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高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进化(高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12-25 15:3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3张PPT)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原始地球条件下,生命能够
存在吗?为什么?
生命怎样产生?
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大约200多万种,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主要观点?
拉马克(L.B.Lamarck) 1744 — 1829
①不是神造,而是进化来的
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
③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
法国博物学家,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他一生勤奋好学,坚持真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物种不变论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受到了他们的打击和迫害。一生是在贫穷与冷漠中度过,晚年双目失明,病痛折磨着他,但他仍顽强地工作,借助幼女笔录,坚持写作,把毕生精力贡献于生物科学的研究上。
鼹鼠
例4
我的脖子为什么这么长?
(用进废退、获得性状遗传、定向变异)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主要观点?
①不是神造,而是进化来的
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
③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意义及不足?
首次提出进化学说,否定了 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获得的性状不一定能遗传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内容:
■ 达尔文 (1809-1882),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 ■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说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自学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达尔文趣事
■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推荐自费搭船,开始他著名的5年航海旅程,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国。 ■在历时5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回国之后,他一面整理这些资料,一面又深入实践,同时,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1842年,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而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
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优良性状
不良性状
胜利
失败
生存
淘汰
生物新类型
积累有利变异
自然选择
注意:选择在先还是变异在先?环境进行选择还是诱导?
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
为什么现在的长颈鹿都是长颈长腿?
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进化历程
过度繁殖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适应环境新类型
内因
动力
生存斗争
逐代遗传积累
长颈鹿祖先产生大量后代
有长颈长腿,也有短颈短腿
长颈、长前肢生存
逐代选择
现代长颈鹿
缺乏青草,吃树叶
自然选择
实例
生物进化过程
材料
结果
决定进化方向,是定向的
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现在的兔子奔跑速度的进化;解释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及时巩固:
2.从进化角度,解释这种适应是怎样形成的
1.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3.同一环境中不乏翅色鲜艳的蝴蝶,这与你刚才所做的解释矛盾吗 如果有,又该如何解释
2、意义和局限性
①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解释;
②揭示了生物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原因。
不足:
①对遗传和变异未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②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意义: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性状水平
基因(分子)水平
以个体为单位
以种群为单位
自然选择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基础、核心
修正、发展
小结
拉马克的进用进废退学说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主要内容
意义
主要内容
意义
练习:《赢在课堂》
P148例2,触类旁通2
下图是某农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的甲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则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a和c时期的甲虫群体对 该农药有同样强的抗药性 B、甲虫抗药性形成的原因是 农药使其产生抗药性基因 C、甲虫群体中本来没有 抗药性的个体 D、从开始使用农药起, 甲虫群体抗药性就逐渐加强
虫体密度
用药时间
A
B
C
a b c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基因库:
3、基因频率
(1)概念
(2)计算方法
什么是基因型频率?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
一定区域、同种生物。能繁殖。
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例如:果蝇每一代出现基因突变数是多少?
2× 104 × 10-5
个体
× 108
种群
=2 ×107
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
生物的生存环境


产生
新的等位基因
基因
重组
多种基因型
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
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黑褐色树干上的
桦尺蠖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
桦尺蠖
探究: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时间 19世纪中期(农业生态环境好) 20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的发展)
环境 树干长满地衣,呈浅色 工厂排除的煤烟使地衣死亡、树干熏成黑色
体色 浅色 黑色 浅色 黑色
基因频率
95%
5%
5%
95%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
基因型频率 SS 10% 11.5%
Ss 20% 22.9%
ss 70% 65.6%
基因频率 S 20% 23%
s 80% 77%
70.7%
26%
29.2%
14.7%
56.1%
60.9%
26.1%
73.9%
29.3%
13.1%
升高
降低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 常见浅色型变为常见黑色型的外因和内因?
3、自然选择从宏观上看选择的是什么?微观上呢?
变异
基因频率变化
自然选择
(定向)
进化
(定向)
(不定向)
(定向)
2、S是通过什么变异方式产生的?变异是否定向?S、s基因的频率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是否是定向变化?定向的原因?
进化的实质
(四)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物种(种):
能交配;后代可育



不育
×

狮虎兽

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
(四)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物种:
2、隔离
能交配;后代可育
(1)隔离的概念
(2)隔离的类型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新物种产生的标志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加拉帕戈斯群岛


地理
隔离
种群1
种群2
自然
选择1
自然
选择2
变异类型1
变异类型2
新物种1
新物种2
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生 殖隔 离
突变和基因重组1
突变和基因重组1
突变和基因重组1
突变和基因重组2
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必要条件?
是否都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才能产生生殖隔离
(五)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在自然界,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
什么样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能存留下来?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捕食者对进化有何作用?
不同物种间共同进化
解释老鹰视力与蛇保护色的形成
原始大气无氧气,光合细菌→氧气→好氧生物
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发展)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物种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
生态系多样性
化石——埋藏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石化后形成的。
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13亿年前真核生物的红藻化石
前寒武纪生物
最早的生物化石:古细菌
前寒武纪地层中的水母化石









 早古生代生物 (寒武纪)
进入早古生代,一些大型的古生物相继出现,如三叶虫、鹦鹉螺等。出现了生命演化史上的第一次繁荣景象。在中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寒武纪古生物是最有代表性的寒武纪生物群.
 晚古生代生物 
晚古生代泥盆纪生物登陆,蕨类植物、总鳍鱼;石炭纪裸子植物,到处是绿色的世界,是煤炭形成的主要地质年代;二叠纪以生物大量灭绝为特征,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变迁。
中生代生物
中生代三叠纪生物复苏,开始出现水生爬行动物,如鱼龙、蛇颈龙等;侏罗纪是恐龙的天下,发现始祖鸟、中华龙鸟等,昆虫类也开始繁盛;白垩纪末期也是生物的灭绝时期,但开始出现被子植物
中生代陆地和海洋中的情况
始祖鸟
新生代少女化石和复原图
在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由于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了。例如,在中生代“统治”地球达1亿年之久的各种恐龙,在白垩纪全部绝灭。恐龙的绝灭为哺乳动物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30多亿年前古细菌
20多亿年前原核生物(蓝藻自养型)
10多亿年前真核生物
6亿年前藻类和低等无脊椎生物
4亿年前原始蕨类植物、原始两栖类
3亿年前蕨类植物、两栖类
2亿年前裸子植物、爬行类动物、哺乳类
四五百万年前人类
地球形成
原始生命:古细菌(厌氧异养)
原核生物:蓝藻 细菌(自养)
真核生物:出现了有性生物
植物:
厥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动物:
两栖类动物
鸟类
哺乳类动物
古生代(寒武纪)
中生代
新生代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进化历程
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
由低等到高等。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中性进化理论:
“间断平衡学”理论:
……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什么是中性突变?
2、你认为中性突变(学说)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立矛盾吗?为什么?
3、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式吗?
4、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理论的地位如何?还需要发展吗?
【例】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解析】真核生物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得多;一是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这是减数分裂(特殊有丝分裂)的进化出现前提,即为有性生殖奠定了基础。通过有性生殖出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答案:D
课堂反馈
【例】地球上出现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
B?自养型生物,需氧型生物,真核生物
C?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需氧型生物
D?需氧型生物,真核生物,自养型生物
【解析】原始生命诞生后,逐步进化成原始的异养厌氧型的原核生物,当这些生物消耗掉大部分有机物后,经突变和自然选择,逐步分化出了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光合放氧,为需氧型生物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距今十多亿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真核生物。
答案:B
小结: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含义 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基因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进化历程
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总结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 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进化的实质是
 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3个):
1. ——不定向,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 ——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
的方向
3. ——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练习:
1、隔离是进化的必要条件。
2、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
3、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
4、进化的实质是形成新物种。
5、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6、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定向的
7.只有隔离生物才会进化
8.只有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
9、有隔离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10、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
11、害虫的抗药性是因为喷洒农药导致的。
荚迷
鱼群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