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选择题
1.巴黎公社革命( )
A.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C.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成功实践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时代强音最早出自(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3.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 )
A.自由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列宁主义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爆发
5.《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要文献。它的发表标志着( )
A.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工人运动的兴起
6.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发出了新的、富有战斗意义的呐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出自(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四月提纲》
7.读图5,他们共同创立了( )
图5
A.马克思主义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8.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巴黎公社的实践
9.关键词是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关键词都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法国大革命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德意志统一
D.英国议会改革
10.2018年是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周年。西方许多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C.十月革命的成功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1.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发展其他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科学体系。它主要批判继承了( )
①德国古典哲学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③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
④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政权,它规定( )
A.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B.公职人员的工资应高于熟练工人的工资
C.用宗教教育代替世俗教育
D.人民无权罢免公职人员
13.下图是吴老师一堂微课课件中的核心资料。据此可知该微课主题应该是( )
A.光荣革命
B.美国内战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合
14.与“1848年”“《共产党宣言》”“千年第一思想家”等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圣西门
B.欧文
C.马克思
D.列宁
15.《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该宣言的起草者是( )
A.列宁、斯大林
B.圣西门、傅立叶
C.马克思、恩格斯
D.毛泽东、邓小平
16.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这一主题应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
B.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
C.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探讨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非选择题
17.马克思主义能与各民族的特点相融合,能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邓小平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模式,早在1979年11月26日,他在会见美国客人时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1985年10月,邓小平又指出:“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思想。
——魏礼群《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及重大贡献》
材料四
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恩格斯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分析1921年列宁“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这一举措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举措的意义。
(3)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认识的发展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主要观点的理解。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发生公开的暴动……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赛克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机……同样在普雷斯顿、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恩格斯第一个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是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除了社会主义,他们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基本思想。
——列宁
(1)依据材料一、三分析圣西门等人与恩格斯思想的异同。
(2)材料三谈到的工人运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工人运动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1——16:DDCBB
AACBD
BBCCC
D
17.(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高度发展(生产力极大丰富)。
(2)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市关系来恢复经济。
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苏俄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3)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理解:科学的理论需同具体团情相结合;科学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
18.(1)同:都看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异:恩格斯看到了圣西门等人没有认识到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2)材料二反映了无产阶级斗争还处在自发阶段,斗争手段是捣毁机器;材料三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自觉的阶段,工人运动开始和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