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6 18:38:35

文档简介

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初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逸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签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元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春秋时期,儒者讲究从家族仪礼之“礼”,到社会道德伦理之“礼”,再到国家制度之“礼”的一整套严格仪式。这表明当时儒者意在
A.整顿社会秩序B.推崇仁的观念C.强调社会和谐D.倡导隆礼重法
2.相同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古书常有不同记载。表一内容说明
A.两种记载的观点一致且能够互证B.《史记》属于私人修史可信度较低
C.价值取向是选择史料的重要标准D.《竹书纪年》更原始史料价值更大
3.《旧唐书·與服志》记载:“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这一现
象反映唐朝
A.中外经济交往频繁B.异域风尚推动社会进步
C.华夷观念已经消除D.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多元
4.宋代以前,历代对于实物税的征收,纺织品这一方面大都是以布帛为主,很少有征收丝织
物的。而在宋代实物税中,绢的数量占布帛总收入的70%左右。这反映了宋代
A.南方经济发展影响税收征收B.丝织产品在该朝已普遍使用
C.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仍然有限D.民间手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5.明廷严禁私修野史。但明中叶以来,野史笔记作为一种显著的史学现象迅速风行,“上搜
国家之逸载,下收乡邑之阙闻,参订往籍,纠核时事,凡可裨于日用兼有资于解颐者,多汇
萃焉。”这反映了
A.明代正史研究发达B.市民文化生活丰富C.士人借助野史参政D.程朱理学受到冲击
6.图一为《伦敦新闻画报》曾刊登的“一张奇怪的关于英
国军舰的中国画”,西中是一位中国画家所画的一艘刚
刚抵达香港的英国军舰,当时中国人称之为“火妖怪”,
认为“必有邪教善术伏其内”。这表明
A.关注奇闻趣事是报刊选材重点
B.英国政府较关注中国人的反应
C.将对手妖魔化便于战争的宣传
D.华人受战争影响但仍愚昧落后
7.某学者曾评论:“在革命战争中,太平天国扫荡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清朝依靠汉族地主
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的支持,维持住它的濒临绝境的统治。到太平天国失败后,
全国兵权、财权都分握于曾国藩一系的湘军和李鸿章一系的淮军人物的手里。”该学者认
为太平天国运动
A.彻底清除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B.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下移局面
C.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D.形成了两个政权长期对峙局面
8.1918年,江南造船所承造美国政府4艘万吨级木甲运输舰,《东方杂志》特别指出:“从前
中国所需军及商船,多在美、英、日三国订造,今则情形一变,向之需求于人者,今能供人之
需求,中国工业史乃一新纪元。”造成“新纪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政策法令的推动B.群众性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C.一战爆发让欧洲列强无暇东顾D.舆论宣传激发了国人爱国热情
9.《每周评论》曾报道:“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
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
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学界”的行动
A.使得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B.促成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表现该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D.动员工、商、学联合起来进行斗争
10.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国民党122师参谋长赵渭滨在参加某次会战时曾写下家书,信中说:
“红军之善战,红军之努力,真使东北军、晋绥军、陕军愧死!”“红军”的善战、努力
A.实现战略大转移,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C.取得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首捷
D.破袭日军交通线,成为全国抗战的主力
11.表二为“1957年与1952年相比总产值提升统计图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发展B.侧重重工业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急躁冒进倾向在经济领域比较严重D.各地农民在此阶段发展中获益最多
12.表三反映的是1650--1900年世界人口的变化,对此表解读准确的是
A.欧洲人口总数持续增加受工业革命影响
B.美国和加拿大人口增长缓慢因黑奴贸易
C.亚洲人口总数持续增加与新航路开辟有关
D.世界人口总体分布均匀有利于各地区发展
13.图二《面向未来》是苏联20年代绘制的一张宣传海报,图中人物意在
A.热烈庆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指引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
D.通过农业集体化以克服粮食危机
14.有学者指出,“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起彼伏,
塑造、更替着近现代以来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中
欧日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这表明科技革命
A.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导致多极化趋势出现
C.促使两极格局最终解体D.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
15.有一部作品,描绘了一座中世纪城市的生活,其活动场所和重心在珍藏着城市梦想的大
教堂,男主人公虽然身体扭曲但内心忠诚,女主人公外表美丽但意志坚定。与这部作品
风格相似的是
A.《唐璜》B.《安娜·卡列尼娜》C.《老人与海》D.《等待戈多》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0年,美国获得专利的发明只有544项,1860年总敏为4778项,但其后30年
间,这个数字达到了44万。查尔斯·古德伊尔是新英格兰的一个五金器具商,他发明了一
种橡胶硬化技术,1860年,这一发明工艺已经运用到500多个领域······爱迪生发明了用作
街道和家庭照明的白炽灯(电灯泡),他还和其他人一道设计和改进发电机,建立大型发电
厂为城市提供电力。这些是1870年代最具革命意义的发明。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
材料二
1
882年8月,光绪帝批准郑观应等人的织布工艺以十年为期的专利,官督商办
企业专利权成为某些官督商办企业所享受的特权之一。1898年7月12日,总理衙门拟定
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奏准颁行,《章程》第十二款规定对假冒专利者的惩罚。这是第一次
从法律上将西方专利制度引进中国,承认发明创造的进步作用······真正办理了专利相关事
项的是清末新政时期的商部,商部把专利的授予权力收归本部,且规定了具体的操作办法。
1904年,商部在《咨各省呈请专利办法略》中指出:“凡国民有能创新法、得新理、制新器便民而利用者,准其呈官,考验得实,则给以凭照······其奖励甚至”。
——摘编自徐海燕《中国近代专利制度萌芽的过程》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专利演变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8分)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中国专利政策的演变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6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发挥专利作用应遵循的原则。(4分)
1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邓小平领导我们抓开放
(谷牧:曾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分管对外开放工作。以下内容是其口述内容)
“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行的”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能成功,现在有了“比过去好得多的
国际条件,使我们能够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西欧发
达国家·······它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它们的资金、商
品、技术要找市场,都看好与中国发展关系。
“还是办特区好”
经过反复研究,理出了这样一个思路:粤、闽两省要把潜在的经济优势发挥出来,必须对
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改变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决定广东、福建
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这项重大举措的出台,显著提高了人们的开放意识,启动了通过改革实行开放的进程。
“不是收,而是放”
社会主义国家举办主要是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经济特区,马列主义的著作
中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无此先例。它是一项重要的创举和试验····.“我们建立经
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除现在的特区之外,
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
策。”
“再加上闽南”三角洲””
到了1984年年底,根据沿海14个城市开放的进展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研究
进一步扩展沿海开放地区,即把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市、县,开辟为沿海经济开
放区······把条件与上述两个三角洲大致差不多的福建南部的厦门、漳州、泉州一带的沿海
市、县也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摘自欧阳淞、高永中《改革开放口述史(精装本)》
提取材料信息,并说明该信息对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史料价值。(13
分)
18.(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孝文帝对原先胡汉杂用的官制进行改造,凡政权的机构的设置、官职名号等一律改
行汉制。并修订刑律,完善法律,废除一些野蛮残酷的刑罚··..··孝文帝极力尊崇孔子,提倡
儒学,下诏在京城立孔子庙,并亲自到曲阜祭孔子,还封孔氏宗子为崇圣侯。又下令兴立学
校,传播儒学,兴复汉族传统的礼乐制度······孝文帝改制极大地提高了拓跋鲜卑族的文明程
度,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建设。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概括孝文帝改造鲜卑族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4分)
19.(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拿破仑看来,他此期在内政方面的得意之作还得首推《法国民法典》的制定。
1800年8月,他任命4位著名法学家组成起草委员会。草案拟出台后,参政院先后召开了
100多次讨论会,其中过半敏的会议由拿破仑亲自主持。他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由此可
见一斑。由于事先阅读了大量法学书籍,并深入研究过古罗马法,拿破仑在会上经常十分内
行地随口引证罗马法典,使与会者大为叹服。经过长达3年半的修改、讨论,法典终由立法
院通过。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由此,法国终于有
了统一的、反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民法典。而且,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
典,这部法典在破坏欧洲封建制度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起过不客低估的示范作用。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据材料,归纳拿破仑“得意之作”问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原因。(7
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法典》的制定对法国和欧洲的影响。(5分)
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初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D
A
B
D
B
C
D
C
B
A
B
D
A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
16.(18分)(1)主要特点:专利数量不断增加;专利发明应用于工业领域;专利发明广泛应用于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3分)
历史影响:专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专利保护刺激科技进一步发展;促使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推动工业、照明及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专利发明广泛应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5分)
(2)演变过程:从批准企业专利权到鼓励个人发明创造;从皇帝直接批准到成立机构并核准专利;运用行政手段奖励与惩罚。(3分)
历史背景: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国内矛盾激化;近代工业发展;中外交流不断深入,中国被纳入世界市场;西方专利体制传入,向西方学习的深入。(3分)
(3)原则:保护专利发明者权益;推动专利发明中外交流;提高专利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注重专利发明转化。(4分)
17.(13分)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材料选自当事人谷牧的口述。(1分)
口述内容是研究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手史料。(1分)
材料内容
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
特区之外的几个港口城市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南部等沿海经济开放区也实行一些特殊政策。(3分)
可用于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2分)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在有了“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条件”。西欧发达国家的资金、商品、技术要找市场,都看好与中国发展关系。(2分)
可用于研究中国的外交环境和外交政策。(1分)
口述史料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情况。(2分)
还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情况。(1分)
(12分)(1)措施:改革官制;修订刑律;尊孔倡儒;兴办教育。(4分)
原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社会矛盾重重;鲜卑族游牧文明落后中原农耕文明;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吸引。(4分)
(2)作用:完成政权封建化;加速北方民族融合;促进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4分)
19.(12分)
(1)特点:拿破仑亲自主持;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家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借鉴罗马法;程序严谨。(4分)
原因: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大革命前期立法的推动;拿破仑对法治的推崇。(3分)
(2)影响:《民法典》的制定践行了启蒙思想对民主政治的构想;以法律形式捍卫大革命的成果;成为此后资产阶级国家立法蓝本;冲击欧洲封建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5分)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初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
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
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频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
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春秋时期,儒者讲究从家族仪礼之“礼”,到社会道德伦理之“礼”,再到国家制度之“礼”
的一整套严格仪式。这表明当时儒者意在
A.整顿社会秩序
B.推崇仁的观念
C.强调社会和谐
D.倡导隆礼重法
2.相同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古书常有不同记载。表一内容说明
记载
史书
成书年代
伊尹放太甲于桐,尹乃自立,暨及位于太甲七年,太甲
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竹书纪年》春秋战国
而中分之。”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
尹放之于桐宫……(太甲)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史记·殷本纪》汉代
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A.两种记载的观点一致且能够互证
B.《史记》属于私人修史可信度较低
C.价值取向是选择史料的重要标准
D.《竹书纪年》更原始史料价值更大
3.《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这一现
象反映唐朝
A.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B.异域风尚推动社会进步
C.华夷观念已经消除
D.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多元
4宋代以前,历代对于实物税的征收纺织品这一方面大都是以布帛为主,很少有征收丝织
物的。而在宋代实物税中,绢的数量占布帛总收人的70%左右。这反映了宋代
A.南方经济发展影响税收征收
B.丝织产品在该朝已普遍使用
C.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仍然有限
D民间手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5.明廷严禁私修野史。但明中叶以来,野史笔记作为一种显著的史学现象迅速风行,“上搜
国家之逸载,下收乡邑之阙闻,参订往籍,纠核时事,凡可神于日用兼有资于解颐者,多汇
萃焉。”这反映了
A.明代正史研究发达
B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C.土人借助野史参政
D程朱理学受到冲击
6图一为《伦教新闻画报》曾刊登的“一张奇怪的关于英
国军舰的中国画”,画中是一位中国画家所画的一艘刚
刚抵达香港的英国军舰,当时中国人称之为“火妖怪”,
认为“必有邪教善术伏其内”。这表明
A.关注奇闻趣事是报刊选材重点
B.英国政府较关注中国人的反应
C.将对手妖魔化便于战争的宣传
D华人受战争影响但仍愚眯落后
7某学者曾评论:“在革命战争中,太平天国扫荡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清朝依靠汉族地主
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的支持,维持住它的濒临绝境的统治。到太平天国失败后,
全国兵权、财权都分握于曾国藩一系的湘军和李鸿章一系的淮军人物的手里。”该学者认
为太平天国运动
A.彻底清除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
B.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下移局面
C.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D.形成了两个政权长期对峙局面
8.1918年,江南造船所承造美国政府4艘万吨级木甲运输舰,《东方杂志》特别指出:“从前
中国所需军及商船,多在美、英、日三国订造,今则情形一变,向之需求于人者,今能供人之
需求,中国工业史乃一新纪元。”造成“新纪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政策法令的推动
B.群众性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C.一战爆发让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D舆论宣传激发了国人爱国热情
9《每周评论》曾报道:“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
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
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学界”的行动
A.使得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B.促成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表现该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D.动员工、商、学联合起来进行斗争
10.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国民党122师参谋长赵渭滨在参加某次会战时曾写下家书,信中说:
“红军之善战红军之努力真使东北军、晋缓军陕军愧死!”“红军”的善战、努力
A.实现战略大转移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C.取得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首捷
D.破袭日军交通线,成为全国抗战的主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