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中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仿真冲刺卷二(含答案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2高中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仿真冲刺卷二(含答案详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26 00:3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仿真冲刺卷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
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度
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2.研究表明某些癌细胞中MDR基因高度表达后,会使这些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性增强。MDR(多耐药基因1)表达产物是P糖蛋白(Pgp),该蛋白有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可将药物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获得耐药性。而Pgp转运蛋白低水平表达的癌细胞内,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明显升高。结合上述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gp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Pgp转运蛋白可将各种化疗药物转运出癌细胞
C.化疗药物可提高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比例
D.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3.鸡的小腿胫骨颜色通常是浅色的,当有黑色素存在时,胫色变黑,黑色素具有较好的延缓衰老的作用。在一个现代化的封闭式养鸡场内,偶然发现一只胫色为黑色的雌鸡(ZW),科研人员让这只雌鸡与浅色胫的雄鸡(ZZ)交配,F1都是浅色胫的;再让F1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有18只鸡黑色胫,56只鸡浅色胫,其中黑色胫全为雌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黑色胫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B.黑色素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C.F1中的雄鸡产生的精子,一半含有黑色素基因
D.若F1雄鸡与这只雌鸡交配,则子代中黑色胫的全为雄鸡
4.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自然选择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直毛长翅果蝇(AABB)与分叉毛残翅(aabb)果蝇杂交,杂交后代作为第0代放置在塑料箱中,个体间自由交配。装有食物的培养瓶悬挂在箱盖上,使残翅个体难以进入。连续培养7代,检测每一代a、b的基因频率,结果如图所示。已知A、a与B、b基因是自由组合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2代成年果蝇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B.种群数量越大,a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会越小
C.a、b基因频率的变化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培养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b基因频率为0
5.以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实验,支配脊蛙右后肢的传出神经保持完整,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针刺脊蛙右后肢趾部可观察到右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右后肢趾部的皮肤中
B.脊蛙只能完成非条件反射,不能完成条件反射
C.剪断传出神经后立即刺激A端,不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
D.剪断传出神经后立即刺激B端,不能在传入神经上检测到电位变化
6.调查某地麻雀连续2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第2年时,麻雀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第9年对麻雀进行数量调查,可知当年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由图可知,在第4年到第10年间,麻雀的种群数量在减少
D.第16~20年麻雀种群密度将不断增加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4分。第29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9分)红叶李是一种观叶植物,其叶色由花色素苷与叶绿素的比值决定,叶片发绿时观赏价值下降。研究人员通过对红叶李遮光处理,探究影响色素含量的原因,实验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红叶李叶肉细胞中的色素分布在        (细胞器)中。观赏价值最高时,叶片对       光的吸收量下降,使其呈现艳丽的色彩。?
(2)实验中影响花色素苷与叶绿素比值的因素有       。?
(3)进一步研究发现,可溶性糖是合成花色素苷的原料,合成花色素苷的过程属于      (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光照较强、气温较高的7~8月间,红叶李观赏价值下降的原因是 ?
?
 。?
30.(11分)如图甲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Ⅱ2的致病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上,Ⅱ3和Ⅱ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对染色体上,这2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Ⅱ2不含Ⅱ3的致病基因,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图乙是Ⅱ3体内某细胞的分裂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Ⅱ2的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Ⅱ3的致病基因用B或b表示,不考虑基因突变)
(1)Ⅱ3的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是          ,Ⅱ2的致病基因是    (填“显性”或“隐性”)致病基因。?
(2)若Ⅱ2的致病基因是常染色体遗传,则Ⅲ2的基因型是    ,Ⅲ2与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子女患病的概率是    。?
(3)若Ⅱ2与Ⅱ3生了一个先天聋哑的女孩,该女孩的X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则这条缺失一段的X染色体来自    (填“父亲”或“母亲”),这个女孩的基因型是    。?
(4)图乙细胞名称是        
,该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是        ,根据(3)中的分析结果在图中相应染色体上标出A(a)基因。?
31.(10分)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某些脑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的功能下降相关。下图表示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①表示      ,细胞X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    。?
(2)蛋白M是Y细胞膜上的一种    ,若图中的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会导致细胞Y兴奋,比较结合前后细胞Y的膜内Na+浓度变化和电位的变化: ?
 。?
(3)单胺氧化酶是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目前一种常用抗抑郁药。据图分析,该药物能改善抑郁症状的原因是?
?
 。?
(4)根据上述资料及突触的相关知识,下列药物开发思路中,也能改善抑郁症状的有    。?
A.促进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B.阻止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
C.促进兴奋传到脊髓产生愉悦感
D.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绝对值
32.(9分)下图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变温动物。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    (填“提高”或“降低”)③/②值。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草食哺乳动物,原因是 
。?
(2)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如果图示为草食性动物,请分析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为什么不能100%地流入到这一营养级: 
?
?
 。?
(二)选考题:15分。请考生在第37、38题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37.2019年全国多个城市出台了本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我们每天产生的塑料垃圾是惊人的,怎样处理塑料垃圾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分解聚乙烯(塑料的成分)的微生物:聚乙烯分解菌。它能分泌聚乙烯降解酶降解塑料,从中获取能量。
(1)聚乙烯分解菌与目前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
 。?
(2)在筛选聚乙烯分解菌过程中,应选择含     丰富的垃圾场土壤,制作培养基时,应将    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并使用      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3)在制备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需先调节培养基的pH,再灭菌倒平板的原因是?
        。倒平板时的温度一般是50
℃的原因是 ?
 。?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所选土壤样品中聚乙烯分解菌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    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 ?
 。?
(5)为测定聚乙烯降解酶降解塑料的能力,需要先将该酶分离出来,常用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分离聚乙烯降解酶的基本过程:样品加入后进行洗脱,而后收集聚乙烯降解酶。最后收集到的蛋白质样品与刚洗脱时收集到的蛋白质相比,分子质量较    (填“大”或“小”),原因是 ?
 。?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38.癌症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的细胞发生异常大量累积而形成的。癌症基因疗法几乎没有耐药性,因此即使患者在化疗和放疗过程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也同样可以接受基因治疗。研究人员设计了三种治疗方案:
(1)方案一:研究人员从病人体内提取“T细胞”,利用      技术在体外完成基因的转移,然后将成功转移的细胞进行       增加细胞的数量,最后将这些改变了的“T细胞”成功移植回到患者体内,这些改变了的“T细胞”识别攻击癌细胞。?
(2)方案二:研究人员利用修饰的腺病毒5号作为   
 ,将Endostatin基因和Interferon基因等有治疗效果的基因导入癌细胞内。对腺病毒进行修饰的目的是使病毒        ,但能够复制增加相关基因的数量。?
(3)方案三:新型基因疗法JG-1是结合CDC6shRNA活性基因和癌抑制基因p16这两种基因的强有力的疗法。“CDC6shRNA活性基因”的使用原理着眼于癌细胞具有      的特性,它能消灭在普遍癌细胞里存在的一种被称为CDC6的DNA的复制因子。然后通过p16来修复抑癌基因Rb路径上的起效机制,并促使癌细胞在刚开始增殖阶段即停止增殖。?
(4)对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可以形成    层细胞,这是由于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等原因,使癌细胞培养时不具有原代培养的      和      的特点。?
高考仿真冲刺卷二
1.B 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既可以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也可以通过影响靶细胞内某些酶基因的表达来调节酶的数量,从而调节细胞代谢;许多小分子物质的合成过程是由一连串的反应组成的,催化此物质生产的第一步的酶,往往被它的终端产物抑制,这是负反馈调节;由于细胞分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不同组织的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不同,所含酶的种类、数量一般不同;对于同一个细胞不同条件下所发生的生化反应可能不同,催化这些生化反应的酶的种类、数量会发生变化。
2.C 由题意可知,Pgp转运蛋白转运化疗药物需要消耗能量;Pgp转运蛋白主要影响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化疗药物会对癌细胞起到选择作用,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的抗药性强,生存下来的比例高;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即提高了癌细胞的抗药性,不利于癌症的治疗。
3.D 若鸡的小腿胫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根据题意,偶然发现一只胫色为黑色的雌鸡与浅色胫的雄鸡(ZZ)交配,F1都是浅色胫的,说明黑色胫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再让F1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有18只鸡黑色胫,56只鸡浅色胫,其中黑色胫全为雌鸡,说明黑色素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即偶然发现的胫色为黑色雌鸡的基因型为ZaW,与浅色胫的雄鸡(ZAZA)交配,F1都是浅色胫的(即雌性为ZAW,雄性为ZAZa),再让F1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ZAW∶ZaW∶ZAZA∶ZAZa=1∶1∶1∶1,因此,F1中的雄鸡(ZAZa)产生的精子,一半含有黑色素基因;若F1雄鸡(ZAZa)与这只雌鸡(ZaW)交配,则子代中ZAW∶ZaW∶ZAZa∶ZaZa=1∶1∶1∶1,即子代黑色胫鸡中雄鸡∶雌鸡=1∶1。
4.B 已知A、a和B、b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那么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亲本杂交的第一代表现型均为直毛长翅,第二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题中说杂交后代作为第0代,那么应是第1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且残翅个体会被淘汰,所占残翅比例会下降,第二代不满足9∶3∶3∶1的性状分离比;由题意可知,只会将残翅个体淘汰,对A、a基因无影响,种群数量越大,得到的结果与理论比例越接近,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越小;a基因不受所创设的外界环境干扰,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基因受人为干扰,残翅个体被选择性淘汰而无法与长翅个体进行交配,所以其基因频率的变化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培养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仍有可能存在基因型为Bb的个体,b基因频率不为0。
5.C 针刺脊蛙右后肢趾部可观察到右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右后肢趾部的皮肤中;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脊髓,由于脊蛙去除了脑保留了脊髓,所以脊蛙只能完成非条件反射,不能完成条件反射;剪断传出神经后立即刺激A端,由于兴奋能传到效应器,所以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但不属于反射;兴奋在突触上只能单向传递,且在反射弧上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然后再传到传出神经,所以剪断传出神经后立即刺激B端,不能在传入神经上检测到电位变化。
6.B 第2年时,λ=1,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因此麻雀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稳定型;据图分析,第10年时,种群的λ等于1,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即年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又由于第10年时,种群的λ等于1,说明第10年种群数量与第9年相同,因此第9年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由图可知,在第4年到第10年间,种群的λ小于1,麻雀的种群数量在减少,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第16~20年λ>1且恒定,种群密度将不断增加。
29.解析:(1)红叶李叶肉细胞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液泡中,叶片发绿时观赏价值下降,观赏价值最高时,叶片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下降,使其呈现艳丽的色彩。
(2)分析柱形图可知:实验中影响花色素苷与叶绿素比值的因素有遮光时间和透光率。
(3)可溶性糖是合成花色素苷的原料,物质合成过程属于吸能反应,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光照较强、气温较高的7~8月间,红叶李观赏价值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红叶的光合作用增强,但气温较高,呼吸作用强度增强更大,最终积累的可溶性糖减少,不利于花色素苷的合成。
答案:(1)叶绿体、液泡 红光和蓝紫
(2)遮光时间和透光率
(3)吸能反应 光照强,红叶的光合作用增强,但气温较高,呼吸作用强度增强更大,最终积累的可溶性糖减少,不利于花色素苷的合成
30.解析:(1)系谱图显示,Ⅰ3和Ⅰ4均正常,其女儿Ⅱ3患先天聋哑遗传病,据此可推知,Ⅱ3的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Ⅰ1和Ⅰ2均正常,其儿子Ⅱ2患先天聋哑遗传病,据此可推知,Ⅱ2的致病基因是隐性致病基因。
(2)已知Ⅱ2不含Ⅱ3的致病基因,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且Ⅱ2致病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上,Ⅱ3和Ⅱ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对染色体上,这2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若Ⅱ2的致病基因是常染色体遗传,则Ⅱ2、Ⅱ3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进而推知:Ⅲ2的基因型是AaBb。Ⅲ2与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子女患病的概率是1-3/4A ×3/4B =7/16。?
(3)图乙是Ⅱ3体内某细胞的分裂图,其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中1号染色体的1条染色单体缺失了一段,由此推知:若Ⅱ2与Ⅱ3生了一个先天聋哑的女孩,该女孩的X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则这条缺失一段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Ⅱ3),而且1号染色体为X染色体。结合对(2)的分析可推知:Ⅱ2、Ⅱ3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Ya(或BBXaY)、bbXAXA;母亲(Ⅱ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1号X染色体的1条染色单体上基因A所在的片段缺失,产生了基因型为bX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Ⅱ2产生的基因型为BXa的精子受精,形成的基因型为BbXaX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即为先天聋哑的女孩,这个女孩的基因型是BbXaX。
(4)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来自图甲中的Ⅱ3(女性),据此推知:图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由图乙所示的“1号染色体的1条染色单体缺失了一段”可知,该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根据(3)中的分析结果可知:Ⅱ3的基因型是bbXAXA,而图乙是Ⅱ3体内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图,其中1号和2号均为X染色体,1号染色体缺失对应位置和2号染色体对应位置的基因均为A,即1号染色体缺失对应位置标A,2号染色体对应位置标AA(标注后的图示见答案)。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隐性
(2)AaBb 7/16
(3)母亲 BbXaX
(4)初级卵母细胞 染色体变异
31.解析:(1)①能将突触小泡中的物质释放出来,①表示突触前膜。细胞X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
(2)蛋白M可以和神经递质结合,是Y细胞膜上的一种受体。若图中的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会导致细胞Y兴奋,膜外Na+内流,细胞Y的膜内Na+浓度增大,原来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兴奋后细胞Y的电位变为膜外为负膜内为正,因此膜内的电位的变化由负变正。
(3)据图分析,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提高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起抗抑郁作用,该药物能改善抑郁症状。
(4)根据上述资料及突触的相关知识,患者某些脑神经元兴奋性下降,促进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绝对值的药物都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阻止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不利于提高兴奋性,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题述药物开发思路中,也能改善抑郁症状的有AD。
答案:(1)突触前膜 胞吐
(2)受体 膜内Na+浓度由低变高,膜内电位由负变正
(3)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提高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起抗抑郁作用
(4)AD
32.解析:(1)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的,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较少,④/③比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③/②值越大,代表动物食入的能量被同化成自己的能量越多,所以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的比值;植物中的纤维素很难被动物消化吸收,故肉食动物的③/②比草食动物的高些。
(2)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被利用,故不能100%地流入到下一营养级。
答案:(1)低于 提高 高于 植物中的纤维素很难被动物消化吸收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被利用
37.解析:(1)聚乙烯分解菌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
(2)要筛选聚乙烯分解菌,应选择含废旧塑料(聚乙烯)丰富的垃圾场土壤,制作培养基时,应将聚乙烯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并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3)为避免调pH时再次造成微生物污染,需先调节培养基的pH,再灭菌倒平板。倒平板时的温度一般是50
℃的原因是温度过高不便于用手操作,温度过低培养基将发生凝固。
(4)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故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
(5)在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聚乙烯降解酶的过程中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通过色谱柱的路程较短,移动速率较快,故最后收集到的蛋白质样品与刚洗脱时收集到的蛋白质相比,分子质量较小。
答案:(1)聚乙烯分解菌有细胞结构,新型冠状病毒无细胞结构
(2)废旧塑料(聚乙烯) 聚乙烯 高压蒸汽
(3)避免调pH时再次造成微生物污染 温度过高不便于用手操作,温度过低培养基将发生凝固
(4)乙同学 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
(5)小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通过色谱柱的路程较短,移动速率
较快
38.解析:(1)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可以用显微注射技术,在体外完成基因的转移,然后将成功转移的T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增加细胞的数量,最后将这些改变了的“T细胞”成功移植回到患者体内,这些改变了的“T细胞”识别攻击癌细胞。
(2)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以作为载体,研究人员利用修饰的腺病毒5号作为载体,将Endostatin基因和Interferon基因等有治疗效果的基因导入癌细胞内。对腺病毒进行修饰的目的是使病毒失去致病能力(或对人体无害),但能够复制增加相关基因的数量。
(3)“CDC6shRNA活性基因”能消灭在普遍癌细胞里存在的一种被称为CDC6的DNA的复制因子。然后通过p16来修复抑癌基因Rb路径上的起效机制,并促使癌细胞在刚开始增殖阶段即停止增殖,可见“CDC6shRNA活性基因”的使用原理着眼于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4)癌细胞失去接触抑制,对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可以形成多层细胞,这是由于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等原因,使癌细胞培养时不具有原代培养的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的特点。
答案:(1)显微注射 动物细胞培养
(2)载体 失去致病能力(或对人体无害)
(3)无限增殖
(4)多 细胞贴壁 接触抑制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