑味觉、视觉、嗅觉或者其他),蚂蚁在所经过的道路上释放出化学气息,当蚁群中其他成员用触角探测到这种气息后,就会循着特定的路线找到同伴引导的目标,在这条路线上的蚂蚁越多,留下的气味就会越大,于是,就会有更多的蚂蚁参与进来。所以提出的问题是:蚂蚁是通过气味来寻找食物的吗?
(2)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问题作出假设:蚂蚁是通过气味来寻找食物的。
(3)探究方案是:先饲养一窝蚂蚁,在离蚁穴稍远的地方放置一些甜食,蚁群中的侦察蚁会进行侦察,在侦察蚁反巢的路线上,事先放好一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洞时,挪动纸片后,观察到它们能不能顺利找到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