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专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课时练习(苏教版2019)
一、单选题
1.人类生存离不开能量。下列反应不能释放能量的是
A.甲醇燃烧
B.石灰石制生石灰
C.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D.钠溶于水
2.已知:(1)H2(g)+O2(g)═H2O(g)
ΔH=akJ/mol
(2)2H2(g)+O2(g)═2H2O(g)
ΔH=bkJ/mol
(3)H2(g)+O2(g)═H2O(l)
ΔH=ckJ/mol
(4)2H2(g)+O2(g)═2H2O(l)
ΔH=dkJ/mol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a<c<0
B.b>d>0
C.2a=b<0
D.2c=d>0
3.下列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
C.生石灰制熟石灰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4.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与其它反应不同的是()
A.铝热反应焊接铁轨
B.铁粉与硫发生化合制硫化亚铁
C.固体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
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5.“钙基固硫”是将煤中的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脱去,但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发生如下反应,导致脱硫效率降低。
反应I:CaSO4(s)+CO(g)=CaO(s)+SO2(g)+CO2(g)
△H1=+218.4kJ?mol-1
反应Ⅱ:CaSO4(s)+4CO(g)=CaS(s)+4CO2(g)
△H2=-175.6kJ?mol-1
某温度下,反应I的速(v1)大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下列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6.我国燃煤锅炉采用沸腾炉(注:通过空气流吹沸使煤粉在炉膛内呈“沸腾状”燃烧)的逐渐增多,采用沸腾炉的好处是
A.增大煤燃烧时的燃烧热并形成清洁能源
B.减少煤中杂质气体(如SO2)的形成
C.提高煤炭的热值,从而放出更多的热量
D.使燃料燃烧充分,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7.下列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消毒杀菌
C.食品腐败
D.燃放爆竹
8.已知:2H2(g)
+O2(g)=2H2O(g)
ΔH
=-483.6
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可作为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
B.破坏1
mol
H-O键需要的能量是463.4
kJ
C.H2的燃烧热ΔH<-241.8
kJ·mol?1
D.H2(g)中的H-H键比H2O(g)中的H-O键牢固
9.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知
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NH4HCO3的能量一定低于NH4Cl的能量
10.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现有9
mol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放出热量7408.2
kJ,则该混合气体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
A.1∶8
B.8∶1
C.4∶17
D.17∶4
11.已知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能出的正确结论是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C.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D.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相同
12.中国化学家研究的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碳纳米点(CQDs)/氮化碳(C3N4)纳米复合物]可以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3N4中C的化合价为?4
B.反应的两个阶段均为吸热过程
C.阶段Ⅱ中,H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通过该反应,实现了化学能向太阳能的转化
1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两份相同浓度的稀H2SO4混合
④研磨固体氢氧化钠
⑤弱酸电离
⑥H2在Cl2中燃烧
A.①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②⑥
1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醋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
定量测量化学反应速率
探究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A.A
B.B
C.C
D.D
15.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①固体燃料粉碎
②液体燃料雾化
③通入足量的空气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二、实验题
16.实验室用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NaOH溶液
1
20.2
20.3
23.7
2
20.3
20.5
23.8
3
21.5
21.6
24.9
(1)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
[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
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
J·(g·℃)-1计算]。如果用0.5
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E.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为了使反应充分,向酸溶液中分次加入碱溶液
B.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偏小
C.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大
D.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环形玻璃搅拌棒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量出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
17.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①中温度升高,②中温度降低。由此判断铝条与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下同),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
18.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
(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____。?
(2)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反应属于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反应在甲中进行)。
①若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说明M溶于水__________(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
③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M可能是____。?
(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法①:选择上述装置____(填“I”“Ⅱ”或“Ⅲ”)进行实验;
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三、计算题
19.(1)已知:
化学键
H-H
N≡N
N-H
拆开1mol该键吸收能量KJ/mol
436
946
391
试计算N2+3H2=2NH3的?H是多少?___
(2)已知:H2和CH4的燃烧热分别为?H=-286KJ/mol和?H-890KJ/mol,则112L标况下的H2和CH4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液态水时放出3695KJ的热量,则混合气体中H2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___
参考答案
1.B2.C3.B4.C5.A6.D7.A8.D9.B10.C11.A12.C13.D14.B15.D
16.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
-56.8
kJ·mol-1
偏大
ABE
B
17.放热
吸热
2Al+6H+=2Al3++3H2↑
Al
18.Ⅲ
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
放热
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里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可能是放热反应
NH4NO3
“I”
或“Ⅱ”
放热
19.-92kJ/mol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