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与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及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通过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与过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难点:通过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与过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用史料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引出俄国,然后再提问学生“关于俄国,你了解多少?”
老师接着投影与俄国有关的图片,如冬宫、莫斯科红场、俄罗斯国旗、国徽等。投影本课的学习重点和俄国的历史沿革。
开始新课:
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
1.改革背景(原因)
分析当时世界发展形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及俄国的国情(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落后)。
出示材料,说明当时俄国的农奴生活困苦,没有人身自由。
2.改革时间:18世纪初
3.改革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4.改革内容:
①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政治)
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军事)
③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经济)
④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行政)
⑤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文化教育)
⑥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生活)
出示上述改革内容并加以讲解,然后让学生思考:彼得一世改革有什么影响?
出示材料: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
50年代末发展到
2800家……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而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上述材料,归纳出彼得一世改革经济方面的影响,然后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并划线。
5.改革的影响:(投影出来并让全班齐读)
①积极影响: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局限性: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对彼得一世的评价:引用现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话“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及引用一段史料对彼得一世进行评价:因其对俄国的卓越贡献被参政院封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被恩格斯誉为“真正的伟人”。通过上述两个评价,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彼得一世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引导学生回归彼得一世改革的积极作用加以理解。
过渡:虽然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他的改革又有什么局限性?从而引出第二子的内容——废除农奴制
废除农奴制
告诉学生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有多个名称,又可称为俄国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出示材料一: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
50年代末发展到
2800家……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出示材料二:
设问:这则材料又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一方面说明了英美法等欧美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始工业革命,进行殖民扩张,实力迅速上涨。另一方面又说明了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然后继续追问学生:为什么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让学生思考上述问题之前,再让学生想一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需要哪些因素?
学生回顾:自由劳动力、资金、市场、技术、工业原料、稳定的社会环境、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情景设置:我是一个工厂主,我有些烦……工人太少,素质也低,产量、质量都不乐观;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不买,社会又不太平……唉,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有啥办法搬开这块绊脚石……
从上述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缺乏哪些因素?
通过点拨,学生答:自由劳动力少,市场狭窄,技术薄弱
,社会环境不稳定等
。
师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俄国自由劳动力少,市场狭窄,技术薄弱
,社会环境不稳定?
学生答:农奴制
老师归纳: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出示图片,得出结论: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
出示数据:农奴暴动频发
老师归纳:政治上:
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投影归纳: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上)
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农奴暴动,促使国内矛盾激化(政治上)
时间:1861年
改革性质:?
出示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
亚历山大二世
解释: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是指农奴暴动;自上而下解放农民是指农奴制改革。
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生答:目的:挽救统治危机(为了巩固自身统治)。
投影归纳: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挽救统治危机(为了巩固自身统治)。
改革开始: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投影)
老师重点讲解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每点内容的作用。
内容(重点,背诵)
(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2)经济上:
①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
②份地须高价赎买。
作用:促进农业的发展;
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
详细分析“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块份地”所带来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俄国农业发展。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资金,促进俄国生产力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没有改变:
(1)改革后农民所获的土地少而贫瘠,依然要向地主服役,依然受地主剥削,生活困苦。
(2)农民获得份地,但农民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债务仍沉重。
(3)地主阶级人占有大量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局限性: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播放视频: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价(重点,背诵)影响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出示材料: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
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
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1903年已近9千个
②积极作用: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老师说明:“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点作用体现了改革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老师解释“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通过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促使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俄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出示材料:
列宁:“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③改革的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封建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对农民剥夺,造成农民长期贫困;影响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归纳小结:(老师问学生回答并逐点投影,帮助学生巩固落实知识点)
互学探究: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哪些相同点?
学生讨论后提问,然后老师归纳:
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③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启示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得到什么启示认识?
认识到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通过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与过程,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国家要进步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继改革。
巩固练习:单项选择题12小题与一道简答题(见课件)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