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与气候
概 念 特 点
天气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多变、不稳定
气候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
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3.最冷和最热
北半球大陆 北半球海洋 1天中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正好相反
最冷 1月 2月 日出前后
最热 7月 8月 午后2点(14时)
4.气温的年较差=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
5.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①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夏季:海洋<陆地 冬季:海洋>陆
③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0.6℃/100m)
6.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
7.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8.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详细介绍见课本P63页)
对流雨主要分布在热带气候区(赤道附近)
地形雨主要分布在高大山脉的迎风坡
锋面雨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的春秋两季(大陆中纬度地区)
中国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锋面雨。
9.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0.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
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中纬度地区大陆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11.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12.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见课本P65-66)
1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
北半球的夏季是6、7、8月,南半球的夏季是12、1、2月。它们的季节相反。
14.影响气候的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基本因素) 气温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附近气温高,两极地区气温低
降水 低纬地区较多,高纬地区较少。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地球的形状 气/降 直射的地区,太阳辐射的强度强,气温高;降水多。
地球的运动 气/降 “五带”的形成
海陆分布 气温 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也较大。
降水 近海地区降水丰富,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地形地势 气温 海拔高气温低,(- 6℃/100m);阳坡比背阳坡温度高
降水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人类活动 气/降 ①“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②“ 氟氯烃”,→破坏臭氧层;③工业城区中心气温﹥比郊区高→“热岛效应”
15.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运转形式 中心 方向 周 期 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约24小时)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
地球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约365天) 四季变化;五带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16.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北半球)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半球)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17.五带的比较:
范围 原理 特点
寒带 66.5°~90° 有极昼极夜 获得太阳能量少,气温终年寒冷
温带 23.5°~66.5° 无极昼极夜无直射 气温温和,四季变化明显(中国绝大部分)
热带 23.5°N~23.5°S 有直射现象 获得太阳能量多,气候终年炎热
18.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节气 时间 直射点 昼夜长短情况 极昼 极夜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0°) 全球昼夜平分 无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23.5°N)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黑夜越长) 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0°) 全球昼夜平分 无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23.5°S)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黑夜越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南极圈以南 北极圈以北
19.夏至日(6.22)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东至日(12.22)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20.北半球3月21日(春分)——9月23日(秋分)都是昼长夜短
北半球9月23如(秋分)——次年3月21日(春分)都是昼短夜长
21.我们通过气温判断温度带,通过降水判断类型。
22.热带气候:最冷月>15℃ 亚热带气候:最冷月>0℃
温带气候:最冷月<0℃ (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0℃)
冰原气候:最冷月<0℃ 苔原气候:最冷月>0℃
23.亚热带在五带中属于温带,指温带中纬度较低的地方。
24.热带雨林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有源源不断的提供氧气,因此被称作“地球之肺”。
25.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因为中纬度地区中年盛行西风,能够从洋面上给陆地带来暖湿的空气。
26.亚洲东部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
季风:因季节不同,风向相反的风。
27.北极圈附近多为苔原气候,南极洲附近多为冰原气候
28.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判断半球:
①6、7、8三个月气温高,全年气温呈波波峰状,则属北半球
②6、7、8三个月气温低,全年气温呈波波谷状,则属南半球
29.根据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常年降雨 夏季降雨较多 冬季降雨较多 常年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0.14种气候类型简介:
气候名称 特点 分布区域 最大分布区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亚马孙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一年分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非洲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亚洲(独有)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大陆的西岸地区 撒哈拉沙漠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大陆的东南部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其附近岛屿 亚洲东部(独有)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暖夏凉全年降水均匀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高温 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 温差大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亚欧大陆中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60°N-70°N之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亚欧大陆北部
苔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少 亚欧大陆北冰洋沿岸、北美洲北冰洋沿岸 亚欧大陆北部
冰原气候 格陵兰岛、南极洲 南极洲
高山高原气候 全年严寒 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