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课题 长江中下游平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范围、位置、气候。
2.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条件及发展方向。
3.归纳长江中下游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说出长江为本区域城市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4.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工业基地和主要工业部门。
5.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说出治理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 1.掌握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2.通过了解农业的发展条件,明确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发展。
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工业和城市分布。
教学难点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发展,掌握因地制宜的工农业发展原则。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长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脉,奔腾向东,在上海市注入东海。而这节课我们所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指的是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它有许多美誉,你知道哪些?(通过学生回答,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美誉”的课件。)这里如此美丽富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中下游平原,感受它的美!
自 主
学
习 一、区位条件优越
1.长江中下游平原沿江分布,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
2.本区东临黄海和东海,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贯通东西,拥有濒海、沿江双重区位优势。
二、鱼米之乡
1.种植业: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盛产水稻、棉花、油菜、茶、柑橘和蚕丝等。
2.渔业:河湖众多,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3.农业发展:为了实现本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严格限制占用耕地,还要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促使农业生产向高产、高效、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自 主
学
习 三、沿江分布的城市
1.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许多城市往往是沿江发展起来的,水运条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2.武汉地处长江、汉江和京广铁路交会处,历来是“九省通衢”之地,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
3.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其中,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也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是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地带的龙头。
四、沿江工业走廊
1.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最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以长沙、武汉、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2.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城市沿江分布,东西绵延,形成了多条“工业走廊”。例如,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南京、武汉等汽车工业基地,构成了“汽车工业走廊”。
五、保护“母亲河”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水污染、大气污染日趋严重。本区必须坚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
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的发展条件。
读教材“图7 - 2 - 2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产品分布”和“图7 - 2 - 3 武汉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条件。
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
水稻、小麦、茶叶、棉花、蚕丝、油菜、柑橘、花生。
2.结合武汉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简要描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说说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优势条件。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河流和湖泊众多,为淡水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教师总结】 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最适宜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产量高,加上这里河网密集,水域面积大,淡水养殖在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里的人们以大米为主食,喜食水产,因此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之称。
探究二、长江中下游平原所面临的生态问题。
材料一 长江水污染
材料二 酸雨及其危害
酸雨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及各种机动车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溶于降水形成的。近些年来,随着长江中下游平原工矿业的发展,以及各种机动车数量的增加, 使得本区成为我国酸雨频发且危害严重的地区。
酸雨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物等都有很大危害。酸雨可使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对森林和其他植物的危害也较大;还可使土壤酸化,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可使建筑材料遭到腐蚀,导致其强度降低,从而损坏建筑物。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有哪些?
大气污染、水污染、酸雨、洪涝灾害。
合 作
探
究 2.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频发,给沿岸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了重大损失。请结合引发洪涝灾害的原因,尝试着填写出相应的对策。
原因
防洪对策
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支流众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①植树造林
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河道弯曲,泥沙淤积严重,泄洪不畅
②截弯取直
乱垦滥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③兴修水库
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④退田还湖
板 书
设
计 长江中下游平原
当 堂
演
练 1.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
A.地势低平,河湖密布 B.道路崎岖,千沟万壑
C.地势平坦,一望无垠 D.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 D )
A.春小麦、大豆、甜菜 B.冬小麦、棉花、花生
C.大麦、青稞、豌豆 D.水稻、棉花、油菜
3.我国钢铁工业的布局主要有靠近原料、燃料产地和靠近消费市场、依靠便利运输两大类,下列钢铁基地主要依靠大的消费市场和便利运输发展起来的是 ( A )
A.上海 B.武汉 C.攀枝花 D.鞍山、本溪
4.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 ( B )
A.毗邻港澳 B.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
C.矿产资源丰富 D.扼长江出海口,濒临南海
5.近年来,长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C )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 ③流域内降水丰沛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 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课堂 总结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临黄海和东海,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贯通东西,拥有濒海、沿江双重区位优势。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河流和湖泊众多,城市集中,工业发达,对全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