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头中学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下)历史期末模拟测试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只要心境平和、认真阅读、思考,一切在你的掌握之中,请打开你智慧的大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相信你一定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他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2下列作品以歌、舞、诗三位一体形式,反映中国人民从苦难到胜利历程的的 ( )
A.《青春之歌》 B.《茶馆》 C.《东方红》 D.《红岩》
3,小明在搜索到的反映“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成就图片,历史时代明显与另外三张不同的是( )
A.一汽投产 B、“863”成就展 C、香港回归 D、青藏铁路开通
4,有媒体评论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天才创造”是指( )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C.确立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D.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5,歌曲是流动的历史,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下列歌词出现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是(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C.“学习雷锋好榜样” D.“大刀向鬼子的头砍去”
6,“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B.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D.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8, 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A.实行计划经济模式 B.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C.完全实行资产所有制 D.大力推行政企合一
10,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B.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全面开展城市改革,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11,“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中的”喜事“指( )
A.新中国的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 C.香港澳门的回归 D.西藏和平解放
12,展望国共两党在新时期的合作,最重要的前提是( )
A.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B.必须实现两岸“三通”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13,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2008年12月15日,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历史性的跨越台湾海峡,基本实现直接“三通”。下列不属于该史实原因的是( )
A.中共“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湾基本方针初见成效
B.“三通”的基本实现,表明祖国的统一已经实现
C.中共采取有力于促进两岸交流的具体政策和实际步骤
D.海峡两岸进行广泛交流,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
14,2009年4月胡锦涛在青岛海上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北海舰队 B.华东军区海军 C.南海舰队 D.东海舰队
15,从南昌起义开始创建的人民军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是( )
A.人民解放军海军 B.人民解放军空军 C.人民解放军炮兵 D.战略导弹部队
16,“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与这句话相关的是( )
A.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B.2009年温家宝在中欧合作会议上的发言
C.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D.2001年江泽民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发言
17,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在封面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针对的是( )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18,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曾说:“当我们(与周恩来)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意味着( )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中美关系有敌对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19,2001年亚太结合会议的主题是( )
①新世纪,新挑战 ②求同存异
③和平共处 ④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东方巨响》再现了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感人故事,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应是( )
A.1945年 B.1946年 C.1964年 D.1970年
21,飞天梦想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一个美好愿望,今天,这一愿望终得以实现。那么,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实践最早始于( )
A.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 B.1984年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
C.1999年“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D.2003年“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22,2001年,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奖金500万人民币,他获得的主要原因是( )
A.参与研制原子弹 B.育成和推广籼型杂交水稻
C.参与发射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 D.参与了我国第一客人造卫星的研制
23,2008年9月9日,《科学》杂志刊登了吴孔明研究员带领团队的研究论文---“在中国种植含转基因种植含抗虫毒素棉花的地区,棉铃虫在多种植物中受到抑制,转基因抗虫棉 使中国北方农作物免受虫害。”你认为与其相关的科技领域是( )
A.生物技术 B.信息技术 C.海洋高技术 D.能源技术
24,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
A.解放、 土改、三大改造 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 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25,2008年9月1日,一个将被历史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是我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可你知到这一举措是哪部法律的具体体现(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0分,28题14分,29题14分)
2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材料一:1956年---1976年的二十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的领导人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前进的时期。由于党对形势认识不清,一再发生失误。
(1)1956年---1976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2分)
材料二:“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⑵“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是指什么?(2分)请你指出在广东划出并成为对外开放窗口的特区是哪一特区?(2分)并说说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分)
材料三:“中国特色”一词的出处,来自于改革开放初期一个颇为难答的问题:在中国落后的生产力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邓小平的回答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由此走红全国,并套用在各种句式之下,它表达的是一种自信,更是中国人走向改革开放的法宝。拥有它,在30年的时间里,中国有了天翻地覆之变。
⑶根据材料三,说明邓小平理论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什么根本问题?(2分)
⑷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各方面取到了巨大成就,有了天翻地覆之变,这说明了什么?(2分)
27,我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实现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材料一 西藏发展大事记
640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许嫁松赞干布
1288年,元朝设立宣政院,掌握全国佛教以及藏族地区行政事务
1368年,明朝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的僧官制度,其最高级别的僧官称“法王”
--------------
1792年,正式设立用金瓶摯签的方式来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
(1)从材料一关于西藏发展的历史资料中,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
材料二
(2)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最终通过什么方式解放了西藏?(2分)为充分尊重和保障藏族人民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我国在西藏实行了哪一基本政治制度?(2分)
材料三:1959年,克松村只有70户人家,433人,全年粮食总产量仅有16万斤,到2008年克松村居委会有居民210户,838人,粮食产量到达170万斤,克松村居委会还大力发展副业,2008年经济总收入达1019万多元,人均收入达到6380元,其中现金收入为4600元。 ---------2009年3月北方网《走进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克松村居民当前的经济状况与50年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2000年以来,西藏加快了发展步伐,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这主要得益于中央提出的哪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分)
28.读懂历史人物,并最终懂得感悟和启发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第一组《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历史库”之称。半个多世纪以来,时代周刊多次以中国领导人肖像作为封面,而且邓小平先后两次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人物:第一次在1979年,第二次在1986年。图一是1949年3月《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毛泽东。图二是1979年1月时代》周刊封面,标题:邓小平,中国新时代
的形象。
图一 图二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等在1949年3月《时代》周刊封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指出“邓小平先后两次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人物:------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第二组 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到中国的英雄楷模。
图一 图二 图三
(3)请你分别写出三幅图中的人物。(注明每个人物的称谓或简明事迹)。(6分)
第三组
四五运动时的天安门广场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4)平凡的历史人物创造着不平凡的伟业。在第三组图中任选一幅图片进行简单的介绍。(2分)
(5)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自己的发展。看了上述几组图片,你做何感想?(2分)
29.和谐是人类自古至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民主法制促和谐】
材料一: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起,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走过了波澜壮阔的30多年,基本上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请问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时期”开始于哪部宪法?(2分)
【社会保障映和谐】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制定了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救济等一系列法规。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步伐,建立起了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从社会保障发展史中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这一问题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2分)
【统一大业奏和谐】
材料三 ------不久爆发的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对台工作受到了严重干扰。
材料四 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放,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现祖国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障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4分)
(4)材料四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提出后已经取得了什么成果?(2分)
(5)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中国,请你根据上述探究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2分)
▲30.列举题:2011年是新中国成立62周年,也是新中国海军建军62周年。列举新中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至少答出三项,9分)
如两弹一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飞船的研制成功;人民海军、空军、陆军的发展壮大;战略导弹部队的建设与发展等。(答出具体成就也同样给分,每点3分,共9分)
通过自己动手画出示意图来整理知识,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示意图中A、B、C位置分别代表的内容(6分)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 社会主义公有制 C: 社会主义
31.图片是一种载体,记载着活生生的历史场景,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阅读下列图片,联系史实回答问题:
HYPERLINK "http://photo./showpic.html" \l "blogid=56facc7a0100dy8o&url=http://s4./orignal/56facc7ax6ea70822e6f3&690"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4./bmiddle/56facc7ax6ea70822e6f3&690" \* MERGEFORMATINET
(1)分别指出图1事件标志着什么历史时期的结束、图2事件基本完成的时间、图3事件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6分)
(2)三幅图片反映的事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分别具有怎样的地位?(9分)
32.材料解析题:
“坦率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在197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现在时机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
(1)材料表明了邓小平的什么态度?联系有关史实,为什么说:“主权问题不是一具可以讨论的问题?”(8分)
(2)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他创造性的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4分)
(3)你怎样理解“现在时机成熟了”这句话的含义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