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河颂》课件(共29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5《黄河颂》课件(共29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5 11:17:35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五课
黄河颂
光未然
2020-2021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学习活动(一)
第一课时
同学们,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滋润了一片黄颜色的肥沃土地,哺育了一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古往今来,众多的英雄豪杰,无数的文人墨客,来到黄河之边,站在高山之巅,歌唱着黄河,赞叹着黄河。当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学习黄河的不朽精神。
点击观看视频《黄河大合唱》“黄河颂”部分
学习目标
1.
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
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学海导航,明确目标
学习活动(二)
作家作品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诗集有《五月花》,收录了长诗《屈原》、组诗《黄河大合唱》《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
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学习活动(三)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想通过作品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光未然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本文选自组诗第二部《黄河颂》。
读读写写
哺育
屏障
宛转
气魄
臂膀
浊流
坚强
强迫
倔强

pínɡ
zhuǎn


qiánɡ
qiǎnɡ
zhuó
jiànɡ
澎pài(

狂lán(

高山之diān(




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学习活动(四)
记记背背
1.气魄:
气势;魄力。
气魄、气势辨析
同:两词均可指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气派。
异:“气魄”侧重于表示果断且有胆识,“气势”侧重于
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
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奔腾在亚洲的原野。
赵州桥气势雄伟,令人称奇。 
2.
澎湃:
3.
狂澜:
4.
九曲连环:
5.
摇篮: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形容河流等弯曲。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6.
屏障:
7.
浩浩荡荡: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水势大。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例句:航空兵部队的庞大机群,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飞过演习场上空。
听读课文
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活动(五)
整体感知
1.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合作交流】(1)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2)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3)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4)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5)感情要深沉、悲壮。
2.
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合作交流】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
3.
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几句话?
【合作交流】摇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臂膀(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三个“啊!黄河!”
1.
标题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标题的关键词是“颂”,表明歌词的内容是赞颂黄河,奠定了整首歌词的感情基调。
学习活动(六)
品读课文,赏析语句
第二课时
2.“望”字统领哪些内容?
【合作交流】“望”字统领的内容从“黄河滚滚”一直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既有写实,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3.“奔”“掀”“结”“劈”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合作交流】作者用“奔”“掀”“结”“劈”等动词生动传神地突出了黄河雄壮的气势、豪迈的气概。
4.“摇篮”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合作交流】把黄河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地指出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黄河哺育滋养了炎黄子孙,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传承。
5.
连续三次写“啊!
黄河”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歌词的主体清楚地划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分别歌颂了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6.
如何理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
【合作交流】首先,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喻为“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其磅礴的气势和势不可挡的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抗争精神和自信心。
7.“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作者在这里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中华儿女要以黄河为榜样,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精神的赞颂。
【合作交流】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魄。作者借歌颂黄河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8.
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歌颂什么?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合作交流】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我们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研读课文,突破难点
学习活动(七)
2.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合作交流】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中心意思
作者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通读课文,归纳中心
学习活动(八)
1.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作者综合运用反复、拟人、比喻、呼告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屏障等,借助于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美了“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2.长短句相结合,节奏鲜明。
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有
致,在韵脚上,隔一、二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
律。如:“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通读课文,总结写法
学习活动(九)
读写迁移:品读歌词
许多歌曲,在哼唱中都会让我们想起一个时代,想起一些故事,想起一些人。这些歌曲就像是一个记事本,记录着一些曾经,让我们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品读下面几段歌词,写一段话,说说你的感悟。(150字以上)
①我漫步黄河岸边,浊浪滔天向我呼唤,祖先的历史像黄河万古奔流。(《我们是黄河泰山》)
②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我的中国心》)
③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龙的传人》)
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黄河》)
这些歌曲让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读写活动,拓展迁移
学习活动(十)
【例文】我想到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中的分量和中华儿女对黄河的热爱;我想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就是从黄河这儿发源。从石器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就在黄河的怀抱里繁衍生息。此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他们在黄河形成的冲积平原上,不断提高适应自然的能力,发展农业文明,使黄河流域逐渐成为古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这些久远的民族历史,在我们的神话传说、歌谣等传统文化当中,留下了生动的记录。
阅读技法:反复修辞表达效果分析
【典型例题】连续三次写“啊!
黄河”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歌词的主体清楚地划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分别歌颂了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技法点睛】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起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情感;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等作用。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本题主要从表达情感的作用上分析。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