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九年级语文
本卷共23题,满分130分,时间 150分钟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愤mèn( ▲ ) juàn( ▲ )永 取dì( ▲ ) 摇yè ( ▲ )
2.下边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压力,一些锁碎,让我们身不由己。而当你站在险峰远远地望去,所有蜿蜒的葱笼挺拔的山峰和丛丛簇簇开在石缝间的绚烂,都将是一种令人振愤的希望。所有走过的路,仅管布满荆棘,而生命本真的意义,却永远无法停下,也无法回顾,只有坦然沉着。
错别字
改 正
3.名句默写。(10分)
①泪眼问花花不语, ▲ 。(欧阳修 《蝶恋花》)
②衣带渐宽终不悔, ▲ 。(柳永《凤栖梧》)
③ ▲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⑤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⑥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⑦ ▲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⑧长风破浪会有时, ▲ 。 (李白《行路难》)
4.阅读下面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4分)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 , ▲ , ▲ , ▲
5.名著阅读题。(2分)
在《格列佛游记》中,“我”获得自由两个星期后,小人国的内务大臣告诉“我”:“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国势显得很昌隆,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请问这两大危机是什么?
(1) ▲ ,(2) ▲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10题。(12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聿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楚有善相①人者,所言无遗策②,闻于国中。庄王召见而问焉。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相人之友者也。观布衣者,其友皆孝悌③笃④谨,畏令如此者,家必日盛,而身日安,此所谓吉人者也;观事君者,其友皆诚信有行,好善如此者,措事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者也;人主⑤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败,皆交争正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名声日显,此所谓吉主者也。臣非能相人也,观友者也。”王曰:“善!”
注:①【相】观察,鉴别。 ②【遗策】失算。 ③【悌】敬爱兄长。 ④【笃】忠诚厚道。 ⑤【主】一国或一家之长,这里指国君。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 君将哀而生之乎 B. 竭其庐之人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C.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D.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7.“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和“吾尝疑乎是”两句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请作具体说明。(2分)
▲
8.文中作者借蒋氏之口极力铺陈其乡邻祖孙三代的生存状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
9.蒋氏说“其余,则熙熙而乐”,但是作者听了蒋氏的陈述后却“愈悲”,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楚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闻于国中。
▲
②国日安,主日尊,名声日显,此所谓吉主者也。
▲
阅读《绿》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3题。(9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11.读到“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这一句,总使人联想到《醉翁亭记》中的“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两处描写突出了梅雨亭和醉翁亭怎样的特点?结合语句,具体说说朱自清是怎样把梅雨潭的这种特点展现在读者面前的。(3分)
▲
12.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请以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为例,说说你的看法。(3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
13.《绿》一文的描写对象是梅雨潭,而本段文字却用很多的笔墨描绘了梅雨瀑,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作简要分析。(3分)
▲
阅读《酸碱食品与健康》,完成14—17题。(10分)
酸碱食品与健康
①如果测定人体的血液,就会发现它永远是中性偏一点碱。可是人类每天吃的食品以酸味为多,碱味食品却几乎没有,为什么人体环境反而是偏碱的呢?
②柠檬等水果虽然有非常强的酸味,但是它们的酸味来自于柠檬酸。柠檬酸在人体内可以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中的二氧化碳是酸性的,但它通过呼吸作用被送出体外,实际上并不会明显增加人体的酸度。同时,柠檬等水果富含钾、镁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碱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可以让身体偏向碱性。所以,酸味极强的柠檬实际上却是一种典型的“碱性食品”。
③如果分析肉类在人体内的代谢,就会发现它与柠檬的情况正好相反。肉类富含磷、硫等非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酸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形成酸根离子,从而让身体偏向酸性。所以,肉类都是“酸性食品”,尽管它们吃起来一点酸味也没有。
④总的来说,鱼、肉、蛋、海鲜、精米白面以及碳酸饮料都是酸性食品,而蔬菜、水果、海藻、薯类、豆类以及茶叶都属于碱性食品。
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肾可以调节离子的排出比例,肺也可以调节二氧化碳的呼出量。此外,人体还有一个巨大的碱性元素备用库——那便是骨骼。如果成酸元素过多,难以靠缓冲机制来调整,身体就会从骨骼中动用钙、镁等成碱元素来中和酸性元素,维持体液正常的酸碱度。
⑥然而,人体的调节机制虽然精密而有效,却总有一个能力的限度。如果成酸元素过多,超出了人体调节的能力限度,就容易引起人体生理上的酸碱平衡失调。
⑦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问题是酸性食品摄取过多。长期如此,便会过多消耗骨骼中的钙库存,引起钙的加速流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龋齿和近视。如果长期处于酸碱食物失调的状况,形成“酸性体质”,还会使人类抵抗力降低,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14.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告诉了我们酸碱食品对健康有什么危害?(2分)
▲
15.阅读文章②③段,给“碱性食品”或“酸性食品”下一个定义。(2分)
▲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
▲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文,给现代人在饮食习惯方面提一些良好的建议。(注意说明理由,不超过50字)(3分)
近年来,一些健康的饮食传统被抛弃:人们不喝茶水,而是改喝可乐;不吃薯类和豆类,却总是吃精米和白面;很少吃绿叶蔬菜,却吃很多的鱼肉海鲜。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2题。(14分)
生活如椅子
王清铭
①在梭罗宁静的《瓦尔登湖》里,我找到三张散乱地放着的椅子,很简陋。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梭罗的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用两张,社交用三张。
②“人只有一个半朋友”,一个肝胆相照的,半个能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所以交友只需两张椅子,一张给朋友,一张给自己。社交需要三张椅子,留一张自己坐,一张给增长的知识,一张给促膝而谈的乐趣。如果还有其他的椅子,就显得多余了。有四张,想凑一个麻将桌或牌桌;如果是五张,其中一张必是“名”正襟危坐的座位,“利”也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跻身其间,旁若无人地坐下,跷起二郎腿。对过着纯粹内心生活的梭罗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他是一个从社会结构中游离出来的原子,五张椅子会让他回到原有的生活状态。三张椅子,梭罗的需要就这么简单。
③有趣的是我穿越历史的目光又在居里夫人的会客厅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
④居里夫人后来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两张椅子,让他们有了事业上携手共进的伴侣;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终于攀上科学的顶峰,阅尽另一种瑰丽的人生景观。
⑤梭罗纯粹,居里夫妇高尚,在生命的质量上都是常人无可企及的。他们都没有多余的椅子。
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话做起来时你会发现它太抽象了。我们要从细小的事情做起,比如减掉多余的椅子,不让“身外之物”有落座的机会。椅子以舒适为标准,过于豪华,就变成一种装潢了,结果不是人坐椅子,而是椅子成为盘踞你生活的一种累赘了。
⑦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坐上庸俗和卑劣,就坐不下伟大崇高;坐上虚伪和暴戾,纯真和善良就无处落座;坐上自私和冷酷,爱心和热情就无法容纳……有了多余的椅子,你就会想到与之协调的华丽房子,想到许多人苦心钻营的位子,想到那轻飘飘而又沉甸甸的票子……于是你忙忙碌碌,心情也沉甸甸的,没有了坐下来的轻松和欢乐。
⑧泰戈尔说,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钱是飞不高远的。同样,有了多余的椅子,你不但不能飞翔,连静坐沉思的乐趣也消逝了。
⑨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简单得只需一把椅子,供心灵坐坐。
(摘自《读者》)
18.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中说“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他们为什么拒绝?(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
19.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居里夫人的事例,请另举出一个能证明本文观点的名人的例子。(课内课外均可)(2分)
▲
20.第⑥段中“而是椅子成为盘踞你生活的一种累赘了”,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累赘”的意思?(3分)
▲
21.文中第⑧段画线句子“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钱是飞不高远的”的含义是(3分)
▲
22.读了本文,你认为你的生活中需要几把椅子?说说你的理解。(80字左右)(4分)
▲
第三部分(70分)
23.芊芊芦苇,触动了哲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 ,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懑 隽 缔 曳
2、
错别字 锁 笼 愤 仅
改 正 琐 茏 奋 尽
3、略
4、①尊重自由(自由表达)②开放宽容 ③坚持操守(理想)④坚持原创(原创思考)
5、一是国内党争激烈,二是国外强敌入侵的危险。(或者一是帝国内低跟党和高跟党勾心斗角,二是受到不来夫斯库帝国入侵的战争威胁。)
6.B
7.“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的“是”指的是乡邻们因赋税而面临死亡的威胁,“吾尝疑乎是”的“是”指“苛政猛于虎也”这句话。
8.突出了赋敛之重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后果,与下文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强化了赋敛之毒有甚于蛇的主题。借蒋氏之口加以描述,更能增加真实性。
9.蒋氏的“熙熙而乐”是将自己与乡邻的生活状况比较后产生的,是用“一岁之犯死者二焉”的代价换来的,并不是真正的快乐。作者“闻而愈悲”,“悲”的不仅是蒋氏了,更为老百姓受赋敛的压迫与危害之深而“悲”。
10.①楚国有一个擅长看相的人,所说的(从来)没有失算,在国都中闻名。
②国家就会一天天地安定,国君就会一天天地尊贵,名声就会一天天地显赫,这就是所谓的贤主。
11.特点:上下悬空,檐角飞翘。作者把梅雨亭比喻为一只“展
着翼翅浮在天宇中”的苍鹰,将亭子飞檐的外形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表现了出来,突出了它的险峻之势,给我们以凌空欲飞之感。
12.用“送”和“钻”将水花拟人化,既写出了水花的细、轻、冷、滑的质感,又写出了它的表达之情。
13.写梅雨瀑之美、之吸引人,是为梅雨潭做铺垫,以利托出潭水绿色之美,衬托出梅雨潭之绿对“我”的吸引力更大。
14.酸碱平衡失调易使人形成酸性体质,抵抗力降低,发生多种疾病。
15. 酸性食品是一种富含磷、硫等成酸元素,经人体代谢后形成酸根离子,从而让身体偏向酸性的食品。
16. 不能。因为“正常”二字排除了人体可能因外在因素维持酸碱平衡的特殊情况或“一定”说明蛋白质等分子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17. 建议:①少喝碳酸饮料,避免过多消耗钙库存,引发钙的加速流失。②多吃杂粮、蔬菜、水果等,可避免或酸元素过多,而形成酸性体质。
18、不想在这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珍惜时间一心工作,不想让闲聊的客人打扰自己。
19、略
20、这里的意思是椅子成了追求豪华生活的工具,成了生活的负担,人被椅子所累。
21、一个人如果被世俗中各种名利私欲所牵绊,那他是不会实现自己的伟大的理想的,是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
22、略 注意要阐述理由,字数、文采等。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