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舟记》拓展延伸阅读(原题版)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木雕神技
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①河上,见一人荷竹簏②,牵巨犬二。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③被犬身,便令跨座。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镫而腹藏,腰而尾赘,跪拜起立,灵变无讹。又作昭君出塞,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泺(luò)口:地名。②竹簏(lù):用竹子编的圆形容器。可译为竹篓。③鞯(jiān):鞍鞯,又称鞍韂,马鞍子和垫在马鞍子下面的东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见一人荷竹簏(
)
②昭君频频回顾(
)
③会宾客大宴(
)
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以小锦鞯被犬身
不以木为之者(《活板》)
B.于簏中出木雕美人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C.跨犬从之
石青糁之(《核舟记》)
D.真如生者
匠师如其言(《梵天寺木塔》)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安置已,叱犬疾奔。
⑵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⑶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本文着重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木雕的?结合原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木雕神技”之“神”有哪些表现?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②机:机关。
5.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观者异以为神(
)
②所作之奇俱如此(
)
③凿木人长寸许(
)
④予不能悉记
(
)
6.下面句中加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尝贻余核舟一
尝背塾师
B.吠之声与真无二
遥闻深巷中犬吠
C.能以径寸之木
观者异以为神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7.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8.《核舟记》中的王叔远和本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4分)
三、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则踉跄④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②物色:察看;观察。③逮:等到。④踉跄:跳起来。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佛印绝类弥勒/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左臂挂念珠倚之/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山不加增
D.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甲)文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文学家。
B.(乙)文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划分为: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
C.(甲)文中“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出现得比较早,盛行于唐宋时期,与《桃花源记》同属“记”这种文体,但《核舟记》是记叙文,不是说明文。
D.(甲)文“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判断句,(乙)文“莫不然者”则是双重否定句。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三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本段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式,并以空间为说明顺序,语言简洁、严密、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B.(乙)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从画轴“屡悬屡坠”、猫“踉跄逐之”,体现了画中鼠的逼真。
C.(甲)文中作者对船头上的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态都进行了详细的刻画。
D.(甲)文和(乙)文都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雕刻者和画者雕刻、绘画技艺的高超。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四、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虞初新志?核舟记》)
(乙)八大山人(朱耷),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节选自《虞初新志?八大山人传》)
1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
D.虽/陈黄金百镒于前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矫首昂视
(2)诎右臂支船
(3)尝写菡萏一枝
(4)数十幅立就
1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高可二黍许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B.①佛印绝类弥勒
②颖异绝伦
C.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①如有所语
②此中人语云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17.以上选文都表现了人物的不平凡,但(甲)文侧重表现王叔远___________,(乙)文则侧重表现八大山人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舟记》拓展延伸阅读(讲解版)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木雕神技
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①河上,见一人荷竹簏②,牵巨犬二。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③被犬身,便令跨座。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镫而腹藏,腰而尾赘,跪拜起立,灵变无讹。又作昭君出塞,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泺(luò)口:地名。②竹簏(lù):用竹子编的圆形容器。可译为竹篓。③鞯(jiān):鞍鞯,又称鞍韂,马鞍子和垫在马鞍子下面的东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见一人荷竹簏(
)
②昭君频频回顾(
)
③会宾客大宴(
)
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以小锦鞯被犬身
不以木为之者(《活板》)
B.于簏中出木雕美人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C.跨犬从之
石青糁之(《核舟记》)
D.真如生者
匠师如其言(《梵天寺木塔》)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安置已,叱犬疾奔。
⑵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⑶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本文着重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木雕的?结合原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木雕神技”之“神”有哪些表现?
【答案】
1.背
看、回头看
适逢、正赶上
夹杂
2.A
3.那人布置完毕后,大声呵斥狗迅速的奔跑。
4.描写的重点是木雕的肖像和动作。
自己的话概括,如灵活、栩栩如生等。文章句子:
(1)“手目转动,艳妆如生”
(2)“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3)“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镫而腹藏,腰而尾赘,跪拜起立,灵变无讹。”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荷”:背。
9.试题分析:A.
“又以小锦鞯被犬身
不以木为之者”两句中的“以”都是介词“用”。B前者“从”;后者“在”。C前者代词,代“作昭君的那个木雕”;后者语气助词。D前者“像”,后者“按照”。
10.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已”“疾”“少”“稍稍”“罔”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1.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一问,本文着重是从木雕的肖像和动作两个方面描写木雕的。二问,自己的话概括,如灵活、栩栩如生等。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②机:机关。
5.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观者异以为神(
)
②所作之奇俱如此(
)
③凿木人长寸许(
)
④予不能悉记
(
)
6.下面句中加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尝贻余核舟一
尝背塾师
B.吠之声与真无二
遥闻深巷中犬吠
C.能以径寸之木
观者异以为神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7.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8.《核舟记》中的王叔远和本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1).①感到诧异(奇怪);
②奇特;
③表示约数,左右,上下;④全,都。(每题l分)
6.C
7.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
8.王叔远的作品特点是“奇巧”。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鸡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解析】
5.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异”这里是意动用法,感到诧异。
6.试题分析:C:用/认为;A二者都是“曾经”;B二者都是“狗的叫声”;D中二者都是“是”。
7.试题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这里注意关键词“虽”“黠”的理解。
8.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三、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则踉跄④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②物色:察看;观察。③逮:等到。④踉跄:跳起来。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佛印绝类弥勒/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左臂挂念珠倚之/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山不加增
D.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甲)文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文学家。
B.(乙)文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划分为: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
C.(甲)文中“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出现得比较早,盛行于唐宋时期,与《桃花源记》同属“记”这种文体,但《核舟记》是记叙文,不是说明文。
D.(甲)文“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判断句,(乙)文“莫不然者”则是双重否定句。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三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本段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式,并以空间为说明顺序,语言简洁、严密、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B.(乙)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从画轴“屡悬屡坠”、猫“踉跄逐之”,体现了画中鼠的逼真。
C.(甲)文中作者对船头上的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态都进行了详细的刻画。
D.(甲)文和(乙)文都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雕刻者和画者雕刻、绘画技艺的高超。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答案】
9.B
10.C
11.C
12.(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2)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解析】
9.A.非常/与世隔绝;
B.代词;
C.而且/但是;
D.类似/类;
故选B。
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但《核舟记》不是记叙文,而是说明文。故选C。
1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中信息,文章对鲁直没有进行外貌描写,故选C。
1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句重点词语:比,靠近;隐,隐藏。(2)句重点词语:爱,爱惜;漫,随意;于,在。
甲参考译文: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象在讲什么话。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极象弥勒佛,敞开胸怀,裸露双乳,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
乙参考译文:
东安有一个小吏擅长作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都是这样。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画得很逼真。
四、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虞初新志?核舟记》)
(乙)八大山人(朱耷),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节选自《虞初新志?八大山人传》)
1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
D.虽/陈黄金百镒于前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矫首昂视
(2)诎右臂支船
(3)尝写菡萏一枝
(4)数十幅立就
1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高可二黍许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B.①佛印绝类弥勒
②颖异绝伦
C.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①如有所语
②此中人语云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17.以上选文都表现了人物的不平凡,但(甲)文侧重表现王叔远___________,(乙)文则侧重表现八大山人__________。
【答案】
13.C
14.(1)举(2)同“屈”,弯曲(3)曾经(4)完成
15.A
16.(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2)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
17.
手艺高超;
性格癫狂。
【解析】
1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C.
“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意思是:要想索求他的片纸只字都无法得到。据此应断句为: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故选C。
1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抬头仰望。矫:举;
②句意为: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诎:同“屈”,弯曲;
③句意为:曾经画一枝荷花。尝:曾经;
④句意为:数十幅片刻就完成了。就:完成。
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解释为“约”;
B.十分\无;
C.相同\类;
D.说\告诉。
故选:A。
16.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相比:相互靠近;卷:画幅;
②句重点词语有:若使:如果;亦:也;必:一定;走:跑。
17.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通读甲文段可知,甲文段通过核舟上雕刻的复杂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和事物,侧面烘托了核舟作者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通读乙文段,由“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攘臂搦管,狂叫大呼”
“其颠如此”等可知,乙文段主要表现了朱耷的癫狂性格。
参考译文:
甲: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乙:八大山人,是前代明朝的宗室,号人屋。“人屋”就是“广厦万间”的意思。他生性孤傲,有骨气,聪明绝伦,无人能比。八岁便能作诗,善于书法,长于篆刻,尤其精于绘画。曾经画一枝荷花,半开于池中,横斜在水面,生气勃勃;张挂在堂中,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充满整个屋子。又曾画龙,在丈幅之中蜿蜒升降,想要飞动一般;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他言语诙谐,喜欢议论,总是娓娓而谈,不知疲倦,使四座的人为之倾倒。
山人既已嗜好喝酒,也就没有其他的爱好。人们喜欢他的画,大多置办了酒来招待他,预先准备几升墨汁、若干纸张在座位右边。山人酒醉后见到了,便高兴地泼墨在宽大的画纸上,有时候用破笤帚洒,用坏帽子涂,弄得满纸肮脏,不堪入目。这以后他提笔渲染,有的成山林,有的成丘壑,有的成花鸟竹石,无不精妙。如果碰到他喜欢写字,那就撸起袖子,伸长胳膊,撮起裤管,狂叫大呼着,数十幅片刻就完成了,他酒醒了,要想索求他的片纸只字都无法得到,即使将百镒黄金陈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顾。他就癫狂到这样的地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