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2-24 15:3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1-27小题,每小题0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中东铁路西部线的第一座桥梁,也是中东铁路沿线跨度最大的单线铁路桥,该桥采用石墩钢筋结构,它不仅承较着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成为哈尔滨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下列有关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大桥的桥墩采用花岗岩砌筑,花岗岩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B.夜晚,铁路大桥上的不同颜色灯光主要是利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的
C.石墩钢筋结构属于复合材料
D.大桥两边护栏用到的不锈钢属于合成材料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5.0g粗盐
B.稀释浓硫酸
C.过滤
D.吸取液体药品
3.下列实验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发光
B.溶洞的形成
C.铁钉生锈
D.自制汽水
4.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发现家里煤气泄漏,立即拨打电话报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物品的失火
C.用肥皂洗去蚕丝被上的油污
D.用喷漆的方法防止自行车链条锈蚀
5.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B.氢气还原氧化铜:紫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C.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几滴氯化铁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
D.大理石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固体减少至消失
6.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活性炭用于炼铁
C.小苏打做发酵粉
D.聚氯乙烯做导线外皮
7.下列叙述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
A.铝制品抗腐蚀的原理:4Al+3O2═2Al2O3
氧化反应
B.用熟石灰制生石灰: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C.盐酸除铁锈:6HCl+Fe2O3═2FeCl3+3H2O
复分解反应
D.用烧碱制纯碱:Ca(OH)2+Na2CO3═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8.关注健康,预防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
C.
D.
9.预防新冠状病毒的有效方法是采用75%的酒精消毒。可以在短时间内杀灭病毒,以保护人体的健康,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化学式为C2H5OH,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中含有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
B.乙醇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8
C.乙醇分子中有26个质子
D.乙醇分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10.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
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
B
CO有毒,而CO2无毒
分子构成不同
C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原子间隔变大
D
湿衣服晾干
分子不断运动
A.A
B.B
C.C
D.D
11.下列区分各物质的两种方案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区分的
物质
矿泉水和蒸馏水
18K黄金和黄金
氯化铵和碳铵
棉布和涤纶布
方案
品尝
观察颜色
闻气味
点燃
方案二
肥皂水
加入硝酸银溶液
加稀盐酸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12.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能源
B.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物质
C.矿物的储量有限,且可以再生
D.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铁和90%以上的金得到了回收利用
13.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5℃时,a、b
的溶解度均为20g
B.加水或升温均可使
b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将30℃时
a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分别向100g
水中加入20g
a和b,升温至30℃,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1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蔗糖
泥沙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B
Cu
CuO
用足量稀硫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Zn
CuSO4
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KCl溶液
K2SO4
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5.向12.4g氧化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中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加入稀盐酸过程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
A.2.2g
B.3.3g
C.4.4g
D.1.1g
二、非选择题(28-35小题,共40分)
1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知道背后农民们的艰辛,因为没有他们,我们哪来的粮食来解决温饱问题?
(1)玉米是黑龙江主要农作物之一,随着黑龙江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玉米种植产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加工得到的玉米粥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的化学式为 
 ,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 
 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为人体组织 
 。淀粉属于糖类,糖类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 
 和 
 提供能量。
(2)在北方早春时节种植玉米时需要施加磷肥,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 
 、 
 能力。磷矿粉是优良的磷肥,其化学式是 
 。
(3)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粗盐,在做粗盐初步提纯的实验时,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①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但操作有错误,其错误操作的后果是 
 。
②操作C中,当看到 
 中出现 
 ,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17.新华社西昌12月6日电,12月6日11时5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四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复合材料在火箭制造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用高硅氧、碳和尼龙等纤维或其织物与各种树脂复合,通过缠绕、铺层或模压等成形工艺,制造火箭的承力构件和耐高温构件已取得满意效果。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
A.密度小、强度高、耐热等
B.密度大、熔点高
C.耐腐蚀、光泽好
航空煤油是无色透明的,闻上去和普通的煤油没什么区别。它是由 
 加热炼制而成的。利用其中各成分的 
 不同而得到的。航空煤油的主要成分是C10H22,氧化剂用的是液氧,两种物质相遇在燃烧室经点燃,充分燃烧,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燃烧后形成高温高压气体,气休从喷口喷出,产生巨大推力而把运载火箭送上了太空。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
18.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模拟图,用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图示同答问题:
(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
(3)在此化学变化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画出比一个过氧化氢分子少一个质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19.比较和分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1)现有A、B、C、D四个实验,如果按照实验的具体目的分类,可以将D与① 
 (填“A”或“B”或“C”)分为一组,分类依据是② 
 。
A
B
C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过滤
锌与稀盐酸的反应
(2)C和CO是初中化学学习过的具有还原性的物质,通过分析下列反应:C+2CuO2Cu+CO2↑
3CO+Fe2O32Fe+3CO2
得出的结论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O、C)参与反应时,其所含元素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 
 (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依据上述结论,则在反应SO2+2H2S=3S+2H2O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
20.实验室现有石灰石、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小松想用一种纯净物制取一瓶尽可能纯净的氧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填装置序号)进行组装。而小北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 
 。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 
 。收集氧气过程中会看到有气泡产生,瓶内水面 
 ,这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造成瓶内气体压强 
 的缘故。
(2)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制取氧气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 
 ,后 
 。
(3)小松要收集CO2所需装置是(填装置序号) 
 。选用该收集装置的理由是 
 。B装置中长颈漏斗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使用时必须 
 。
21.已知A、B、C、D、E分别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D、E分别为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C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一”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C: 
 ;D: 
 ;E: 
 ;
(2)写出D溶液加入到B溶液中的现象 
 ;
(3)写出C转化成B的化学方程式 
 。
22.为了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杂质中不含铁元素,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图实验:
(1)配制上述实验使用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 
 ;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20g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 
 ;
(4)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为 
 ;
(5)向过滤后所得滤液中加入184g水,则最终所得溶液(不饱和)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6)现用250t此种赤铁矿炼制生铁,炼制过程铁元素的损失率为10%,则最终可炼得含铁90%的生铁样品的质量为 
 t。
23.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实验一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 
 ;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实验一的废液过滤,过滤后与实验二的废液一起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了白色沉淀,由此可推知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3) 
 。
【提出问题】实验二废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与假设】小松同学:Na+、SO42﹣
小北同学:Na+、SO42﹣、H+
小美同学:Na+、SO42﹣、H+、OH﹣
你的猜想:(4) 
 。
【评价与交流】同学们认为小美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5) 
 。小组同学经过实验最终确定了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探究与分析】为科学处理废液缸中的废液,需对废液缸中离子成分进行确定,小组同学经过讨论,确定废液缸中所含离子成分时只需对(6) 
 (填离子符号)的是否存在进行确定即可。经实验最终确定废液中不含上述两种离子,小组同学向废液中加入稀硝酸进行处理,在滴加稀硝酸的过程中,图中①表示的是(7) 
 (填符号)。
【总结规律】通过探究同学们认识到:在溶液中能够发生反应有(8) 
 生成的物质或离子不能共存。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27小题,每小题0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解答】解:A、大桥的桥墩采用花岗岩砌筑,花岗岩在建筑上用途很广,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铁路大桥上的不同颜色灯光主要是利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石墩钢筋结构是用石灰石、钢筋和水泥、沙子等材料制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A、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溶洞形成过程中,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C、铁钉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D、制取汽水时,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柠檬酸钠、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4.【解答】解:A、煤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拨打电话报警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故选项说法正确。
C、蚕丝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耐酸不耐碱,用肥皂洗涤会影响蚕丝寿命,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可用涂油的方法防止自行车链条,不能使用喷漆的方法,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错误;
B、氢气还原氧化铜时黑色固体变为红色,错误;
C、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几滴氯化铁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正确;
D、大理石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固体减少,不UI消失,因为还有不与盐酸反应的杂质,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A、氧气可以用于炼钢,正确;
B、焦炭用于炼钢,不是活性炭,错误;
C、小苏打可以做发酵粉,正确;
D、聚氯乙烯不导电,可以做导线的外皮,正确;
故选:B。
7.【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氧化反应不是基本的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
B、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生石灰制取熟石灰,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是纯碱制取烧碱,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A.酶是一种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故正确;
B.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正确;
C.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人的成长离不开水,故正确;
D.糖类、蛋白质、油脂是人体的三大供能物质,故错误。
故选:D。
9.【解答】解:A.乙醇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B.乙醇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16=3:8,选项说法正确;
C.每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含质子数的个数为:6×2+1×6+8=26,选项说法错误;
D.乙醇分子中含有氢原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含1个质子,不含中子,所以乙醇分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解答】解:A、稀硫酸和稀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因为它们都含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B、CO有毒,而CO2无毒,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D、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1.【解答】解:A、实验室区分药品不能使用品尝的方法,错误;
B、18K黄金和黄金都是金黄色的,观察颜色无法鉴别,错误;
C、氯化铵没有气味,而碳铵有刺激性气味,闻气味可以鉴别;加盐酸氯化铵没有现象,而碳铵会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
D、棉布和涤纶布观察颜色无法鉴别,错误;
故选:C。
12.【解答】解: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错误;
B、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不是80多种化学物质,错误;
C、矿物的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错误;
D、回收利用金属,能节约金属资源、减少污染等,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铁和90%以上的金得到了回收利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解答】解:A、15℃时,a、b
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溶解度相等,均为
20g,正确;
B、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加水或升温均可使
b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C、a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将30℃时
a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D、分别向100g
水中加入20g
a和b恰好饱和,升温至30℃,a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b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4.【解答】解:A、蔗糖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uO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足量水溶解后,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2SO4能与适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15.【解答】解:分析
MgO+2HCl=MgCl2+H2O
MgCO3+2HCl=MgCl2+H2O+CO2↑可知,12.4g氧化镁和碳酸镁中MgO与HCl的关系如下

12.4g氧化镁和碳酸镁中MgO的质量为x
MgO~~2HCl
40
73
x
200g×7.3%

x=8g
分析MgO和MgCO3的组成可知,MgO和MgCO3可以看作是MgO和CO2,则12.4g氧化镁和碳酸镁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即为MgO和MgCO3中CO2的质量,所以12.4g氧化镁和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12.4g﹣8g=4.4g;
故选:C。
二、非选择题(28-35小题,共40分)
16.【解答】解:(1)淀粉的化学式为(C6Hl0O5)n,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淀粉属于糖类,糖类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故填:(C6Hl0O5)n;水;提供营养;机体活动;维持恒定体温。
(2)在北方早春时节种植玉米时需要施加磷肥,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磷矿粉是优良的磷肥,其化学式是Ca3(PO4)2。
故填:抗寒;抗旱;Ca3(PO4)2。
(3)①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但操作有错误,其错误操作的后果是碰破烧杯、带出液体等。
故填:搅拌加快溶解速率;碰破烧杯、带出液体等。
②操作C中,当看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故填:蒸发皿;较多固体时。
17.【解答】解:由题干材料信息可知,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的性质是密度小、强度高、耐热等;航空煤油是无色透明的,闻上去和普通的煤油没什么区别。它是由石油加热炼制而成的。利用其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得到的;航空煤油的主要成分是C10H22,氧化剂用的是液氧,两种物质相遇在燃烧室经点燃,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10H22+31O220CO2+22H2O,燃烧后形成高温高压气体,气休从喷口喷出,产生巨大推力而把运载火箭送上了太空。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答案为:A;石油;沸点;2C10H22+31O220CO2+22H2O;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18.【解答】解:(1)两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化学变化过程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在C图中应该再补充1个水分子,补充好如图所示:;
(2)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3)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过氧化氢中氢元素为+1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2x=0,解得x=﹣1,同理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在单质中,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比一个过氧化氢分子少一个质子的原子为氯原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1);
(2)每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3)﹣1价变化为0价和﹣2价;。
19.【解答】解:(1)D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实验,A实验是物质含量的探究;B实验是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C是过滤操作的实验。如果按照实验目的分类,可以将D与B分为一组,分类依据是都是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
(2)由C+2CuO2Cu+CO2↑
3CO+Fe2O32Fe+3CO2,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由0、+2价,均变为+4价,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O、C)参与反应时,其所含元素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升高。
在反应SO2+2H2S=3S+2H2O中,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故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S。
故答案为:
(1)B;都是探究物质之间的反应;
(2)升高;H2S。
20.【解答】解:(1)小松想用一种纯净物制取一瓶尽可能纯净的氧气,应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且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D进行组装;
A装置中还缺少一团棉花,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能够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收集氧气过程中会看到有气泡产生,瓶内水面下降,这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造成瓶内气体压强增大的缘故。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AD;一团棉花;气密性;下降;增大。
(2)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制取氧气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故填: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
(3)小松要收集CO2所需装置是C,选用该收集装置的理由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B装置中长颈漏斗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使用时必须把长颈漏斗末端伸入液面以下。
故填: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把长颈漏斗末端伸入液面以下。
21.【解答】解:(1)A、B、C、D、E分别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D、E分别为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C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所以C是水,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所以D是碳酸钠,E会与水反应,D和E可以互相转化,所以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都会与B反应,所以B是氢氧化钙,A会与氢氧化钙、碳酸钠反应,所以A是酸,可以是盐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Ca(OH)2;C是H2O;D是Na2CO3;E是CO2;
(2)D溶液加入到B溶液中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
(3)C转化成B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1)Ca(OH)2;H2O;Na2CO3;CO2;
(2)白色沉淀产生;
(3)CaO+H2O=Ca(OH)2。
22.【解答】解:(1)配制上述实验使用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60g;
(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
FeCl3+3H2O;
(3)设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铁的质量为y
消耗HCl的质量为300g×7.3%=21.9g
Fe2O3+6HCl=2
FeCl3+3H2O
160
219
325
x
21.9g
y

x=16g

y=32.5g
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为×100%=80%;
(5)向过滤后所得滤液中加入184g水,则最终所得溶液(不饱和)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5%;
(6)现用250t此种赤铁矿炼制生铁,炼制过程铁元素的损失率为10%,则最终可炼得含铁90%的生铁样品的质量为250t×80%××100%×(1﹣10%)÷90%=140t。
故答案为:
(1)60g;
(2)Fe2O3+6HCl=2
FeCl3+3H2O;
(3)=;
(4)80%;
(5)6.5%;
(6)140
23.【解答】解:(1)实验一中,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氢氧化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
(2)实验二中,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实验一的废液过滤,过滤后与实验二的废液一起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了白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钡中的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了白色沉淀硫酸钡,由此可推知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钡。
故填:氢氧化钠、氢氧化钡。
(4)实验二废液中,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含有Na+、SO42﹣、OH﹣。
故填:Na+、SO42﹣、OH﹣。
(5)同学们认为小美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
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
(6)为科学处理废液缸中的废液,需对废液缸中离子成分进行确定,小组同学经过讨论,确定废液缸中所含离子成分时只需对SO42﹣、Ba2+的是否存在进行确定即可。故填:SO42﹣、Ba2+。
(7)经实验最终确定废液中不含上述两种离子,小组同学向废液中加入稀硝酸进行处理,在滴加稀硝酸的过程中,图中①表示的是氢氧根离子,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因此氢氧根离子不断减少。
故填:OH﹣。
(8)通过探究同学们认识到:在溶液中能够发生反应有沉淀、水生成的物质或离子不能共存。
故填:沉淀、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