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1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1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25 10:0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四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加法交换律的学习是让学生经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学生难理解。
难点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理解困难,学生初步学习加法交换律不能观察、比较、抽象,概况的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从情境中体会运算定律。
通过列举法,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老师想在我们班上做一个调查:我们班里有多少个女同学会骑自行车?有多少个男同学会骑车?女同学加上男同学共有多少人会骑车?那男同学加上女同学又有多少人会骑车呢?
其实,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里就有一位李叔叔热爱骑车,现在他正骑车去旅行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问题引入。
(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已知: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
求: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问:怎么列算式呢?
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
40+56=96千米
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
56+40=96千米
你发现了什么?
2.尝试解决问题
40+56=96或56+40=96这两个算式相等吗?(相等)
所以得出40+56=56+40
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老师任意写出两个,如:76+57=57+76
36+28=28+36)
探究规律
请你仔细观察这几组等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观察后发现:相同点:数没有变,符号也没有变
不同点:加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的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
+
a+b=b+a
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们就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a表示第一个加数,b表示第二个加数。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a+b=b+a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600=(600
)+(
300


35
)+65=(
65
)+35
a+23=23+(
a

58

=(
)+
58
先计算,再填空。
+3678135296367211417133278114156213374135171213270431296332374431592
你是怎样计算的?观察一下,表中的数有什么特点?(有的利用加法交换律)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138+256=394
452+525=977
1
3
8
验算:
2
5
6
4
5
2
验算:5
2
5
+
2
5
6
+
1
3
8
+
5
2
5
+
4
5
2
3
9
4
3
9
4
9
7
7
9
7
7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