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学校2021届高三2月新高考质量检测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 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新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 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王制》中记载∶"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中庸》中则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些材料
A.说明统治者应提高道德修养B. 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C.体现了鲜明的以民为本思想D. 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商君书·农战》中记载∶"圣人明君者,非能尽其万物也,知万物之要也。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如果"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据此可知,商鞅变法
A.首次提出富国强兵B. 主张实行君主专制
C. 加速实现民族融合 D. 以农业发展为要务
3.下表为我国古代部分时期的经济发展概况。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
时期
概 况
魏晋
建康、姑苏一带"姑熟饶旷……良畴美拓,畦畎相望;连宇高瓷,阡陌如绣"。淮水流域著名水利工程有安徽寿县的芍陂,可灌溉良田万余项。荆州和扬州是江南丝织品重要产地
唐朝
江东地区出现了新型耕犁,深耕浅耕,操作自如。水转筒车在南方各地得到使用。扬州是唐代造船业中心,所造船只不仅数量多,而且技术水平高。南方兴起许多都会,商贾如织
宋朝
东南各地均大规模兴修水利。"秧马"是新型插秧工具,省体力,速度快。占城稻引种于江南各地,增加了粮食产量。明州、福州一带,很多"糖霜户"种甘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南方上供的纺织品,在全国所占比例已超过北方
A.商品贸易发展活跃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经济重心南移进程D. 农产品商品化提高
4.唐代科举制度以考查学识为主,认为这样既能"拔人才,治天下,牢笼英彦,消除反侧",又"尊王室,抑豪族,扩大参与藉以教忠。"有的学者评论说∶"至于有唐,一以考试为准绳,而后平民有参与政治之机会,阶级观念赖以破除焉。"这说明唐代科举制
A. 阻断了豪族入仕途径B. 消除了阶级观念和差别
C.避免了割据势力增长D. 起到了稳固统治的作用
5.有学者认为《三国演义》"犹如一个巨大的多棱镜,闪射着多方面的思想光彩,给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们以历史的教益和人生的启示。"这反映出《三国演义》
A. 真实遵循历史发展线索 B. 思想内涵博大而深厚
C.客观再现历史人物生平 D. 歌颂公正无私的美德
6.《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中记载∶山西经济作物的广泛扩种占用了原有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导致该地区对于外地粮食的需求大量增加;苏皖浙三省,年产烟草达73 万担,烟田2303亩。据此
可知,当时的中国
A. 自然经济已经彻底瓦解 B. 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C.农产品商品化水平提高 D. 粮食作物的商品率下降
7.洪秀全在其《天条书》初刻本中引用《诗经》中的"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皇矣上帝,临下有赫";《尚书》中的"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上帝弗顺,祝降时丧";《易经》中的"先代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等。洪秀全征引这些经典意在
A. 为其政权合法性寻找依据 B. 宣传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
C. 借助儒学为皇权统治服务D. 利用传统文化构建人间天国
8.1898年,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训令驻华公使窦纳乐说∶"渤海湾上的均势,由于总理衙门把旅顺口租给俄国而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必须以你认为最有效和最迅速的方式,获得当日本人撤出威海卫后对威海卫的优先占有权,条件必须和给予俄国对旅顺口的条件一样。"据此可知
A. 甲午战后列强在华矛盾得以平衡 B. 英国意在分享列强的侵华成果
C. 英国在华利益遭到其他列强排挤 D. 甲午战后日本成为侵华的主力
9.1937年8月25日,毛泽东提出∶"财政政策以有钱出钱和没收汉奸财产作抗日经费为原则,经济政策是整顿和扩大国防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保证战时生产品的自给;提倡国货,改良土产;禁绝日货,取缔奸商,反对投机操纵。"这一主张
A. 巩固了中共农村革命根据地B. 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巨大变化
C.适应了全国抗日斗争的实际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0.宣传画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以夸张的手法、简洁的笔锋、丰富的寓意,展现着社会主题。下面这幅宣传画创作的主要背景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广泛开展B."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C."大跃进"时期建设热情高涨 D. 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11.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几组数据的统计。由此可推知,中国
1978 年
2006年
国内生产总值
3 645 亿元
21 万亿元
农村人均纯收入
133.7元
4 140元
外汇储备
15 亿美元
1.53 万亿美元
高校毕业人数
16.5 万
377.5万
A.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巨大 B. 城乡经济差距日益缩小
C. 独立国民经济体系形成 D.国民教育体系开始建立
12.亚里士多德坚信幸福和智慧只能从思考中获得,而思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理想社会的公民应注重政治统治的物质前提。由此可知,亚里士多德
A.反对民主政治B.提倡精英政治C.主张人人平等D. 赞同轮番而治
13.恩格斯曾说∶"如果路德新教在德国被镇压,这不仅仅会成为德国人的不幸,而且也会成为全世界的不幸,因为如果这样,欧洲的精神发展会变得无限单调。"恩格斯意在强调宗教改革
A. 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揭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 D.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4.有学者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作 20世纪的开端——这绝不是偶然的,因为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决定了中东欧地缘政治的转型。材料旨在说明一战
A. 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B. 对欧洲民族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C.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D. 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15.1932 年,美国政府采取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这些措施
A. 为新政提供了借鉴 B.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开端
C.是自由主义的表现 D.使美国的经济形势迅速好转
16.霍安·米罗(1893年~1983年)是西班牙著名画家。其绘画作品十分重视色彩、线条、结构等视觉因素,形式完美。在他早期作品中直接以他青少年时代的生活作为想象来源,如下图《耕过的农田》。米罗代表的艺术流派
A.抒发了作者的浪漫情怀 B.强调作品的现实主义原则
C.注重了色彩变化的效果 D.表达了自我梦幻般的想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題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17.[中国古代科技](14分)
材料
中国古代科技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自成体系而且独立性与排外性强,与政治联系密切,以官办为主,形成了大一统的结构体系。在思想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学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在应用上,学术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实用性很强。在研兗方法上,主要采用对传统典藉的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科学实验,轻视对理论的概括和研究。在发展水平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于世界,但在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没有形成近代科学,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遗。
摘编自谭周性《浅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占代科技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8分)
18.【申报》与近代中国】(12分)
材料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它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制响的报纸,是中国近代报纸开端的标志。被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合书"。
在(申报)生存的78年间,除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朝,世界还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四·一二"政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不管其记载是有意还是无意,观点是否客观,公正,但以文字记录下丰富的史料素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1908年连续报道了光绪帝的病情和施治情况、1919年发表了有关巴参和会的文章,都引起了一时轰动。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日方企围控制该报,《申报》拒绝其新闻检查,于1937年12月14日宣布停刊。不久在日军威胁下,《申报》复刊,完全为日军报道部所控制。抗战后,政府以《申报》"附逆"为名,成立申报报务管理委员会,对其实施接管。1949年5月25日,解放军接管上海苏州河南岸市区,中共委派工作组进入报馆。5月27日,《申报》出至第25599号后宣布终刊。翌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兼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申报馆原址上出版第一期。
——摘施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申报》从其创刊到被《解放日报》取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20世纪《申报》报道的一件时事,概括该事件发生的背展及其影响。(8分)
19,「新中国的发展l(12 .分)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习仲勋协助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的探索。(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种勋协助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广东率先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贡献。(6分)
20.【西方思想的兴起与发展】(14分)
材料
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4 分)(要求∶论题合理,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 考查先秦儒学。据材料"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人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知儒家特别强调协调,这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统治者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也无法体现以民为本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故 A、C、D三项错误。
2.D 考查商鞅变法。据材料"圣人明君者,非能尽其万物也,知万物之要也。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如果"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可知,商鞅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故选D项。早在春秋时期的变法中就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C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不符合商鞅变
法实际,故 C项错误。
3.C 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材料反映了魏晋、唐朝和宋朝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的概况,进而反映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故选C项。商品贸易发展活跃和农产品商品化提高,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旨,材料无法体现土地兼并严重,故 A、B、D三项错误。
4.D 考查唐代科举制。据材料可知,前一段材料反映了唐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后一段材料反映了唐朝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二者均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故选D项,排除A、C两项。科举制不可能起到消除阶级观念和差别的作用,故 B项错误。
5.B 考查明清小说。据材料.《三国演义》适合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说明其思想内涵丰富,故选B项。《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不是史书,不可能真实反映历史线索和历史人物生平,故 A.、C两项错误;该书多方面刻画了人物,D项过于偏颇,故排除。
6.C 考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山西和苏、皖等地经济作物的种植概况,考查的主题是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重要表现是农产品商品化水平提高,故选C项。当时的中国自然经济并没有彻底瓦解,故A项错误;材料主题不能体现中国社会性质的重大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粮食作物的商品化水平下降,故D项错误。
7.A 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据材料可知洪秀全利用儒家经典来宣传拜上帝教神权思想,故选A项。材料主要体现利用儒学宣传上帝,并不是宣传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皇权统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要构建人间天国,故 D项错误。
8.B 考查甲午战后列强瓜分中国。据材料"渤海湾上的均势,由于总理衙门把旅顺口租给俄国而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最有效和最迅速的方式,获得对威海卫的优先占有权,条件必须和给予俄国对旅顺口的条件一样。"可知,英国意在租借威海卫,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列强在华矛盾得以平衡,也无法体现英国在华利益遭到其他列强排挤,故A、C两项错误;日本成为侵略中国的主力是在一战期间,故 D项错误。
9.C 考查抗战时期中共经济政策。材料中毛泽东提出的经济政策适应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需要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的形势需要,故选C项。中共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A项错误;1937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
10.C 考查"大跃进"运动。从宣传画上的信息"祖国工业飞跃发展吓得英国胆战心寒"可知,宣传画反映了"大跃进"时期人民建设热情的高涨,故选C项。人民公社主要强调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高,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顺利完成主要指我国工业建设的成就,但当时仍与英国差距悬殊,故B项错误;宣传画中没有关于中美关系的信息,故D项错误。
11.A 考查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材料数据反映了 2006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农村人均纯收入、外汇储备和高校毕业人数都有了大幅增加,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巨大,故选A项。材料数据没有反映城乡经济差距逐渐缩小,故B项错误;形成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故C项错误;国民教育体系开始建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故 D项错误。
12.B 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据材料∶亚里士多德坚信幸福和智慧只能从思考中获得,而思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理想社会的公民应该是有一定物质基础的"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物质基础对于公民智慧的重要作用,而物质和智慧合二为一的多为社会精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主张精英治国,故选B项。亚里士多德不反对民主政治,故 A项错误;古代希腊没有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轮番而治,故 D项错误。
13.D 考查宗教改革的影响。据材料"如果路德新教在德国被镇压……欧洲的精神发展会变得无限单调"可知,恩格斯强
调宗教改革对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D项。宗教改革主要对欧洲产生影响而不是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资本主义发展,故B项错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潮流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故C项错误。
14.B 考查一战的影响。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作 20 世纪的开端——这绝不是偶然的,因为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结果决定了中东欧地缘政治的转型"可知材料强调一战对于欧洲因地缘政治而出现的民族主义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一战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故A项错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信息,故 D项错误。
15.A 考查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1932年美国政府仍然为胡佛政府,但其采取的两大措施;"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和各州提供货款,进行救济;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故选A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开端是 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经济的有限干预,不是自由主义的表现,故C项错误;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没有使美国经济形势迅速好转,故D项错误。
16.D 考查现代主义绘画。米罗为 20世纪画家,其作品以其"青少年时代的生活作为想象来源",再结合其作品耕过的农田》,画面上的景物不规则地排列着,而且物体被分割成小块,把各种构造排列在小格上,由此判断米罗的作品属于现代主义绘画,故选 D项。"抒发作者的浪漫情怀"属于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故 A项错误;"强调作品的现实主义原则"属于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故 B项错误;"注重了色彩变化的效果"属于印象画派的特点,故C项错误。
17.(1)特点∶自成体系,独立性与排外性强;以官办为主;形成大一统的结构体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学化特征非常明显;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实用性强);主要采用对传统典籍的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科学实验与理论研究;古代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没有形成近代科学。(6 分,任答六点即可)
(2)原因∶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耕经济为主;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重人伦轻自然观念的影响。(8 分,任答四点即可)
18.(1)变化∶从一份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商业性报纸,到为日军控制、服务于日本侵华,再到被国民政府接管并为其所用,最后被《解放日报》所取代。(4 分)
(2)时事∶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分)背景;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中国代表与会。在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青岛主权和山东权益的主张,但英、法、美等国操纵着会议,他们无视中国的正义要求,悍然将青岛主权及山东权益交给日本。(3分)影响;巴察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导致了中国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涵盖领域最广的政治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4 分,任答两点即可)
(答案仅做参考,学生可以选择俄国十月革命、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四·一二政变以及日本侵华等事件来组织答案)
19.(1)探索∶经济方面,进行了五年计划建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进行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腾飞;政治方面,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文化方面,提出"双百方针",促进文艺及科研发展。(6分,任答三点即可)
(2)贡献∶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在广东建立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先行一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企业生产效率。(6 分,任答三点即可) 20.示例∶
论题∶欧洲人文主义精神一脉相承。(2 分)
说明∶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智者学派兴起,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严与权威。苏格拉底更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了"认识你自己"和"美德即知识", 14~16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重新打出人文主义的旗号,恢复了人的尊严;之后又出现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极大的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近代科学的兴起.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爆发,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秦、卢梭以及德国思想家康德等人宣扬理性,反对神性,认为人之理性是衡量万物的标准,提出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上升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高度,人文精神从此在西方占据了主导地位。(10分)
总之,西方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了西方的经济形态,经济发展决定了西方人文主义 精神不断继承发展。(2分)
"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学生还可以从局部拟论题,如,近代欧洲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