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Ⅱ
第四章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大,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本节为第四单元的第一节,主要分析当代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本章后面几节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做好知识铺垫。
本节理论性较强,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教学时应充分利用相关图片、录像等资料增强感性认识;如有条件,可分小组实地考查家乡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尝试通过集体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适时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一、二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对中学自然、人文地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初步具备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因此,在本节的学习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环境问题的同时,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初步探讨相应对策,从而达到逐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类型,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环境问题的概念、类型,主动探究环境问题成因;
2.通过案例素材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
3.对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分类、成因。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素材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必修Ⅰ中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我们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某要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出现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学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来讨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板书】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类型
【定向自学一】阅读教材,了解概念和分类,回答问题
1、概念: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所有问题。
对点练习1
:
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
B.环境发展的必然
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
2、分类:(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
谈一谈:下列漫画反映了哪一类环境问题?
(
我想有个家
)
点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气物和有和
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例如,工业“三废”;
生态破坏——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
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例如,植被破坏。
【板书】二、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根本成因)
【自主探究一】阅读图表,回答问题,探究成因
(
人类社会
环
境
环
境
物质能量
废弃物
①
②
③
④
)
想一想: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或排放废弃物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吗?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板书】三、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读下图,了解资源消耗状况,并以能源资源为例,谈谈其解决措施(小组讨论)。
(
世界部分矿物耗竭年限预测
)
措施:
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
节能减排;
控制人口数量。
(二)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渡渡鸟
1507年被发现
1681年就灭绝
图表“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栖息地的丧失
32%
60%
外来物种的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请学生阅读教材P89~P90
“渡渡鸟的灭绝”材料,根据材料及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1)画出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原因的对比柱状图。纵轴表示各种原因所占的百分比,横轴表示各种原因。
(2)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可行的措施?
(2)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高达63%;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达60%。
(3)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
③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
④颁布森林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
(三)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读P92课文及P93“活动”思考、讨论
问题1:原因:A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农药、化肥,一方面可直接进入土壤,造成污染;另一方面通过污染大气而间接污染土壤;B人类堆放各种固体废弃物,有毒、有害物质也直接进入土壤;C用被污染的水进行灌溉时也直接对土壤造成污染。
后果:A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在农作物体内积累富集,当人类食用后,危害人体健康;B被污染的土壤会使得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增加,当人们饮用和食用水生生物时,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问题2:危害:土壤中的污染物可以被农作物吸收,并且在农作物体内积累富集,导致农作物病变和质量下降。
问题3: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将危及身体健康。治理土壤污染可采取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净化灌溉水源、发展绿色环保农业等措施。
课堂小节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介绍,由于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和高中地理各章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因此,建议同学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到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上来,实现能运用原来所学的知识,总结概念,归纳类型的学习目的。
教学反思
在实施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如下特征:
第一,新课前的自学导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为下一步教学环节做好知识储备;
第二,为了进一步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第三,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展示了一系列典型的反映环境问题的漫画,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思考,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第四,采用了案例教学。
当然,在完成本节教学之后,经过听课老师的指导以及自我反思,我也认识到了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首先,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参与度。
再次,丰富教学素材。教学中的多媒体素材多为图片、文字材料,若能补充有关环境的视频资料,则能进一步丰富课堂,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第四,提升探究的深度。例如,在探究“能源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措施”时,学生回答到其中一项措施“开发新能源”,那么教师可以追问学生回答:“新能源有哪些?为什么称之为新能源?常规能源又有哪些?”,通过这样的深入探究,能够提升课堂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第五,重视合作探究。学生群体若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既能增进学生之间信息的沟通,又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