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6 16:3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9 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  
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与制度确立
英国篇
在1644年7月发生的马斯顿荒原战役中,代表英国议会的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队击溃了王党军队,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础。
(16—17世纪)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资产阶级+新贵族势力增强
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
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及早期启蒙运动的影响)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689年
《权利法案》
1688年
光荣革命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君主立宪制 逐步形成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篇
标志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1、背景:
政治: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剥削加剧了民族矛盾;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源)
文化:启蒙思想的传播
波士顿倾茶事件
莱克星顿枪声
2、过程
独立战争(1775——1783)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篇
英军向华盛顿投降
英国本土
北美13块殖民地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莱克星顿枪声
大陆会议《独立宣言》
1775年4月
1776年7月
1781年
1783年
打败英国军队
矛盾
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法国
(18世纪)
专制制度
资产阶级势力壮大
摆脱封建专制统治与等级制度
启蒙思想的影响
自由、民主、平等、法治……
体现启蒙思想要求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民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资本主义发展
阻碍
要求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法国篇
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
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国家
(军事独裁)
封建
专制
君主
立宪
共和制
帝制
政体
时间
1788
1789
1792
1804
1815
1830
1848
1852
1870
攻占巴士底狱
第一共和国
第一帝国
第二帝国
第二共和国
第三共和国
七月王朝
波旁王朝复辟
法国大革命的深远意义:
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革命之子拿破仑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国民法典
又称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通过雇佣劳动创造利润。
形式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议会是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权利法案》
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负责,对议会监督
议会
对议会负责
内阁
国王
形式任命
英国王室存在的作用
英王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英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英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总统
最高法院
国会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三权分立原则
各州
联邦
政府
中央集权: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权
地方分权:有一定的自治权
2、联邦制
分权制衡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
三权分立原则 联邦制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1787年宪法
许多不足:如承认奴隶制存在 ,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力等(种族、性别歧视)。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
原则: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分权制衡.
目的:防止任何形式的个人独裁和政府滥用权力
“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宪法之父”麦迪逊
二、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
材料一 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大败。这场战争不仅是俄国颜面尽失,还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俄国财政雪上加霜。这个时候的俄国认识到,必须大力发展工业才能提高国力。
材料二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俄国社会发展
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获得土地;
其他: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内容:
评价: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二、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
原因:
根本:南北双方的经济矛盾
(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经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直接:黑人奴隶制
(二)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林肯:为联邦统一而战
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
需要掌握南方的市场,销售工业品,同时,也需要南方的棉花等原料;而且北方的资本家希望解放黑人奴隶,扩充自由劳动力。
希望有更多的黑人奴隶,发展更多的种植园;甚至想把奴隶制度推广到新扩张的西部领土上。
(二)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措施:
颁布
《宅地法》——推动西进运动,扩充联邦实力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获得广泛黑人支持
林肯:为联邦统一而战
评价:
积极:维护了国家统一,为日后美国的崛起奠定基础;
消极:黑人地位依然备受歧视
《宅地法》
材料一 《宅地法》规定:“凡是美国公民,只要交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土地,连续耕种5年后,这块土地就成为他的私有财产”。
材料二 “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当他们或他们之中的任何人为自己的自由而作任何努力时,不作任何压制他们的行为。”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林肯遇刺
农民问题
黑人问题
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赢得了内战胜利,维护国家统一为美国的发展和崛起奠定基础。
意大利的统一
19世纪中期处于分裂状态
1859年 从奥地利收复
1860年 并入撒丁王国
1866年 统一威尼斯
1870年 并入意大利王国
1861年 意大利王国
(三) 意大利:国家统一1870
(四)德 国
时间:
目的:
推动者:
方式:
结果:
1864—1871
统一
普鲁士王国
三次王朝战争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铁血宰相”
俾斯麦
(五) 日本:明治维新1868
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实行军事封建专制统治。
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措施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经济:富国强兵、殖产兴业
文化:文明开化
法律: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评价: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黑船事件
进步性: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局限性: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