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5 21:1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1年2月22日 下午14:30-15:45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季氏是春秋时期鲁国三大卿大夫当中最有实力的一个,而孔子评论说”季氏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孔子()
A.坚定维护等级制B.对季氏的僧越行为很愤怒
C.主张以德服人D.对季氏的炫富行为很不满
2.《道德经》第六十章中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
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老子在此所表达
的理念是( )
A.无神论、辩证法思想B.仁政德政C.道法自然D.无为而治
3.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繁大成者韩非子在《韩非子·扬权》中讲“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
人执要,四方来效。”体现了法家的一大核心思想是()
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以法治国
4.2017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
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下列与甲骨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占卜吉凶记事的文字,没有记载重大历史事件
B.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C.发现于殷墟,是对商周历史事件的记载
D.标志着我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了自觉阶段
5.近代有欧洲启蒙思想家认为:“有人认为摧毁陈旧的法律对人类造成了伤害,但是,人们
就应该去钳制理性吗?要知道,理性毕竟是一切法律的源泉,没有理性,人们甚至产生不了
法律的概念。”作者对理性与法律的理解是()
A.法律是理性的源泉B.理性是比法律更为根本的东西
C.理性与法律同等重要D.应该钳制理性保护法律
6.从汉武帝时起,春秋决狱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断案形式。在案件审判中,碰到有关
伦常而无明确法律规定,或有法律规定却与伦常有悖时,根据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
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断案的根据。这一历史现象有利于( )
A.彰显法律的公平公正 B.完善儒学理论体系
C.要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D.审判断案有法可依
7.汉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
“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二十四节气以反
映季节变化的特征,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历法(
A.排斥外来历法成果B.是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表现
C.是“君权神授”的结果D.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8.20世纪最深刻的科技革命是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建立,这两个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①论证了质能转换公式 ②突破了经典物理学理论 ③扩展了人类认识领域 ④颠覆了
传统物理学观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
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礼失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违背史实,没有价值B.阻碍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C.有利于中国学习西方D.后来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10.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并存,文艺
领域出现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文艺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上
述现象的出现()
A.是自然科学成果的产物B.深受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反映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弊端众多D.推动人文主义的传播
11.《新学伪经考》中的“新学”指古文经,“新”是王莽的国号。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
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根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算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微言大义,因
此要“推廓伪说”。康有为的观点( )
A.是学术服务政治的典型代表B.考证了古文经为伪经
C.与儒学发展的史实基本相符D.动摇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12.由于康有为等人主张把孔教奉为国教,列入民国的宪法,拥护袁世凯复辟,才引起了新
一代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深思,1913年袁世凯“天坛宪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
身大本”,在社会上引起争论;后来这一争论由国会发展到思想文化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导火线。材料内容表明( )
A.新文化运动并不全盘否定儒教B.孔教遭到社会广泛反对
C.孔教遭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反对D.孔教是新文化运动的引火线
13.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都重视暴力革命、武装斗争,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论断的会议是( )
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古田会议
14.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的布局逐渐
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据此说明当时国家()
A.注重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B.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初步形成
C.解决了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D.已经意识到内地、西部经济发展优势
1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
品,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各时期毛泽东都有重要著作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下列著
作的先后顺序是( ).
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③《论十大关系》④《新民主主义论》⑤《论持久战》⑥《屋星之火,可以燎原》
A.②①⑥⑤④③ B.①②④⑤③⑥ C.②①⑤④③⑥D.②①⑤④⑥③
16.世界民主的源头在西方,西方民主的源头在雅典,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下列属于梭伦颁布的“解负令”内容的是( ).
①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 ②因欠债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③公民以
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多,义务越多。④因债被实到外邦为奴的
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简表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技发展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发展科技的措施。(6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1848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宜言》,宜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将
胜利,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
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因此,私有制必将被公有制所取代,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一、图二、图三所代表的文艺流派及其特点。
(8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文艺流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情绪,并指出
他们从文艺层面佐证的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论断.(6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商鞅(约前395年一前338年),卫国(今河南璞阳)人,战国时卫国国君的后裔,公
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鞍。在位披政十九年。秦国大治。
史称商鞅变法。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
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肥法,商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章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
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说。泰国遗不拾道,山无盗贼。
前340年,年泰赵军败魏国公子吊将军,他割河西之地与黍,将人民过居至大渠,此时德急
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
肋、蠼烹之刑。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泰国贵族多怨。商君积怨太深,前338年,秦孝公
前,息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木出示证件,店
家客怕“连坐”不效留宿,真是“作法自毙”;欲逃住健国,德人国商融曾肾信攻破魏帅。
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春国发兵计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豢急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商鞅变法。(6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老子《道德经》名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之饥,在其上食视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在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
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圣人曰:“我无为,民自化;我好静,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无跃,民自朴。”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材料二佛教语录:
●一切随缘,便一切随心;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广结众缘,就是不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对人恭敬,就是庄严自己。
●树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沉默是毁诊最好的答复。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亚理。
●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除了认命没有更好的办法。
●只要有向道的心,就可以原谅一切人。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儒、道、佛三教合流的角度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
(12分)(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要言之有理,论从史出。)
2021年高二收心考试历史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意见
A 【解析】季氏僭用天子的礼乐规格,破坏了等级制,B.C.D都不是实质问题。
D 【解析】“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是说做事不妄为、不乱为、不瞎折腾,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C 【解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讲的是法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A.B以偏概全,D材料没有反映。
B 【解析】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往往记录殷商时期的社会历史,价值很高,排除A。C项“商周”说法错误,排除。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的最早文字,,故B正确。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发展到自觉阶段,排除D。
B 【解析】依据材料“理性毕竟是一切法律的源泉,没有理性,人们甚至产生不了法律的概念”可以看出强调的是理性是法律的源泉,即理性比法律更为重要,故B项正确。
C 【解析】从汉武帝开始出现了引用儒家经典进行断案的现象,这说明儒家伦理开始影响国家司法审判,从而有利于提高儒学的地位,故选C。引用儒学伦理断案有可能导致为了遵循伦理而歪曲法律的现象的出现,不能彰显法律的公正性,排除A。B.D不是材料的主旨。
B 【解析】古代中国历法称“农历”,设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变化,故选B。A材料没有反映。C.D不是材料的主旨。
B 【解析】论证了质能转换公式是相对论而不是量子论,有①的不能选,②③④都是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相同点,故选B.
C 【解析】“西学中源”客观上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西学,故选C。A.B.D说法错误。
C 【解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出现了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艺、生物进化论都是反传统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复杂、众多,故选C。A.B.D不符合史实。
A 【解析】康有为此举是在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理论依据,古文经并不是伪经,今文经也并不是真经,故选A。B.错误。D不符合史实。
A 【解析】材料认为是因为袁世凯利用孔教复辟帝制导致新文化运动反对孔教,所以新文化运动是反对儒学维护专制统治的部分,并不完全反对儒学,故选A.当时只是知识分子和部分政治人物反对孔教,并不是广泛反对孔教,B错误。材料讲国会也有部分政治人物也反对孔教,所以C错误。D说法错误。
B 【解析】武装斗争是八七会议的重要内容,选B.
A 【解析】“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渐平衡”说明当时注重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故选A。西部大开发是新时期提出的,B错误。C.D.不符合史实。
A 【解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1927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1925年、《论十大关系》1956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论持久战》1938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8年,故选A.
C 【解析】③不属于“解负令”故选C.
(12分)
特征: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取得可喜成就,但整体水平落后;少数科技项目领先,但总体科技落后;核心部件、尖端制造、基础材料依赖进口,受制于人。(4分)
原因:旧中国长期被侵略掠夺,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困难,财力有限;西方的科技封锁严密。(2分)
措施:自力更生,依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科教兴国,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激励科研创新,鼓励发明创造;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6分)
(14分)
(1)图一:浪漫主义美术流派。特点:反理性,用瑰丽的想象、夸张奔放的手法,注重情感的表达。(2分)
图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特点: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虚伪、贪婪、社会的黑暗。(3分)
图三: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特点:反理性、传统,用夸张、怪诞的手法,重视自我感受、自我表现,流露出失望、消极、迷茫、愤怒的复杂心理(3分)
(2)情绪: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消极、悲观、迷茫、愤怒、绝望(2分)。
论断: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公有制必然取代私有制,共产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权,推翻资产阶级统治。(4分)
19.(14分)
(1)主要内容:废除井田制,建立土地私有制;首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实行郡县制;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严格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燔诗书而明法令”,以法治国 。(8分)
(2)评价:商鞅变法建立了封建制度,打击了腐朽落后的贵族势力,使秦国经济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增强,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其轻罪重罚,过度严酷,其法治是一种暴政,为后来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埋下祸根。(6分)
20.(12分)
此题为开放性命题,要求:观点鲜明,紧扣材料;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据确实,论证充分;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答案不要求千篇一律,可酌情给分。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的论题有:
儒、道、佛教义相通是三教合流的重要因素。
儒、道、佛都有适应统治者需要的思想。
儒、道、佛三教合流是因为思想的相通性。
儒、道、佛具有思想的相同相通性。
示例:
观点:儒、道、佛教义的相通性是三教合流的重要因素。(2分)
阐述:儒、道、佛有很多思想是相通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滋润万物而与世无争,处于众人都不喜欢的最低处,这才是最高的境界;佛教说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广结良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人,这与道家的上善若水是同一个境界。老子说人民饥饿贫困是因为统治者的赋税太多,人民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瞎折腾、乱作为;“我无事,民自富;我无欲,民自朴”;老子的“不争”是不与民争利,要统治者让利于民,藏富于民,民富为国富之本;“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与儒家国以民为本、仁政德政是相同的。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这与儒家的“有为”思想也是相通的。道教和佛教都充满辩证法思想:佛教说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复;只有慈悲为怀才能化解仇恨,这都与道家一样包含着辩证法思想。佛教讲一切随缘,便一切随心;对不可改变的事实,认命是最好的办法,这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
正是因为儒、道、佛许多思想的相通性,再加上统治者的利用、引导,汉朝董仲舒新儒学融合了道家思想,到隋唐时期儒、道 佛逐渐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三教并行到三教合流。(1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