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5 22:5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部编版)
一、填空题
1.按要求完成练习。
(1)本课中与下图描绘的画面相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本课中,展现孩子们敲冰自娱、意趣盎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由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想象到孩子们弄冰时由“________”转为“________”的情绪变化过程。
2.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童年里有诗词,诗词里有图画:从“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仿佛能看到小孩子趴在溪边剥莲子吃的画面。
(2)童年里有诗词,诗词里有声音:从“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仿佛能听到风吹过耳畔的声音。
(3)童年里有诗词,诗词里有气味:从“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仿佛能闻到菜花散发出来的清香。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诗句中的“衔”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的情景。
(2)诗句中“________”与“草满池塘”结构相同,对仗工整。
(3)下面与这样的短语构成方式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昼出耘田 B.金盆脱冰唱 C.鸟鸣深山 D.人比花娇
4.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天刚刚 pò xiǎo(______),勤劳的农民伯伯就已经开始 yún tián(______)了,cǎi sāng(______)的姑娘也开始忙碌起来。
5.判断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请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稚子zhuī(______) 玉磬qìng(______) 寒漪qí(______) 水满陂pō(______)
二、选择题
6.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把麻搓成线) B.也傍桑阴学种瓜(山阴)
C.敲成玉磬穿林响(一种打击乐器) D.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三、书面表达
7.小练笔。
《村晚》中描绘了乡村牧童骑牛晚归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天真可爱的牧童怡然自得的状态。读完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你根据提示,发挥想象写一写。
夕阳西下,几头黄牛从远处缓缓走来,还时不时传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8.“供”在诗中读____,意思是________。“供”在“供不应求”一词中读____,意思是____(①供给,供应;②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③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
9.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____、____;从“____”和“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____之情。
10.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对话。
孩童甲(挠挠头):大人们这么忙,可我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搓麻线,怎么办呢?
孩童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童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童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本诗写了大人辛勤劳作,孩子也从小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场面。 (______)
②农村的孩子们从小看父母劳动,耳濡目染,也学着种瓜,体现了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 (______)
③古诗写孩子们学大人种瓜,主要是为了表现孩子们很调皮。 (______)
参考答案
1.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得意 懊恼
2.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3.落日挂在山头 山衔落日 C
4.破晓 耘田 采桑
5.zhì √ yī bēi
6.B
7.示例:阵阵笛声。那笛声时有时无,忽长忽短,是谁在吹笛呢?原来是放牛归来的牧童。瞧,他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把斗笠随意放在胸前,跷着二郎腿,不时地晃两下,任凭牛儿驮自己回家。他吹着手中的短笛,却听不出是什么曲调。太阳的余晖洒在牧童的身上,黄牛驮着他渐渐远去了,只有那笛声依然不成曲调地回荡在空中……
8.gòng 从事 gōng ①
9.耘田 绩麻 昼 夜 赞美
10. 猛地拍手 啊,对了,我们可以去学种瓜呀! 绽开笑容 嗯,我爷爷种瓜的本领可高了,我看过他种瓜。 拉起伙伴的手 走,我们到那边的桑树下种瓜去。
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