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课件(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课件(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4 20:3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选修——古代诗歌部分
学习工具——选修教材
练习册《绿色通道》
笔记本
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歌的主旨。
2.学习诗歌运用多种技巧表现主题的方法。
1、以意逆志
意——一般认为是读者之意
志——作者或作品所表达的原意
逆——迎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
总之,以意逆志——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从而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
2、知人论世——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其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祖籍山西太原,出生于河南新郑。
他在《与元九书》中自述其作诗的经历,曰:“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
诗歌分四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杂律。  
知人论世
  
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前期: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主要是“兼济天下”。作品以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秦中吟》。
  2.后期: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后又被诽谤:母亲看花坠井而死,他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以此被贬江州。从此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45岁时写《琵琶行》。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他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据说,他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其名,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最大的文学成就——倡导新乐府运动
中唐诗歌流派
形式:即事名篇,采用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用古乐府名称
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政的作用
诗人:白居易、元稹等
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
诗歌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
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
吊白居易 唐宣宗
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长恨

歌——歌行体是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歌行体古诗具有以下特点:
①篇幅可短可长;
②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
③声律、韵脚比较自由;
④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
⑤通常用“歌”“行”“歌行”命名。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作品研读
1、《长恨歌》是长篇叙事诗,若按照情节的发展划分,全诗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叙述了什么内容?
作品研读
以“安史之乱”为界,将全文分为以下三层:
1、李杨相爱
2、安史之乱(马嵬之变)(“渔阳”-“相和流”)
3、李杨共恨
第一部分研读
2、本诗中心是“歌长恨”,为何从“重色”说起并极力铺写和渲染?
第一部分研读
重色

)色

)色(马嵬之变)




)色
  杨玉环入宫的史实
16岁
→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王妃
21岁→
见玄宗
为女道士
27岁

册为贵妃
龙池(李商隐)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别疏汤泉,诏赐藻莹,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光彩焕发,转动照人。
——陈鸿《长恨歌传》
第一部分研读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登徒子好色赋》宋玉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qiú)蛴(qí),齿如瓠(hù)犀(xī);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第一部分研读
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古诗中描写爱情的角度和词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
得:泛指对财货、名誉、地位、美色等的贪欲。
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
“赐浴”、“侍宴”、“三千宠爱在一身”
    ——人之常情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迷恋美色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艺术夸张
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
杨家显贵
父亲→齐国公
母亲→凉国夫人
哥哥→殿中少监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大姐→韩国夫人
三姐→虢国夫人
八姐→秦国夫人
杨家显贵
京城歌谣:
“生女勿酸悲,
  生男勿喜欢”
 “男不封候女作妃,
  看女却为门上楣”
第二部分研读
安史之乱(马嵬之变)
天宝十四载(755)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
讨伐杨氏以清君侧
陕西马嵬驿
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
时38岁
 已追随皇帝17年
第三部分研读
分层:玄宗思妃
仙山传情
重色-寻色-迷色-失色—(
)色-(
)色
第三部分研读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结尾的作用:
1、浪漫主义写法,让仙境中的杨贵妃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明皇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主题。
2、以此作结,一方面点明了李杨的天人永隔之恨(遗憾),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自己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有点明题旨的作用(批判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
1.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直接表现“长恨”。
2.借景抒情。(乐景、哀景)
3.运用想象(浪漫主义手法、虚写)
4.对比反衬。
5.时空推移。
安史之乱
李杨共恨
李杨相爱
政治悲剧
爱情悲剧
主题研读
主题探讨
请大家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分析
本诗主题。
李隆基
杨贵妃
恨什么
谁恨
白居易
恨君王不能保红颜,恨晚年孤苦无知己
恨天生丽质终被弃,恨天人相隔两渺茫
恨有情人难成眷属,恨大唐江山好色误


恨君王误国误苍生,恨大错酿成不悔过


恨后世覆辙被重蹈,哀而不鉴恨遗千古
主题研读
主题探讨
1、爱情说:主要表现了李杨之间坚贞的爱情,描写二人死别后绵长的相思之“恨”;
2、讽喻说:主要是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讽喻;
3、双重主题说:前一半着力批判唐玄宗“重色”误国,后一半对李杨爱情大加歌颂。
背景资料
唐玄宗李隆基: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唐玄宗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载(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有爱情的生活是幸福的,
为爱情而生活是危险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