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练习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练习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4 13:57: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答案
1.B
2.C
3.C
4.B
5.《傅雷家书》。“我”是傅雷,“你”是傅聪,父亲通过书信给予儿子关怀和指导,建议儿子面对痛苦应该持有坦然接受的态度。
6.(1)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2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3)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7.(1)示例:实行低碳生活并非要回到原始社会形态,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只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尽可能去节能环保,也就能实现低碳生活。此题答案观点应鲜明。
(2)示例:“爸爸妈妈,践行‘低碳生活’,跻身‘低碳族’并不难啊!只要你们日常生活中稍加留意就可以啦,例如出门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随手关灯、关电视;购物多用菜篮、少用购物袋等,这些都是‘低碳生活’啊!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加入‘低碳族’
的!”
8.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珠已凝结成白色的霜。
9.描绘出“伊人”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盼望与“伊人”相会而不可得的无限惆怅、苦闷之情。
10.D
11.C
12.B
13.朝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4.凄清寂静。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
15.A
③、B
①、
C

16.②总说何谓“守破离”
③分别论述“守”“破”“离”
17.放入第③段。孔子这个论据证明了第③段的观点“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
18.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爱”比作“棉花盛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母爱无私的主旨,棉花为了孕育棉桃,给棉桃提供养分,枯槁了自己。
19.这句话是景物(环境)描写,层层烘托,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母亲坚韧的性格和苍老的形象,为下文盛赞母爱做铺垫。
20.缺少了像母亲那样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品格。
21.①吃苦耐劳,从“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总有忙不完的事”可以看出。②节俭淳朴,从“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可以看出。(③)挺拔坚强,父亲身体不好,母亲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④无私奉献,母亲对自己节俭到了几乎苟刻的程度,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奉献给子女。
22.我觉得我的母亲像向日葵,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而我的母亲也总是围着我们这个家转。(表述完整,言之成理,要写出人与花相似之处)
23.范文1:
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美好
蝉鸣阵阵,与风拍树叶的沙沙声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循着梦境中熟悉的清香,心绪似是被什么牵引着,于是又回到了那些个夏夜的那些个往昔。
斑斑驳驳的墙皮剥蚀了半片砖墙,屋内仅有的几套桌椅柜橱密密地挨在一起,在不大的空间显得更加促狭。然而与外公相伴,寄养在农村的日子里,就是这一砖一木堆砌起的简陋小屋,成了我童年的伊甸园。
清风捎来的夏夜里,搬来一张小木凳,透过手指的缝隙半眯着眼,察看黑色天空中不时闪烁的点点繁星,说是静悄悄的,却又不那么静,不见城市的车水马龙,只闻蝉鸣蛙唱的夏日合奏,在这样的静谧里,忽然觉得过了半生,又好像只过了半分钟。
一阵簌簌声打扰了和谐,不必想,是外公那双草织拖鞋摩擦地面的声音。他一如既往地着件素色的棉麻衬衫,配一条洗白了的牛仔短裤,慢悠悠地、笑呵呵地,就迎着月光向我缓缓走了过来。
爷孙就相依坐在屋檐下,柔滑的月光顺着檐角一泻而下,如母亲的胳臂轻柔地环住整个身子,心思又不禁恍恍然了,半伏在外公膝头,耳畔是他讲述的各种故事,许是神话奇闻,许是农家小事,算不上引人入胜,却是平凡夏夜里的一段美好,清风伴着月色,在记忆深处摇曳生姿。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相依靠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听累了,就闭上眼,没有什么比农家夜色更适合入梦的催眠曲了,恍惚的梦境里,是外公亲切的笑意,荡漾着,是心中不灭的情意。
思绪拉扯回现实,我终因种种原因离开了那片故土,那些曾经的回忆成了触不可及的仲夏夜之梦,偶尔回乡也只是一声问候了。然而铭刻在记忆深处的,仍是拂面的清风,邻家的狗吠,还有对外公的绵绵思念。
也许有一天,在某日某地,伴随着微风捎来的凉意,我嗅到了熟悉的味道,这其中含着许多许多,我便知晓了——这风儿是从那片最美的故土吹来的。那里,有乡间一草一木、一莺一燕,陪我走过的童年时光,更有和外公相伴走过的幸福时光。
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美好。
范文2:
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温暖
一路上有你,你伴随着我,走过春夏秋冬,走过黑夜白昼,走过平原山川,走过闹市荒野。你,一直跟在我的身后,为我加油鼓劲,给我坚持的力量、成功的希望。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我一个人在跑道上狂奔,每当精疲力尽时,我都会看见你,你,一直在我身后,与我一起奔跑,让我的心中,充满一种必胜的信心。
你,不离不弃,毫无怨言,默默地跟在我身后,陪我跑完全程。
在凉风习习的秋日,傍晚你常常与我一起漫步,与我一起回忆过去,瞻望未来,与我一起探讨理想,思考人生,使我走向成熟。
在大雪纷飞的冬日,深夜里学习,睡意扑面而来,可是看到你,坐在灯光下,看着我,就像我看着你那样,睡意顿时无影无踪,因为,我知道,你一直在陪着我,好似“挑灯看剑”
一样,在书中,我仿佛看到一同学习的同学。
阳光下、月光下、灯光下,在光线的照射下,我看着你,好像明白了一切,不管刮风下雨,你都会出现,是因为,你就是我,你就是我忠实的影子。
影子,你陪伴了我十三个春夏秋冬,一切都可能离开我:父母、亲情、友情……唯独你不会离开我。别人可能会不理解我,甚至误解我,冤枉我,可是,你不会,因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那黑黑的身体,表现出了对我的无限信任,只有你才是我的知己,只有你明白我的思想,只有你,能陪我走到最后。
影子,在我成长的一路上,少不了你的关心、鼓励和信任。
一路上有你,影子,你在我的后方注视着我,激励着我,并将看着我走得越来越远。
夕阳余晖下,我与我的影子,一同走向远方。
一路上有你,我的影子——另一个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
(本试卷共23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得分
第一部分


评卷人
(1-7题
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俨然(yǎn)
溯洄(shù)
皿(mǐn)
豁然开朗(huò)
B.垂髫(tiáo)
佁然(yǐ)
箬篷(ruò)
袒胸露乳(tǎn)
C.窈窕(tiǎo)
阡陌(xiān)
参差(cī)
辗转反侧(zhǎn)
D.俶尔(chù)
好逑(qiú)
篆章(zhuàn)
落英缤纷(bīng)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屋舍俨然
豁然开朗
D.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B.《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写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表现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的自我调节、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记”是一种文体。《核舟记》一文表现了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核舟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5.名著阅读。(3分)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这段文字出自哪本名著?信中的“我”对“你”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6.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
7.综合性学习(6分)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2018年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学校举办“我的低碳我做主”综合实践活动,现邀请你参与。
(1)在谈到如何践行“低碳生活”时,有同学提出:“什么是真正低碳?原始社会,住山洞,穿树叶,围兽皮,男耕女织,这是人类社会最环保的形态。只要进入社会化生产,低碳生活就很难实行。”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请阐述理由。
(2)现在许多人争做“低碳族”,他们认为过“低碳生活”是非常环保时尚的事。如果你的父母也想赶这个“时髦”,向你请教该怎么做,你会怎么说?
第二部分


评卷人
(10——22题
43分)
(一)诗歌赏析(6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8.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9.“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下面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伐竹/取道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四面竹/树环合
11.下列画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水尤清冽(格外)
B.乃记之而去(离开)
C.以其境过清(清澈)
D.不可久居(停留)
12.下面是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鸣珮环”形容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表明游者不畏艰难,一往无前。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描绘出潭边植被茂盛之状。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4.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看,小石潭的环境有何特点?这八个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8分)
匠心之道“守破离”
刘根生
①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②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由此我们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和贺友直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生动的诠释。善于“守破离”,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③守,A
。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④破,B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⑤离,C
。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
⑥“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选自《人民日报》)
15.请把下列三句话放入文中A、B、C处。(填序号)(3分)
①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
②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
③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
16.本文论证思路清晰,请按提示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①用草婴和贺友直的事例引出论述的话题→②______→③_______→
④强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17.阅读第③~⑤段,想一想下面这个论据放入哪一段比较合适,为什么?(3分)
昔孔夫子领七十二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不舍不弃,不离不散。风霜雨雪没有停止他前进的步伐,电掣雷鸣没有摧毁他坚定的信念,饥饿贫寒没有熄灭他胸中的炽热,国君冷眼没有磨灭他克己复礼的意志。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5分)
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
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神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⑦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象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
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选自2019年5月《贺州日报》)
18.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3分)
19.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20.第⑤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3分)
21.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3分)
22.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3分)
第三部分


评卷人
(23题,50分)
23.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慰藉。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请先补充完题目,再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师、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③不得抄袭和套作,力求真情实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