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弹力-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试题精选(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2 弹力-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试题精选(附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2-24 19:4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2 弹力 同步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所受到的力不属于弹力的是(  )
A. 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B.弦对箭的推力
C.竹子对熊猫的拉力 D.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力
2.木块静止在地面上,受到地面支持力的作用,产生该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
A.木块的形变 B.地面的形变
C.木块和地面的形变 D.木块的分子间存在斥力
3.对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认识与使用中,错误的是(  )
A.它的分度值是0.04N
B.测量本张问卷的重力,指针将指在“1.0”的刻度线上
C.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其实就是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D.测量前,必须把它的指针调到零刻线上
4.如图所示的三个图中,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关于这三个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B.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C.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D.甲、乙、丙三球都只受一个弹力的作用
5.如图所示,小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弹力作用,对于该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发生拉伸形变
B.弹簧发生压缩形变
C.该弹力是小物块形变引起的
D.该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墙壁
6.下列结果不是由弹力产生的是(  )
A.乒乓球落地后能被弹起
B.装有弹簧的门被推开,放手后会自动关上
C.玩具手枪将“子弹”射出去
D.将磁铁靠近铁钉,铁钉被吸过来
7.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右端与一金属小球连接,O点是弹簧为原长时小球的位置。现对小球施加一外力压缩弹簧使小球到达A点,然后释放小球,小球将在AB之间做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小球
B.弹簧的形变为弹性形变
C.在金属球由O向A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由O指向A
D.在金属球由O向B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大小不变
8.下列关于弹力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叠书放在桌面上,我们没有观察到桌面有什么变化,因此桌面没有产生弹力
B.风将树枝吹得弯曲,因此树枝产生弹力
C.磁铁将一铁片吸得弯曲,但磁铁未与铁片接触,因此铁片不产生弹力
D.将一块正方体的橡皮泥捏成一个小兔子形状,因为橡皮泥的形状发生改变,所以小兔子有弹力
9.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没感到太费力,可是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就感到越费力。这是因为(  )
A.弹簧受到拉力会发生弹性形变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C.在弹性限度范围内,物体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0.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
B.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指针
C.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零刻度和最大刻度,其余刻度线按比例均分
D.用不同的橡皮筋做成的测力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可能都不同
11.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图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l;并处于静止状态;图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并处于静止状态;图③中弹簧的左端挂一小物块,物块在粗糙的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3.则Xl、X2、X3的大小关系是(  )
A.X1<X2,X2>X3 B.X1<X2,X2<X3
C.X1=X2,X2>X3 D.X1=X2,X2=X3
12.如图所示,关于弹簧测力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表示它的型号
B.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分别是0~5 N和0.2 N
C.已调好“0”点的弹簧测力计可以上下颠倒过来使用
D.在月球上,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13.下列现象中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的是(  )
A.弹簧拉力器被拉开 B.撑杆跳运动员将杆压弯
C.橡皮泥上留下指印 D.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
14.如图甲所示,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2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若将该弹簧测力计左端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一个2N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该是(  )
A.0 B.2N C.4N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5.如图所示,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是   N;分度值是   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N。
16.中国跳水队被称为“梦之队”,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跳板由于发生   (填“弹性”或“塑性”)形变,产生的   力使运动员的   (填“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7.由高性能复合材料制成的撑杆,是决定撑杆跳高胜负的重要因素,因此制造撑杆的材料应具有较小的密度和较好的   性。如图所示,运动员刘飞亮压杆腾空时撑杆弯曲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8.学校科技节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成弹簧测力计,他们选了甲,乙两种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图象中只有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选填“甲”或“乙”)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9.小盛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装置有:弹簧、钩码、铁架台等器材),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没有挂钩码时,在纸上画下弹簧下端的位置标记,之后每挂上一个钩码作一个标记,并将数据记录下来。实验中所使用的钩码上面标有“50g”字样。
实验次数 0 1 2 3 4 5 6 7
钩码数 0 1 2 3 4 5 6 7
弹簧长/cm 15 16.1 17.2 18.3 19.4 20.5 22.9 22.9
(1)实验中弹簧受力变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分析归纳法 B.提出假设 C.提出问题 D.理论推导 E.实验研究 F.得出结论。
你认为“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四个有用的步骤是   (填字母)。
(2)当挂4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是   cm。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6、7两次实验中弹簧的长度没有变化,这是因为   (填下面的选项)
A.弹簧太硬了
B.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
C.所挂钩码太轻
(4)小盛知道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后,想把此弹簧改装成一个弹簧测力计。于是她在弹簧的   (填“上端”或“下端”)安装了一个指针,并在弹簧后面纸上的刻度旁边标示读数,则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至   N。
(5)在一定范围内,该弹簧所受的拉力F与伸长量△L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   。
(6)当在弹簧上挂一个物体后弹簧的长度是20cm,那么该物体的重力是   N。
20.如图1所示,是研究竖直悬挂的弹簧发生形变与外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弹簧下挂一只钩码受到的外力是0.5N,实验获得的数据记录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悬挂钩码数/只 0 1 2 3 4 5
弹簧总长度/cm 6.00 6.80 7.60 8.40 9.20 10.00
(1)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弹簧形变大小是用   表示的。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弹簧每受到1N的外力,弹簧伸长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3)画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外力的关系图(图2)。
7.2 弹力 同步试题精选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所受到的力不属于弹力的是(  )
A. 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B.弦对箭的推力
C.竹子对熊猫的拉力 D.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力
解:
A、运动员压跳板,使跳板变弯,跳板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弹力,故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拉开弓,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弦对箭的推力是弹力,故B不符合题意;
C、熊猫向下拉竹子,竹子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竹子对熊猫的拉力是弹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不是弹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木块静止在地面上,受到地面支持力的作用,产生该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
A.木块的形变 B.地面的形变
C.木块和地面的形变 D.木块的分子间存在斥力
解:木块静止在地面上,由于木块有重力,因此会对地面产生压力,从而使地面发生弹性形变。而地面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弹力就是木块受到的支持力,因此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地面的形变。
故选:B。
3.对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认识与使用中,错误的是(  )
A.它的分度值是0.04N
B.测量本张问卷的重力,指针将指在“1.0”的刻度线上
C.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其实就是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D.测量前,必须把它的指针调到零刻线上
解:
A、由图可知,测力计表盘上0~0.2N之间有5个小格,则分度值为0.04N,故A正确;
B、问卷的重力很小,远远的小于1N,所以测量本张问卷的重力,指针不可能指在“1.0”的刻度线上,故B错误;
C、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测力计对物体有拉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测力计拉物体的力,则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其实就是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故C正确;
D、每次使用弹簧测力计是都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不在零点的就要校零,故D正确。
故选:B。
4.如图所示的三个图中,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关于这三个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B.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C.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D.甲、乙、丙三球都只受一个弹力的作用
解:
A、甲球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地面给它的弹力两个力,斜面没有给其弹力,如果有的话球不会静止,故A错误。
B、乙球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地面给它的弹力两个力,与乙接触的球不会给乙弹力,如果有的话乙球不会静止,故B错误。
CD、丙球受重力,圆面给它的指向圆心的弹力和与它接触的小球给它的沿他们圆心连线向左的弹力,如果它接触的小球不给它沿他们圆心连线向左的弹力的话它不能保持静止状态。故丙球受两个弹力的作用,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5.如图所示,小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弹力作用,对于该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发生拉伸形变
B.弹簧发生压缩形变
C.该弹力是小物块形变引起的
D.该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墙壁
解:由题意小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弹力作用可知,弹簧发生拉伸形变,弹力是由于弹簧被拉伸要恢复原状而引起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下列结果不是由弹力产生的是(  )
A.乒乓球落地后能被弹起
B.装有弹簧的门被推开,放手后会自动关上
C.玩具手枪将“子弹”射出去
D.将磁铁靠近铁钉,铁钉被吸过来
解:
A、乒乓球落地后,乒乓球发生弹性形变,由于乒乓球要恢复原状,因此产生弹力,故A不符合题意;
B、装有弹簧的门被推开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放手后弹簧要恢复原状,对门产生弹力,门会自动关上,故B不符合题意;
C、玩具弹簧手枪中的弹簧被压缩,松手后,弹簧要恢复原状对子弹施加一个弹力,将“子弹”射出去,故C不符合题意;
D、将磁铁靠近铁钉,铁钉被吸过来,是由于磁力的作用,磁铁并没有发生形变,不是由弹力引起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右端与一金属小球连接,O点是弹簧为原长时小球的位置。现对小球施加一外力压缩弹簧使小球到达A点,然后释放小球,小球将在AB之间做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小球
B.弹簧的形变为弹性形变
C.在金属球由O向A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由O指向A
D.在金属球由O向B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大小不变
解:A、弹簧对小球的弹力是弹簧形变引起的,故此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故A错误;
B、弹簧的形变能够恢复原状,故此形变为弹性形变,故B正确;
C、在金属球由O向A运动的过程中,弹簧被压缩产生弹力,故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由A指向O,故C错误;
D、在金属球由O向B运动的过程中,弹簧被拉长,形变变大,故弹簧的弹力逐渐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8.下列关于弹力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叠书放在桌面上,我们没有观察到桌面有什么变化,因此桌面没有产生弹力
B.风将树枝吹得弯曲,因此树枝产生弹力
C.磁铁将一铁片吸得弯曲,但磁铁未与铁片接触,因此铁片不产生弹力
D.将一块正方体的橡皮泥捏成一个小兔子形状,因为橡皮泥的形状发生改变,所以小兔子有弹力
解:A、将一叠书放在桌面上,桌面由于受到压力而发生微小形变,产生弹力,故A错误。
B、风将树枝吹得弯曲,树枝发生弹性形变,因此树枝产生弹力,故B正确。
C、磁铁将一铁片吸得弯曲,此时肯定是有别的物体阻挡铁片向磁铁靠近,使铁片发生弹性形变,故铁片产生弹力,故C错误。
D、将一块正方体的橡皮泥捏成一个小兔子形状,因为橡皮泥发生的是塑性形变,故小兔子没有弹力,故D错误。
故选:B。
9.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没感到太费力,可是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就感到越费力。这是因为(  )
A.弹簧受到拉力会发生弹性形变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C.在弹性限度范围内,物体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
因为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俩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弹簧伸长的就越长,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对手的拉力也就越大,所以会感到越费力,物体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故C正确。
故选:C。
10.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
B.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指针
C.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零刻度和最大刻度,其余刻度线按比例均分
D.用不同的橡皮筋做成的测力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可能都不同
解:
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根据所用器材可知,牙膏盒平整可以在上面标注刻度;回形针在橡皮筋的下部,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测力计的指针;钩码上标有质量的数值,且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故可以用钩码拉伸皮筋标注刻度,在弹性限度内,可以用钩拉伸橡皮筋标注零刻度和最大刻度,其余刻度线按比例均分,超过了弹性限度,则测力计无法准确测量拉力;橡皮筋的材料、粗细都影响着测力计的量程,所以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不相同,故ABD正确,C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11.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图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l;并处于静止状态;图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并处于静止状态;图③中弹簧的左端挂一小物块,物块在粗糙的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3.则Xl、X2、X3的大小关系是(  )
A.X1<X2,X2>X3 B.X1<X2,X2<X3
C.X1=X2,X2>X3 D.X1=X2,X2=X3
解:用大小均为F的拉力作用在弹簧秤的右端,弹簧测力计受到了一对平衡力,无论弹簧的左端情况怎样,弹簧受的是平衡力,它两端的拉力总相等。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三个弹簧的伸长量相同。
故选:D。
12.如图所示,关于弹簧测力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表示它的型号
B.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分别是0~5 N和0.2 N
C.已调好“0”点的弹簧测力计可以上下颠倒过来使用
D.在月球上,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解:
A、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表示它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并非表示弹簧测力计的型号,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为5N,量程是0~5N;一大格(1N)分成5份,分度值为0.2N,故B正确;
C、已调好“0”点的弹簧测力计不能上下颠倒过来使用,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不会为零,因为弹簧由于自身的重力就会伸长而显示自身的重力,故C错误;
D、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工作的,在月球上,还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13.下列现象中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的是(  )
A.弹簧拉力器被拉开 B.撑杆跳运动员将杆压弯
C.橡皮泥上留下指印 D.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
解:
A、被拉开的弹簧拉力器,能恢复原状,是弹性形变,故A不符合题意;
B、撑杆跳运动员将杆压弯,撑杆能恢复原状,是弹性形变,故B不符合题意;
C、橡皮泥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故C符合题意;
D、跳板被压弯后,能恢复原状,是弹性形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如图甲所示,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2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若将该弹簧测力计左端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一个2N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该是(  )
A.0 B.2N C.4N D.无法判断
解:弹簧测力计平衡时,其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力,无论时一端固定拉另一端,还是两端同时拉,其效果是相同的。由题意知,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受到了2N的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
故选:B。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5.如图所示,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是 5 N;分度值是 0.2 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3.2 N。
解:
读图可知,弹簧测力计最大测量值是5N,其测量范围为0~5N;1N被分成了5等份,所以分度值是0.2N;
指针在3N下第一个格,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N+0.2N=3.2N。
故答案为:5; 0.2;3.2。
16.中国跳水队被称为“梦之队”,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跳板由于发生 弹性 (填“弹性”或“塑性”)形变,产生的 弹 力使运动员的 运动状态 (填“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解:跳水运动员压跳板的力使跳板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产生弹力;在跳板弹起过程中,弹力的作用效果使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弹性;弹;运动状态。
17.由高性能复合材料制成的撑杆,是决定撑杆跳高胜负的重要因素,因此制造撑杆的材料应具有较小的密度和较好的 弹 性。如图所示,运动员刘飞亮压杆腾空时撑杆弯曲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
解:撑杆在撤去外力作用时,能很好的恢复原状,物体具有的这种性质是弹性。
运动员压杆腾空时,压力改变了撑杆的形状,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弹性;形状。
18.学校科技节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成弹簧测力计,他们选了甲,乙两种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图象中只有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乙 ;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甲 。(选填“甲”或“乙”)
解:
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拉力作用下,甲的伸长量大,弹簧较灵敏,可以用来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
在相同拉力作用下,乙的伸长量小,劲度系数较大,适合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
故答案为:乙;甲。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9.小盛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装置有:弹簧、钩码、铁架台等器材),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没有挂钩码时,在纸上画下弹簧下端的位置标记,之后每挂上一个钩码作一个标记,并将数据记录下来。实验中所使用的钩码上面标有“50g”字样。
实验次数 0 1 2 3 4 5 6 7
钩码数 0 1 2 3 4 5 6 7
弹簧长/cm 15 16.1 17.2 18.3 19.4 20.5 22.9 22.9
(1)实验中弹簧受力变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
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分析归纳法 B.提出假设 C.提出问题 D.理论推导 E.实验研究 F.得出结论。
你认为“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四个有用的步骤是 C、E、A、F (填字母)。
(2)当挂4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是 4.4 cm。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6、7两次实验中弹簧的长度没有变化,这是因为 B (填下面的选项)
A.弹簧太硬了
B.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
C.所挂钩码太轻
(4)小盛知道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后,想把此弹簧改装成一个弹簧测力计。于是她在弹簧的 下端 (填“上端”或“下端”)安装了一个指针,并在弹簧后面纸上的刻度旁边标示读数,则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至 2.5 N。
(5)在一定范围内,该弹簧所受的拉力F与伸长量△L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 F=0.45N/cm×△L 。
(6)当在弹簧上挂一个物体后弹簧的长度是20cm,那么该物体的重力是 2.25 N。
解:(1)实验中弹簧下面悬挂钩码时,对弹簧产生拉力,弹簧变长,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结论;在本实验中,所涉及的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环节,实验环节,分析实验结果环节以及最终的得出结论环节,故以此采取的有用步骤为C、E、A、F;
(2)没有挂钩码时,弹簧的原长为15cm,挂了4个钩码之后,弹簧的长度为19.4cm,弹簧的伸长量△L=L后来﹣L原来=19.4cm﹣15cm=4.4cm;
(3)由表中数据可知每增加1个钩码时,弹簧伸长1.1cm,弹簧的伸长跟拉力成正比,但是当拉力增大到6个和7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不成正比,说明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故B正确;
故选:B;
(4)在弹簧的下端安装指针,并在弹簧后面纸上的刻度旁边标示读数,这样就制成了弹簧测力计;由(3)知,当挂6个钩码和7个钩码时,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因此弹簧测力计最多只能承受5个钩码,则最大测量值为:F=G=mg=0.05kg×10N/kg×5=2.5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至2.5N;
(5)1个钩码的重力为G=mg=0.05kg×10N/kg=0.5N,由表中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每增加1个钩码,弹簧伸长1.1cm,因此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为,所以在一定范围内,该弹簧所受的拉力F与伸长量△L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F=k×△L=0.45N/cm×△L;
(6)当在弹簧上挂一个物体后弹簧的长度是20cm,则弹簧的伸长量为△L=20cm﹣15cm=5cm,由(5)知,弹簧所受拉力F=0.45N/cm×5cm=2.25N,物体的重力与弹簧拉力相等,故物体重2.25N;
故答案为:(1)形状 C、E、A、F;(2)4.4;(3)B;(4)下端;2.5;(5)F=0.45N/cm×△L;(6)2.25;
20.如图1所示,是研究竖直悬挂的弹簧发生形变与外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弹簧下挂一只钩码受到的外力是0.5N,实验获得的数据记录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悬挂钩码数/只 0 1 2 3 4 5
弹簧总长度/cm 6.00 6.80 7.60 8.40 9.20 10.00
(1)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弹簧形变大小是用 弹簧的伸长量 表示的。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弹簧每受到1N的外力,弹簧伸长 1.6cm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在一定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到的外力成正比 。
(3)画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外力的关系图(图2)。
解:(1)分析题目可知,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故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且弹簧形变大小是用弹簧的伸长量表示的;
(2)分析表格中的1、3实验、2、4实验、3、6实验中的数据可知,弹簧每受到1N的外力,弹簧伸长1.6cm。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在一定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到的外力成正比;
(3)据表格中的数据,利用描点连线作图即可,如下图:
故答案为:(1)刻度尺;弹簧的伸长量;(2)1.6cm;在一定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到的外力成正比;(3)见上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