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认识其中的多音字 没 ,会写八个生字;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创设民主 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 态度价值观: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发问
师:亲爱的孩子们,很高兴见到大家,你们喜欢交朋友吗?(喜欢)老师今天来到你们福源小学就是要和大家交朋友的,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洪河中心小学的教师,我叫郭志茹,大家可以叫我郭老师。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同学们,你们看,他是谁?(边说边出示课件小马)
生:小马。
师:是的,一匹可爱的小马。小马第一次来到我们的这个集体,看到这么多的生面孔,他有些紧张,谁愿意对他说随便说点什么,让他放松放松。
师:听了大家的发言,小马可高兴了,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现在他不紧张了,而且他还特别愿意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个关于他的童话故事《小马过河》
板书课题:《10、小马过河》。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师:我们在上节课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大家自由地读一下课文,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你的语文书,翻到71页,注意在读的时候,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者是读不好的生字呀,我们可以借助拼音宝宝来帮助我们。好,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下位巡视)
同学们读的可真好!谁来说一说: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坊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要把“河对岸”加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坊前面)
2、过渡:小马可真懂事呀!他完成妈妈交代的任务了吗?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本中,深入的了解课文内容。
3、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如何?
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两次)小马两次过河的结果一样吗?(第一次过不了河;第二次趟了过去。)
三、细读课文三~七自然段,引入情境,质疑解疑。
过渡: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为什么没有过河呢?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三~五自然段。
师: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学生读出“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的句子时,教师在黑板上忽一条小河的简笔画)
2、小马高高兴兴的往磨坊跑去,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你们想象一下,它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为难、着急)
3、谁能试着用这语气读一读小马此时的心情?谁再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好。同学们读得真好啊,同桌再互相读一读,感受感受小马此时的心情。
过渡:正当小马的心情很着急、很为难时,它遇到谁呀?他们又说了什么?(老牛、小松鼠)
4、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要求默读课文:(1)画一画:用“————”画出牛伯伯和松鼠说的话。(2)读一读:再有感情地读一读牛伯伯和松鼠的话。(3)议一议:同是一条河,老牛和松鼠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其中的原因。
学生回答后,(师做手势请大家把书合上坐好)教师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两种动物图片及它们所说的话。
(1)正当小马着急、为难时,它遇到了牛伯伯、松鼠,他们说了什么?牛伯伯说了什么?( 课件出示:“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如果你是牛伯伯,你会用什么语气回答小马的问题?(慈祥、声音粗一些,并且是肯定的语气回答。)因为牛伯伯认为河水很浅,所以说得很平静、很轻松、要读得平缓、慢条斯理。谁来试着读一读?谁再来读一读?(2—3名)
(2)这是牛伯伯说的话,那松鼠又是怎么说的呢?
课件出示(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松树认真地说:“深得很呢!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善良、乐于助人、认真、有爱心) “小马!”后面的用的是(感叹号),该句读得要深情些。小松鼠一声大叫,当时心情如何?(很着急),所以应该怎么读?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谁再来说一说还有哪些词语能体现小松鼠的善良?(别过河,别过河)两个“别过河”。要怎么读呢?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那听老师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师范读)同学们和你的小组同学试着读一读。谁能来读小松鼠的话?(生读)这是一只多么着急的小松鼠。谁还能读?(生读)多么善良的小松鼠啊!急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你们真是一只只善良地小松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松鼠的话(齐读)。
你们想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棒吗!谁愿意当小马,谁来当牛伯伯,松鼠呢?旁白?(分角色读三、四、五段)好请同学们端好书,看三四五段。
(3)为什么同是一条河,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说法却不一样呢?它们谁说的对?请你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其中的原因。(学生说后,教师板书老牛、松鼠,高、浅。矮、深)
课件出示:因为牛伯伯( ),所以它说觉得河水很( )。
因为松鼠( ),所以它觉得河水很( )。
因为他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就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
(4)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们仔细想过了,可是我们的新朋友小马想过它们说的话了吗?(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多媒体出示带有近义词“立刻、连忙”的句子。)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A、指名读。
B、同学们,你从哪个词语看出小马遇事没有动脑思考?“立刻”、“马上”,这两个词表示什么?这两个词的意思接近,都含有“快”的意思,我们把这样的词叫做近义词,那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话,再体会体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C、小结:同学们,小马再遇到困难,没有动脑思考,那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就要多想一想,这样才能有收获。
5、此时的小马犯了难,它是怎么做的?谁来说一说?(哎!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了。它回到家,和妈妈说了什么?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课文的的第七段)
这里有个词“难为情”,谁来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不好意思)那你为什么事“难为情”了?(生说)老师想看看你难为情是什么样的?到前面来做给大家表演一下看看,好吗?
妈妈对小马都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我们在读妈妈的话时要读什么样的语气呢?(亲切、慈爱、心平气和,像妈妈教育孩子一样)谁愿意当小马的妈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从小马妈妈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课件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是啊,这句话充满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也让我们明白了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试一试,让我们再来感受感受小马妈妈浓浓地爱。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指读2~3——齐读)
四、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过渡:听了妈妈的话,小马又一次来到河边,这次它过去了吗?
1、请同学们快速扫读课文第八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当小马再一次跑到河边时,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而这次小马是怎么说的?“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课件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板书:不深不浅)为什么小马的感受与老牛、松鼠说的都不一样呢?(句式训练:“因为小马既不像( ),也不像( ),所以( )”)
3、小马过河后,心里可高兴了,他会对老牛、松鼠和妈妈说些什么呢?
小马过河回来以后,对老牛说:“牛伯伯,谢谢您,但河水并没有您说的那么浅,你觉得浅是因为您的个子高。”对松鼠说:“小松鼠,谢谢您的关心,河水不深,你的伙伴儿被淹死,是因为你们的个子太小了。”对妈妈说:“妈妈,以后做事我会动脑筋的。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五、总结,深化主题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一位新朋友,还了解了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故事。看来小马是真的明白了,遇事一定要多思考,并且要亲自去尝试、去实践,那同学们,学习了《小马过河》这节篇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
生:不能只是听别人一说什么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孩子们,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呀!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老师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勇敢的、爱动脑筋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的成长。
板书设计:
14、小马过河
小马图片 不深不浅
老牛图片 浅
高
深
松鼠图片 矮
多动脑 亲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