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
毛泽东是一个伟人,同时也有着凡人的情怀。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新课导入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对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以实际行动热情地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
抗美援朝
资料宝袋
资料宝袋
毛岸英,毛泽东的长子。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进牢房。1936年,他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1946年回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
字词乐园
彭
姓彭
彭德怀
拟
péng
nǐ
造句:彭德怀是我国开国元帅。
拟人
拟定
造句:这个拟人句写得很精彩。
我会认
谋
móu
赴
fù
造句:诸葛亮用计谋战胜了曹操。
赴会
奔赴
造句:这折戏写的是关云长单刀赴会的故事。
字词乐园
计谋
谋略
殊
踌 躇
shū
chóu chú
特殊
悬殊
造句:蜜蜂能逆风飞行,真是很特殊。
踌躇
踌躇不决
造句:爷爷站在田间思索着,踌躇不决。
字词乐园
革
gé
黯淡
黯然
造句:他望着被大火烧过的废墟,黯然神伤。
革命
皮革
造句:为了革命胜利,他宁愿牺牲自己。
字词乐园
黯
àn
zé
péng
nǐ
móu
ruì
泽
彭
拟
谋
瑞
我会写
字词乐园
sǔn
duàn
损
锻
炼
liàn
尊
眷
赴
搞
殊
签
zūn
juàn
fù
gǎo
shū
qiān
我会写
字词乐园
革
gé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半包围结构
彭
泽
炼
殊
签
赴
拟
瑞
眷
锻
搞
生字归类
字词乐园
革
尊
损
谋
独体字
字词乐园
识字方法
加一加:歹+朱=殊
走+卜=赴
字谜识字:
高手。
搞
字理识字:
字词乐园
识字方法
炼
liàn
巧记:拣来火把手快扔。(“拣”扔掉“手”加上“火”。)
注意右边不是“东”。
字词乐园
易写错
眷
juàn
巧记:目前仅存上卷。
是两道“横”。
字词乐园
易写错
处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她是个很容易相处的人。
字词乐园
多音字
chù
chǔ
朝
毛岸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
字词乐园
多音字
灿烂的朝霞映红了天空。
cháo
zhāo
字词乐园
纠错卡片
黯然
拟定
àn
yīn
lǐ
nǐ
奔赴
眷恋
拟定
锻炼
彭德怀
追气球
字词乐园
识字游戏
签字
特殊
毛泽东
马革
尊重
参谋
彭德怀
眷恋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马革裹尸: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文中指把毛岸英的遗骨运回祖国。
造句: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踌躇:犹豫。文中指毛主席是否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犹豫不决。
造句:做事情不能总是踌躇不前。
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概括一下朝鲜发来的两封电报的主要内容。
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消息。
志愿军司令部向毛主席请示:是否把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
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 )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 )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 )。
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抗美援朝
极度痛苦
常人的感情,伟人的胸怀
课堂练习
A.特殊(chú ) 奔赴 眷念 彭德怀
B.踌躇(chú ) 签字 慰问 燃烧弹
C.锻炼(niàn) 永别 似定 中南海
B
一、下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课堂练习
二、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心爱的
无限的
紧锁的
眉头
长子
父爱
黯然的
目光
课堂练习
(????? )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缩的眉头。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话。
(??????)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毛主席站立起来,仰着头,望着天花板。
三、根据课文内容,排列顺序。
2
1
4
3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毛主席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
默读第一部分,说说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探究新知
主席收到了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电报。
探究新知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动作描写。表现了毛主席难以抑制内心极度的悲痛。
反问句。加强语气。表现了主席不愿相信岸英牺牲的事实。
语言描写。主席深情地呼唤儿子的名字,希望他能回到自己身边。
同志们找到毛岸英
去苏联留学
学成回国
去农村锻炼
去抗美援朝
聚少离多
探究新知
句子赏析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感彩更为鲜明。
探究新知
毛泽东是一位( )的父亲。
慈爱
探究新知
反问句: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仿写反问句,并改称陈述句。
陈述句: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默读第二部分,说说主要内容。
主席强忍着悲痛,作出了将岸英葬在朝鲜的决定。
毛泽东的艰难抉择
将岸英的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
将岸英的遗体葬在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
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心理活动。毛主席作为一名父亲,希望能将岸英的遗骨接回国。表现了毛主席和常人一样的慈父情怀。
心理活动
矛盾踌躇
探究新知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写出了毛主席对于真的将爱子安葬在朝鲜的犹豫。
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出毛泽东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
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在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读句子:“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你仿佛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课文用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结尾,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土地上又有何妨。体现毛主席豁达无私、以国家的大局为重的博大胸襟。
语句赏析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探究新知
12年后,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近七十,七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
资料共享
探究新知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主席一家先后牺牲了6位亲人。
如47岁的弟弟毛泽民;28岁的妻子杨开慧;28岁的儿子毛岸英;29岁的小弟毛泽覃;24岁的堂妹毛泽健;19岁的侄儿毛楚雄。
不仅如此,还有5位亲生子女有的下落不明,有的过早夭折……
资料共享
探究新知
学习方法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来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语言描写:“岸英!岸英!”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动作描写:“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
神态描写:“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探究新知
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探究新知
毛泽东,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伟大的领袖,因为他的心里装着是千千万万的父亲。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脉络梳理
接到前线电报——痛失爱子
豁达无私
博大胸襟
青山处处埋忠骨
艰难抉择
回国安葬
葬在朝鲜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主题交流
课文以毛主席的( )变化为线索,记叙了毛主席从知道岸英牺牲时的( )到作出将岸英( )的决定,歌颂了一代伟人( )。
葬在朝鲜
思想感情
悲痛
豁达无私的博大胸怀
战士们一面扑打身上的火焰,一面利用炮弹坑做工事,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拼杀。指导员杨少成子弹打光了,捡起烈士的刺刀冲向敌人。一个美国兵抱住了他的腰,他掏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砸向其脑袋,并拉响了手榴弹,与合围他的六七个敌人同归于尽。共产党员张学荣身负重伤,捡起烈士遗留下的4颗手榴弹,拉开弹弦冲入敌群……
战斗结束后,一营营长王宿启带领战士们上了三连阵地,收殓烈士的遗体。他在阵地上看到: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有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颗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
松骨峰阻击战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2013年,中国与韩国本着友好协商、务实合作的精神,达成了将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还中国的协议。从2014年到2019年,韩方已向中方连续六年移交共599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作业布置
duàn liàn tè shū bēn fù
( ) ( ) ( )
nǐ dìng juàn liàn qiān zì
( ) ( ) ( )
一、看拼音,写词语
锻 炼
特 殊
奔 赴
拟 定
眷 恋
签 字
作业布置
1.“岸英!岸英!”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
2.我们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3.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
不由自主
愿望
二、写出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犹豫
作业布置
三、仿写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例句: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反问句:那门前盛开的不正是历经霜雪仍能灿然开放的梅花吗?
陈述句:那门前盛开的正是历经霜雪仍能灿然开放的梅花。
作业布置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四、读句子,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这句话抓住毛主席的( )和( )来写,表现了毛主席痛失爱子的( )心情和内心艰难的抉择。
动作
神态
悲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