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数学 年级/册 四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小数点移动与乘除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一个数同时扩大和缩小,小数点分别向右、向左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既向右移动又向左移动,移动过程较为复杂,学生在移动小数点时,移动位数可能多或少,容易出错。
难点分析 学生的操作力不强,想象能力较弱,理解困难: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用箭头法,在数的位数不够时,因马虎大意,常常出现忘用0补齐数位,导致移动位数多或少的错误。
教学方法 1.通过学生探究综合列式的方法,充分理解题意,动画直观演示小数点移动的过程,突出最终的移动方向和位数。
2.通过口诀法,使学生理解基本的解题步骤,初步掌握解题技巧。
3.通过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步熟练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西游记”动画片段。
2.指名学生说一说看到了哪些动画人物,哪些宝物?
师:通过视频,我们看到了令人熟悉的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和他的神兵利器“如意金箍棒”。今天的问题就和“如意金箍棒”有关。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师:看!孙悟空手里的金箍棒太大了,坠得他从空中直往下掉。现在如意金箍棒的长度为6米,他想把如意金箍棒先缩小到原来长度的1/1000,那么这时的长度是多少米?
生:想一想该如何列式?
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出列式方法和解题技巧
生:缩小到原来长度的1/1000,列式为6÷1000=?
师:该如何计算呢?
生:除以10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结果为0.006 米。
孙悟空:如意金箍棒呢?太小了找不到了!
师:哎,如意金箍棒变得太小了,我们再把0.006米长的金箍棒再扩大10倍吧 ,那么这时的长度是多少米?
生:想一想该如何列式?
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出列式方法和解题技巧
生:缩小到原来长度的1/1000,列式为:
0.006 × 10 = ?
师:该如何计算呢?
生:乘1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结果为0.06米。
师:你算对了吗?
孙悟空:哈哈,现在金箍棒大小正合适!
师:同学们,你能帮助孙悟空解决生活中的烦恼吗?如何列出一个综合算式,一次求出金箍棒的长度?
生:想一想该如何列式?
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出列式方法和解题技巧
生:缩小到原来长度的1/1000,再扩大10倍。
列式为 :6 ÷ 1000 × 10 = ?
师:综合算式列完了,那么如何简便计算呢?一次得到计算结果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师:(1)引导学生先观察,再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我们观察一下。当6÷1000,时,即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数位不足时,用0补齐);然后又用6÷1000得到的商0.006再乘1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3)通过动画演示,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最终,我们可以看到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二位。
师:(1)引导学生,可不可以两步变一步。
(2)由此我们可以发现“÷ 1000 × 10” 改写为“÷ 100”。这样我们就由两步小数点移动变为一步小数点移动算出结果。
师:你们想知道如何简便计算吗?讲解记忆口诀:左右大挪移。
1.“左”即“左除”。除以10、100、1000……时,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
2.“右”即“右乘”。乘10、100、1000……时,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
3.“大”即“向大”。向除或乘数大的方向移动(左或右)。
4.“移”即反方向移动位数差。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一)例题一
3.2 ÷ 100 × 1000 = ?
师:大家想一想这个题该如何用上面的方法计算呢?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师:引导,及时纠正。然后讲解方法。
我们也可以知道左除、右乘。
1.先确定移动方向:向大数的方向移动,可以知道小数点最终向“右”移动。
2.确定移动位数,右3减左2=右1。
所以可以将上面的式子改写为:
3.2 × 10 = ?
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扩大10倍,结果为32。
(二)例题二
0.7 × 1000 × 10 = ?
师:大家想一想这个题该如何用上面的方法计算呢?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师:引导,及时纠正。然后讲解方法。
我们也可以知道0.7分别扩大1000倍、10倍:
1.先确定移动方向:同时乘,小数点向“右”同向移动。
2.确定移动位数,通过“反向相减”,我们可以判断“同向相加”。右3 + 右1=右4。
所以可以将上面的式子改写为:
0.7 × 10000 = ?
小数点向右移动4位,扩大10000倍,结果为7000。
小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一、当乘除同时存在时
1.移动方向:向大数的方向移动。
2.移动位数:反向移动位数差。
二、当同时乘或同时除
1.移动方向:同向。
2.移动位数:同向移动位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