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黄土高原
课题 黄土高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知道相应的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
提问:听音乐的同时,阅读黄土高坡的歌词,写出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现象以及自然景观。(黄土、西北风、东南风、窑洞、牛、黄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去领略黄土景观、感受黄土风情!
自 主
学
习 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1.位置范围: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主要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2.黄土的来源:“风成说”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
3.黄土高原主要的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
4.黄土高原地处湿润半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也是农耕区向牧区过渡的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多发。
二、水土流失严重
1.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土质疏松、降水集中等。
3.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
三、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尤为丰富的是煤炭资源,被称为“乌金高原”。
四、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1.政策:退耕还林(草)等。
2.治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以及修建堤坝和小型水库等工程措施。
合 作
探
究 探究点、结合材料,探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1.结合材料一,水土流失小实验,思考水土流失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植被疏密、降水强度、坡度大小。
2.结合材料二,黄土高原自然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地表坡度大;(2)植被覆盖率低;(3)土质疏松,易受流水侵蚀;(4)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3.结合材料三,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哪些危害。
(1)水土流失带走了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结合材料四,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以及修建梯田、堤坝和小型水库等工程措施。
【教师总结】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土质疏松、降水集中等自然原因,也受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人为因素影响。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板 书
设
计 黄土高原
当 堂
演
练 1.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地广人稀 B.矿产资源缺乏
C.人多地少 D.生态建设已步入良性循环
2.下面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 A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避暑山庄
C.布达拉宫 D.黄山
3.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B )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
4.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最多的省区是 ( D )
A.黑龙江 B.安徽 C.河南 D.山西
5.下列景观图属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或景观的是 ( B )
课堂 总结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且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地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等省区。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等自然原因,和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人为原因,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