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重点题型精选(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重点题型精选(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2-24 20:36:0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选择题(下列题目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读亚洲略图,下列有关亚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B.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C.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
D.亚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如图为亚洲略图,下列是小明读图判断出来的地理信息,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洲东、南、北分别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B.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亚洲是大河最多的大洲,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
3.读亚洲地理分区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从五带划分看,亚洲大部分地区位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4.读下图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会标,六个花瓣状图形代表(  )
A.第六次举办对话大会
B.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
C.六个举办对话大会的城市
D.亚洲文明对话的六个单元
5.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北美洲
C.亚洲
D.欧洲
6.下列四个大洲中,表示北美洲的是(  )
A.B.
C.D.
7.由于索马里海盗猖獗,中国等国家纷纷派军舰到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海域护航。右图是我国军舰护航路线示意图。据图回答,索马里所在的大洲是(  )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8.下列关于亚洲纬度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跨寒温热三带
B.全部位于北温带
C.没有热带
D.没有寒带
9.从世界看中国,我国位于(  )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10.亚洲地形多种多样,中部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和山地
B.平原和高原
C.山地和丘陵
D.平原和盆地
11.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高山、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居各洲之首
B.大河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C.季风气候显著,包括热带、亚热带和寒带三种气候类型
D.湖泊分布广泛,淡水湖面积居世界之首
12.有“世界屋脊”之称且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是(  )
A.黄土高原
B.伊朗高原
C.青藏高原
D.巴西高原
13.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界山,又是东北﹣西南走向的是(  )
A.昆仑山
B.祁连山
C.横断山
D.太行山
14.2020年,我国测量登山队队员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测得珠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而根据2005年5月22日我国的测量数据,珠峰高度为8844.43米;在1975年,珠峰的高度为8848.13米。中国登山队员此次登上的世界最高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巴西高原
D.亚马孙平原
15.(6分)下列河流位于亚洲的有(  )
①密西西比河
②黄河
③尼罗河
④湄公河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6.(6分)湄公河号称“亚洲的多瑙河”,此称号主要针对湄公河的什么特点而言(  )
A.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B.是亚洲最长的河流
C.是亚洲流量最丰富的河流
D.是亚洲航运最发达的河流
17.(6分)亚洲河流的流向大多(  )
A.自南向北流
B.自东向西流
C.自东南向西北流
D.从中部呈放射状向四周流
18.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  )
A.黑海
B.死海
C.贝加尔湖
D.休伦湖
19.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
A.印度半岛
B.中南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亚平宁半岛
20.下列描述不属于亚洲河网分布特点的是(  )
A.大河多发源于大陆内部
B.河网呈放射状
C.河流流向自西向东
D.内流区面积广大
21.北半球的寒极是(  )
A.奥伊米亚康
B.漠河镇
C.摩尔曼斯克
D.乌兰巴托
22.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主要分布着(  )
A.热带沙漠气候
B.极地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3.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其中的分布最广的气候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4.下列地理事物既是亚洲之最又是世界之最的是(  )
A.最长河流﹣﹣长江
B.最深湖泊﹣﹣贝加尔湖
C.最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D.最大高原﹣﹣青藏高原
二.解答题
25.阅读“亚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纬度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 
 (东、西半球)和 
 半球(南、北半球)。
(2)C 
 洲,D 
 洲,E 
 洲。
(3)F 
 洋,G 
 洋,H 
 洋。
(4)亚洲与北美洲以 
 海峡为界。
(5)亚洲与欧洲以 
 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海和 
 海峡为界。
26.读“亚洲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东面濒临 
 洋.
(2)写出图中字母与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① 
 ,② 
 ,半岛③ 
 ,④ 
 岛屿⑤ 
 ,⑥ 
 ,
河流
B 
 ,E 
 平原
A 
 ,J 
 .
(3)A、B、C三条河流注入 
 洋,D、E、F三条河流注入 
 洋,G、H两条河流注入 
 洋.可见亚洲的河流呈 
 状流向周边的海洋,这反映出亚洲大陆地势的特点是 
 .
27.(10分)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序号 
 所代表的 
 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
(2)由于亚洲中部 
 ,形成序号⑨所代表的高原山地气候.
(3)序号⑥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高温多雨
D.冬暖夏凉.
28.(10分)图为”北美洲的位置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描述北美洲的海陆位置 
 。
(2)北美洲大部分位于五带中 
 ,判断依据是 
 。
(3)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①是 
 。
(4)密西西比河的流向是 
 ,由此判断美国中部的地势特点是 
 。
(5)读图北美洲的西部的地形类型是以 
 为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读亚洲略图,下列有关亚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B.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C.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
D.亚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解: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故A正确;
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故B正确;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故C正确;
从东西半球来看,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故D错误。依据题意。
故选:D。
2.如图为亚洲略图,下列是小明读图判断出来的地理信息,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洲东、南、北分别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B.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亚洲是大河最多的大洲,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
解:读图分析可知:
亚洲东、南、北分别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故A正确。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故B错误。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故C正确。
亚洲是大河最多的大洲,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故D正确。
故选:B。
3.读亚洲地理分区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从五带划分看,亚洲大部分地区位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解: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五带划分看,亚洲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故选:B。
4.读下图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会标,六个花瓣状图形代表(  )
A.第六次举办对话大会
B.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
C.六个举办对话大会的城市
D.亚洲文明对话的六个单元
解: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会标的主体形态由牡丹花衍生而来,六瓣互动的花瓣状图形代表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会标还融入了人的形态,手牵手象征交流对话。七彩颜色体现亚洲各国国旗的色彩,也象征亚洲文明的绚丽多彩。
故选:B。
5.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北美洲
C.亚洲
D.欧洲
解: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故选:C。
6.下列四个大洲中,表示北美洲的是(  )
A.
B.
C.
D.
解:全球共有七大洲。依据大洲轮廓,读图分析可知,A为非洲,B为北美洲,C为南美洲,D为南极洲。依据题意。
故选:B。
7.由于索马里海盗猖獗,中国等国家纷纷派军舰到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海域护航。右图是我国军舰护航路线示意图。据图回答,索马里所在的大洲是(  )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解:读图可知,索马里所在的大洲是非洲。
故选:B。
8.下列关于亚洲纬度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跨寒温热三带
B.全部位于北温带
C.没有热带
D.没有寒带
解: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故选:A。
9.从世界看中国,我国位于(  )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解: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
故选:B。
10.亚洲地形多种多样,中部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和山地
B.平原和高原
C.山地和丘陵
D.平原和盆地
解:亚洲地形多种多样,中部主要的地形类型是高原和山地,四周多丘陵和平原。
故选:A。
11.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高山、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居各洲之首
B.大河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C.季风气候显著,包括热带、亚热带和寒带三种气候类型
D.湖泊分布广泛,淡水湖面积居世界之首
解: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从南向北的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洲湖泊分布广,咸水湖的面积居世界之首。
故选:B。
12.有“世界屋脊”之称且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是(  )
A.黄土高原
B.伊朗高原
C.青藏高原
D.巴西高原
解: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故选:C。
13.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界山,又是东北﹣西南走向的是(  )
A.昆仑山
B.祁连山
C.横断山
D.太行山
解:我国地势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该些山脉都属于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故选:D。
14.2020年,我国测量登山队队员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测得珠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而根据2005年5月22日我国的测量数据,珠峰高度为8844.43米;在1975年,珠峰的高度为8848.13米。中国登山队员此次登上的世界最高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巴西高原
D.亚马孙平原
解: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海拔8848.86米。
故选:A。
15.下列河流位于亚洲的有(  )
①密西西比河
②黄河
③尼罗河
④湄公河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密西西比河位于北美洲,湄公河、黄河位于亚洲,尼罗河位于非洲。
故选:D。
16.湄公河号称“亚洲的多瑙河”,此称号主要针对湄公河的什么特点而言(  )
A.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B.是亚洲最长的河流
C.是亚洲流量最丰富的河流
D.是亚洲航运最发达的河流
解: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亚洲最长、流量最丰富、航运最发达的河流都是长江。
故选:A。
17.亚洲河流的流向大多(  )
A.自南向北流
B.自东向西流
C.自东南向西北流
D.从中部呈放射状向四周流
解: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的影响,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故选:D。
18.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  )
A.黑海
B.死海
C.贝加尔湖
D.休伦湖
解: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该湖泊位于西伯利亚地区。
故选:C。
19.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
A.印度半岛
B.中南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亚平宁半岛
解:世界上最大的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它从中东向东南方伸入印度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故选:C。
20.下列描述不属于亚洲河网分布特点的是(  )
A.大河多发源于大陆内部
B.河网呈放射状
C.河流流向自西向东
D.内流区面积广大
解: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大陆内部,河网呈放射状,流向是自西向东,外流区面积广大。根据题意。
故选:D。
21.北半球的寒极是(  )
A.奥伊米亚康
B.漠河镇
C.摩尔曼斯克
D.乌兰巴托
解:北半球的寒极是俄罗斯境内的奥伊米亚康,曾观测到﹣71℃的低温纪录,世界寒极是南极洲。
故选:A。
22.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主要分布着(  )
A.热带沙漠气候
B.极地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两种。其中苔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北冰洋沿岸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地区。
故选:B。
23.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其中的分布最广的气候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解: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这里有降水丰沛的世界“雨极”,也有终年滴水不下的干旱地带。总体上看,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泛。
故选:A。
24.下列地理事物既是亚洲之最又是世界之最的是(  )
A.最长河流﹣﹣长江
B.最深湖泊﹣﹣贝加尔湖
C.最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D.最大高原﹣﹣青藏高原
解: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故A错误;
世界最深湖泊是贝加尔湖,位于亚洲,故B正确;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故C错误;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故D错误。
故选:B。
二.解答题
25.阅读“亚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纬度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 东半球 (东、西半球)和 北 半球(南、北半球)。
(2)C 非 洲,D 北美 洲,E 大洋 洲。
(3)F 太平 洋,G 印度 洋,H 北冰 洋。
(4)亚洲与北美洲以 白令 海峡为界。
(5)亚洲与欧洲以 乌拉尔 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黑 海和 土耳其 海峡为界。
解:读图分析可知:
(1)从经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根据位置和轮廓形状可知,C是非洲,D是北美洲,E是大洋洲。
(3)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F太平洋、H北冰洋和G印度洋。
(4)亚洲与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
(5)亚洲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
故答案为:
(1)东半球;北;(2)非;北美;大洋;(3)太平;印度;北冰;(5)白令;(6)乌拉尔;黑;土耳其。
26.读“亚洲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东面濒临 太平 洋.
(2)写出图中字母与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① 乌拉尔山脉 ,② 喜马拉雅山 ,半岛③ 阿拉伯半岛 ,④ 印度半岛 岛屿⑤ 斯里兰卡岛 ,⑥ 台湾岛 ,
河流
B 叶尼塞河 ,E 长江 平原
A 西西伯利亚 ,J 东北平原 .
(3)A、B、C三条河流注入 北冰 洋,D、E、F三条河流注入 太平 洋,G、H两条河流注入 印度 洋.可见亚洲的河流呈 辐射 状流向周边的海洋,这反映出亚洲大陆地势的特点是 中部高,四周低 .
解:(1)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
(2)图中①乌拉尔山脉,②是喜马拉雅山,③是阿拉伯半岛,④是印度半岛,⑤是斯里兰卡岛,⑥是台湾岛,B是叶尼塞河,E是长江,A是西西伯利亚,J是东北平原.
(3)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所以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条河流注入北冰洋,D、E、F三条河流注入太平洋,G、H两条河流注入印度洋.
故答案为:(1)太平;(2)乌拉尔山脉;喜马拉雅山;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台湾岛;叶尼塞河;长江;西西伯利亚;东北平原;(3)北冰;太平;印度;辐射;中部高,四周低。
27.(10分)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序号 ⑧ 所代表的 温带大陆性 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
(2)由于亚洲中部 海拔高 ,形成序号⑨所代表的高原山地气候.
(3)序号⑥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是 C 
A.炎热干燥
B.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高温多雨
D.冬暖夏凉.
解:(1)图中①是热带沙漠气候,②是地中海气候,③是寒带气候,④是热带季风气候,⑥是热带雨林气候,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⑧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
(2)由于亚洲中部海拔高,有著名的青藏高原,形成序号⑨所代表的高原山地气候.
(3)图中⑥是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
故答案为:(1)⑧;温带大陆性;(2)海拔高;(3)C.
28.(10分)图为”北美洲的位置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描述北美洲的海陆位置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连 。
(2)北美洲大部分位于五带中 北温带 ,判断依据是 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
(3)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①是 巴拿马运河 。
(4)密西西比河的流向是 自北向南 ,由此判断美国中部的地势特点是 北高南低 。
(5)读图北美洲的西部的地形类型是以 山地 为主。
解:读图分析可知:
(1)从海陆位置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连。
(2)从纬度位置看,北美洲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地区。
(3)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①是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由此判断美国中部的地势北高南低。
(5)北美洲的西部为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地形以山地为主。
故答案为:(1)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连;(2)北温带;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3)巴拿马运河;(4)自北向南;北高南低;(5)山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