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酸和碱复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单元 酸和碱复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2-26 13:4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 酸和碱(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1.掌握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难点)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课前复习1.怎样利用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两种酸碱指示剂来判断一份溶液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
2.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稀释的时候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过一会儿取出,用水洗净,铁钉表面________,溶液由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盐酸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钠具有____________性,可以做某些气体的____________.但不能将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保存,原因是什么?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一)酸和碱的概念
1、酸 ,常见酸的化学式
2、碱 ,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
(二)酸和碱的物理性质
浓硫酸 浓盐酸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打开瓶口的现象
NaOH Ca(OH)2
俗名
颜色、状态
溶解性
露置在空气中的现象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范围通常在0~14之间。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 7,溶液显酸性; pH 7,溶液显中性;pH 7,溶液显碱性。
(四)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稀盐酸 稀硫酸
酸的化学性质 指示剂 1、使石蕊溶液变 色2、使酚酞溶液变 色
金属 Zn+HCl Fe+H2SO4
金属氧化物 Fe2O3 + HCl CuO+H2SO4
碱 Fe(OH)3+ HCl Cu(OH)2+H2SO4
盐 Na2CO3+ HClAgNO3+ HCl BaCl2+H2SO4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碱的化学性质 指示剂 1、使石蕊溶液变 色2、使酚酞溶液变 色
非金属氧化物 CO2+ NaOHSO2+ NaOH CO2+Ca(OH)2
碱 NaOH+ HCl Ca(OH)2+ HCl
盐 CuSO4+ NaOH Na2CO3+ Ca(OH)2
精讲点拨、盐酸与碳酸盐的反应。(由此拓展CO检验的方法。)
盐酸与AgNO3溶液反应。(由此拓展Cl-的检验方法。)
稀硫酸与BaCl2、Ba(NO3)2等溶液的反应。(由此拓展SO的检验方法。)
有效训练
1下列几种溶液敞口置于空气中,溶质成分不变,但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浓硝酸D.石灰水.
2、盛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该溶液中的( )
A、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 B、氢氧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
C、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D、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3、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少的是(),
A.烧碱  B.石灰水 C.浓盐酸 D.氯化钾
4、胃溃疡严重的病人胃酸(盐酸)过多,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应的胃药,以减
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为胃药成分的是( )
A、CuCO3 B、Al(OH)3 C、Na2CO3 D、Ca(OH)2
5.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O2+Ca(OH)2====CaCO3↓+H2O B.CuO+H2SO4====CuSO4+H2O
C.H2SO4+BaCl2====BaSO4↓+2HCl D.H3PO4+3NaOH====Na3PO4+3H2O
6、小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稀硫酸 铜 过滤
B CaSO4溶液 稀硫酸 过量CaCO3、过滤
C FeCl3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过滤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7、向盛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1 1.2 1.4 1.6 2.0 7.0 11.0 12.2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 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有那些? 。
8、某同学为了制定一瓶用于制作“叶脉书签”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先在烧杯中加入50g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25%的硫酸溶液,边滴边搅拌至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为止,共消耗硫酸溶液19g.请你计算: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课堂小结:同学们,学完本节课你有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感到疑惑的知识?
课后延伸
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现取12g鸡蛋,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CaCO3外的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g;
(2)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10%的NaOH溶液(B)H2SO4溶液(C)5%的紫色石蕊试液。试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填序号,下同)________画上花,再蘸上________画上叶,将白纸挂上墙,用______向纸上喷洒即可。实验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右图所示,田绘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田绘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4. 学习了酸和碱的知识后,小松知道了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CH3COOH)。为了测定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他把4%的NaOH溶液滴加到30 g白醋中,待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假定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共用去NaOH溶液25 g。
(1)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_。(2)请计算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
5、如何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6.某同学在参加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考察了学校附近一家化工厂在“零点行动”前后的污水处理情况(“零点行动”是国家保护太湖流域水资源所采取的专项行动)。该同学在考察过程中收集到了如下资料:
①该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主要成分是盐酸,提取未处理的污水水样,用pH试纸测得pH=3;②处理污水步骤之一是:污水进入中和池进行中和处理,所用的材料是较经济的石灰水。③提取经过处理后可以排放的水样,测得pH在7左右。
根据上述提供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⑴该同学的这种考察属于      调查(填直接或间接)⑵要测出污水的酸碱度,若不用pH试纸,可选用下列     方法A.酚酞指示剂检验   B.中和滴定  C.紫色石蕊试液检验
⑶经计算得知pH=3的污水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0.00 365%,现假设中和池中有1.0×106 kg污水(污水中其他物质均不与氢氧化钙反应),至少需要多少千克氢氧化钙才能完全中和?
7、提出问题:酸溶液中的哪一种离子(H+、H2O、和酸根离子)能使指示剂变色?
探究过程:①在第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H2O___________。②在第二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NaCl溶液(中性),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_ ____,说明Cl-___________。③在第三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HCl溶液,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说明H+___________。得出结论:酸溶液中的___________能使指示剂变色。
8、实验室用铁、氧化铜、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两个方案中,较好的是哪个?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