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3页,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背诵加减法的定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2.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5+15=
20-5=
20-15=
16+14=
30-14=
30-16=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1)。
教师:先找出关键数学信息,是哪些?
学生: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教师:对了,那题目要求求什么呢?
学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如何列式子表示?
学生:
814+1142=1956(千米)
答: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千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那你们哪位知道这样的运算叫做四则运算中的哪种运算?
学生:......
教师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出示教材第3页例1(2)
教师:先找出关键数学信息,是哪些?
学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
教师:对了,那题目要求求什么呢?
学生: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如何列式子表示?
学生:
1956-814=1142(千米)
答: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千米。
出示教材第3页例1(3)
教师:先找出关键数学信息,是哪些?
学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km。
教师:对了,那题目要求求什么呢?
学生: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如何列式子表示?
学生:
1956-1142=814(千米)
答: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千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那你们哪位知道这样的运算叫做四则运算中的哪种运算?
学生:......
教师小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一个加数是减数,则另一个加数就是差。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你们知道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生1: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学生2: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都找对了,那我们做练习巩固一下。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3页做一做。
教师:同学们,你们尝试计算一下上面的练习题,看哪一位同学做得又快又对?
学生1:
3043-2468=575
学生2:
3043-575=2468
教师:同学们,这两位同学做对了吗?你们跟他们做的一样?
学生:做对了。
教师:同学们,真棒。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3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课本案例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