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观潮[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1-18 10: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潮》课堂教学实录
1、 检查复习
同学们好!商议捷克我们离哦阿姐了钱塘潮的形成及其成荫,并借助了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疏通了课文,了解了文意。现在就让老师来检查我们同学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出示投影)。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②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③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④吴儿善泅者,皆披发文身。
(学生齐声回答,老师给予肯定)
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②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
(请两位同学回答,并提醒学生注意直译与意译。)
2、 研读课文:
我们大家从查阅的资料中之道:钱塘江大潮历来为浙江胜景之一,素有“壮观天下无“之美誉,八百多年前的文学家周密虽身为文人,却似一个技艺高超的摄影师,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亲临其境,替我们摄取了若干精彩画面,美轮美奂,给我们以精彩享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它贴近它,来感同身受。
1、 首先请全体同学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语言转化为形象,去品味语言感受形象,接受美的熏陶。不过在朗读之前,想请同学说说朗读是要注意哪些事项?
学生:语音的轻重,语气的抑扬顿挫,语速的缓急。
学生:注意节奏,读出音乐美。
学生:如能融入自己的感情,将会声情并茂。
(学生掌声。 很好!同学们深知朗读的要领。下面请同学们遵循要领齐读全文。)
2、 出示投影:文章题目叫《观潮》,请问作者亲临现场观到哪些富有魅力的画面?每幅画面的特点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
学生:江潮图 雄伟壮观
演习图 紧张激烈
学生:弄潮图 精彩热烈
观潮图 繁华热闹
作者用自己的天才之笔描绘了潮来潮涌之景。接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江潮图:喜欢的语句请大声读,不欣赏的语句低声读,读完之后请对自己欣赏的句子进行点评。
(方法知道:可做旁批,记录点滴感悟;可联想分析,由此及彼;可理性探究,可对比解剖。)
学生交流:
学生:“仅如银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远眺时海潮的形态、颜色、光泽。
学生:“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城”“岭”二字表现了潮水渐进时潮头之高大,如坚固的城墙,高耸的山岭扑面而来,其形状、态势让人心惊;“玉”“雪”则写出了潮水翻涌,洁白如雪,晶莹如玉的浪花状貌,给人以美而壮观之感。
学生:由“吞天沃日”想到《三峡》中“隐天蔽日”一词,但“隐天蔽日”一词却不可替换该词。原因为:“隐”“蔽”两字只表现将天空太阳遮掩住,虽也能突出水势之猛,但偏于静态描绘,。“吞”“沃”则写出了潮头的翻腾击卷,仿佛能将广袤无垠的天空包孕于口,似乎敢与太阳直射大地的万丈光焰相抗衡,直上九霄冲荡日头,具有动感之美。故“吞天沃日”比“隐天蔽日”更胜一筹。
好!刚才听了同学们精彩的解读,相信每位同学对该文了解都更进了一层。下面请同学从本文内容上和解读方法上小结一下。
学生:(从内容上小结)作者从四个方面:形、声、色、势描摹了潮来之状。
学生:(丛学法上小结)抓住修辞手法和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和形容词去体味语言。
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江潮土,其同学闭着眼睛一边听读一边想象,再次感受潮涌之壮美。
学生齐声朗读江潮图。
在同学们的琅琅读书声中,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作者用他神来之笔让在座的每一位沐浴在自然伟力美之中。其实,自然是伟大的,我们不可否认,但人类的活动才是这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这不,你看水军演习图,不正以它强大的人的精神美震撼着你呢。不信,请读——(学生齐声朗读演习图)
提问:请以“我看到一场——的水军演习图”答问,并在文中找到信息来源。
(学生思考探讨交流)
学生:我看到一场紧张激烈的水军演习图。
学生:我看到一场扣人心弦的水军演习图。
学生:我看到一场船只多、撤退迅速的水军演习图。
学生:我看到一场阵势变化多端士兵作战骁勇的水军演习图。
(请一位同学用一句完整的话语小结一下自己看到的水军演习图。)
学生:我看到一场船只多、阵势变化多端、士兵作战骁勇、声势浩大、战斗激烈、让人回味无穷的水军演习图。
教师小结:如果说海潮土以自然之壮美征服了我们,那么演习图则以人类与自然搏斗中的勇敢、自信的精神之美震撼着我们。此段读来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如此之魅力请问得力于什么?
学生:作者精彩的描绘
学生:作者观察仔细、描摹准确及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度:俗话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自然斗其乐无穷,在搏斗中显豪情,展壮志。吴中健儿目睹了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当然不甘示弱,为我们上演了一出弄潮大献技的表演。
(指名学生朗读弄潮图)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幅画面在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批发文身”富有地方色彩,彰显了野性,张扬了勃发的生命力。
学生:“争先鼓勇,溯迎而上”体现了吴中健儿面对强劲狂暴的潮头毫无惧色,尽显豪气冲天的英雄本色。
提问:如果你是观潮表演的现场直播主持人,请根据此段内容传递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向观众介绍并评述的所见所闻。
学生: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准时收看今天的节目。我是主持人某某某。我现在所亲临的现场是钱塘江的江岸上。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一场精彩绝伦的弄潮表演。我身后有数百位吴中健儿在江岸上做着准备。你看,他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准备在潮头上一展他们的风采。好!请观众们注意了,比赛开始了。你看他们个个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各种各样的彩纹,手拿彩旗,在万仞高的巨浪中时隐时现,迎着潮水奋勇向前,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看,他们翻腾着身子,变幻着各种姿态,如履平地,身轻如燕,让人目瞪。再看看他们手中的彩旗,没有被水沾湿一点,就让人口呆了。观众朋友们,在惊涛骇浪中,你是否感受到了男儿本色?此时此刻,目睹此人此景,我们是不是该为这些吴中健儿的惊人勇气和高超的技艺叫绝呢?至少我是的!
教师小结:吴中好男儿上演的精彩绝伦的弄潮表演在作者精彩的描绘中,我们可爱的主持人精彩的讲解中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过渡:文章的内容到这里似乎结束了,因此有人说第四段内容纯属多余,你的意见如何呢?
(学生探究交流)
学生:第四段内容涉及到人多,物价上涨,席地不容闲,突出了人们观潮热情之高,故此段内容不可没有。
学生:本文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烘托出江潮之壮美、表演之精彩,故说它纯属多余乃无稽之谈。
教师小姐:如果说江潮图是一道自然景观的话,那么演习图、弄潮图及观潮图可视作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辉映成趣,更增添了文章的美感,从而突出了人在与自然搏斗中的拼搏精神。
3、 知识积累:
过渡:钱塘江潮来之状,吴中健儿弄潮之势,给予文人墨客之灵感,激起他们创作之冲动,所以从古至今描绘潮水的诗词句多不胜数,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来的诗歌词句拿出来共享:
百里闻雷震,惊清来似雪。 ——孟浩然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滩似雪堆。——刘禹锡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
4、 能力延伸训练:
下面是一首描写钱塘潮的词,请同学们发挥想把它改写为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以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寒,梦觉尚心寒。
注释:
1、 觉:觉醒。
2、 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3、 弄潮儿:指钱塘江畔观潮时踏潮献技的人,他们都年轻力壮,善于泅水。
改写要求:
1、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
2、 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
3、 抓主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