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琥珀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琥珀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5 19:2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琥 珀
俗语说,无巧不成书,竟有这么巧的事——两个活蹦乱跳的动物,竟同时被一滴松脂包在里面,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竟然完整无缺地保存了上万年,成为一块珍贵的琥珀。世界真是太奇妙了!快去看看这块奇异的琥珀吧。
1.会写“怒、吼”等15个生字,会认“琥、珀”等12个生字。(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并能复述故事过程,领悟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难点)
3.培养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激发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难点)
生平简介:柏吉尔(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他的作品经常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
主要作品:《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琥珀》。
琥珀 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质地似脂似玉,似胶似石,玲珑剔透,光彩夺目。颜色有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燃烧时有香味,摩擦生电,可做琥珀酸和各种漆,也可入药,做装饰品。在琥珀这种化石的植物脂内,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远古的小动物。
(“构、率、倘、绘、谐”见“我会写的字”)
会认字
拼音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字义
组词


H

12画
左右
[琥珀]矿物名,是古代树脂的化石,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可做装饰品。
琥珀


P

9画
左右
见[琥珀]
琥珀

wēng
W

13画
左右
拟声词,多形容蚊、蝇、蜂等昆虫飞动或机器开动的声音。
嗡嗡


F

10画
左右
低头;向下,跟“仰”相反。
俯视 俯瞰

zhá
Z

4画
左右
勉强支持。
挣扎

péng
P

15画
左右
[澎湃]①波浪互相撞击。
②(气势)浩大。
澎湃

pài
P

12画
左右
①[滂湃]形容水势浩大。
②见[澎湃]
豪情澎湃
读写易错提示
正音:划水(huà huá) 掩埋(mán mái)
刷洗(shuā shuà)
辨形:吼:左小右大,“口”稍居上,竖弯钩圆润有力。脂:左窄右宽,“月”扁长,“匕”竖弯钩圆润有力。详:左窄右宽,右部横向笔画间距均匀,最后一竖为悬针竖。
多音字辨别
运用:
1.他们计划(huà)周末去划(huá)船。
2.他挣扎(zhá)着坐起来,让医生为他扎(zhā)针。
近、反义词




huà(计划)
huá(划船)
近义词
约莫——大约 展开——打开
柔嫩——细嫩 拂拭——擦拭
推测——推算 可怕——恐怖
反义词
火热——冰冷 腐烂——鲜活
猛烈——温和 透明——浑浊
黏稠——稀薄 详细——简略

zhā(扎手)
zhá(挣扎)
zā(扎彩)
近义词辨析
特殊词语
“AA地”式词语:慢慢地 闪闪地 好好地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前俯后仰
含有数字的成语:成千上万
词语拓展
“AA地”式词语:渐渐地 冉冉地 默默地 愤愤地 静静地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左顾右盼 声东击西 南腔北调
含有数字的成语:五花八门 六神无主 四面八方 七上八下
词语搭配
高大的松树 高大的背影 高大的楼房 高大的形象
金黄的光 金黄的稻田 金黄的银杏叶 金黄的头发
推测 推断
辨析:重点在测和断之间的区别上:测,有猜测之意;断,有判断的意思。所以,推测,根据已知的测度未知的,有不确定性;推断,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理判断事实的因果关系,有逻辑推理的成分,更肯定一些。
运用:1.目前世界上的局势变化难以推测,我们要做好更多的准备。
2.父母从她慌张的眼神推断出她花光了钱。
怒吼 松脂 擦拭 美餐
划动 晌午 火辣辣 渗出
挣扎 一番 埋入 冲刷
推测 详细
重点方法
其他方法
写作方法
写实和想象相辉映。
生动形象的语言使科学小品文富有文学色彩,动植物富有人情味。
修辞手法
比喻
阅读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这块琥珀形成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的字词和语句。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句解:故事发生的时间。用“约莫”一词是因为:我们并不知道琥珀形成的准确时间,表示这几万年是推算出来的数字。】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①,绿叶在树上飒(sà)飒②地响。【句解:描写了当时的环境,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wēng)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句解:“穿过”“飞进”这些动词说出了小苍蝇的活动。】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zhī)③的香味。【句解:这些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炎热的天气里,松树上的松脂才会出现,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dǎn)掸翅膀,拂拭(shì)④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①怒吼:原指动物大声吼叫,文中比喻海的风浪声很大。
造句:外面狂风怒吼,真是让人心惊肉跳。
②飒飒:形容风雨声。
造句:风时强时弱地吹来,把竹子摇得飒飒作响,好像有蟒蛇正在那里蠢蠢欲动。
③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本课指琥珀形成的原材料。
造句:松脂加热后很香,十米之外都能闻得到。
④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等脏东西)。
造句:他轻轻地拂拭着照片上的灰尘。
【句解:介绍苍蝇停留的地方是大松树上,为后面故事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动词很细致地描绘了苍蝇,表现了小苍蝇的悠闲。】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句解:另一个主人公蜘蛛出现了,它想去抓苍蝇。】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shèn)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句解:这些词语说明了事情发生的极其巧合,也体现了琥珀的珍贵。】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nián)稠的黄色泪珠里。
⑤前俯后仰:前仰后合,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
造句: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个笑话,同学们笑的前俯后仰。
?赏析: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
这句话照应了前面的课文;将松脂比喻成“黄色泪珠”,是因为它们的形状相似,再就是作者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思考: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松树林。
(2)夏天——天气炎热到松树渗出松脂。
(3)凑巧——蜘蛛和苍蝇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
它们前俯(fǔ)后仰⑤地挣扎(zhá)了一番(fān),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句解:“滴下、积、包裹”这些动词说明了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句解:这句话说明琥珀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mái)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段解】描写了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màn)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句解:地质发生了变化,为后来在海边发现琥珀提供了条件。】
⑥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造句:生活是一片海,时而汹涌澎湃,时而风平浪静。
?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的条件是什么?
(1)时间漫长。
(2)陆沉水漫。
(3)松树腐烂。
(4)泥沙掩埋。
?思考:琥珀形成的阶段和条件是什么?
琥珀的形成需要经历两个阶段: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炎热,老松树渗出松脂,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埋在海底。
?思考:描写琥珀样子的语句和前文中的哪些描写相吻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与前文照应的句子: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感受:想象和推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瞎想。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句解:琥珀的真正形成。】??
【段解】琥珀的形成。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海风猛烈地吹,澎(péng)湃(pài)⑥的波涛(tāo)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chì)着脚,他踩着了沙里的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句解:说明爸爸经验丰富,也说明了琥珀的珍贵。】
【段解】琥珀被发现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⑦黏稠:形容液体的黏性很强。造句:在太阳的炙烤下,森林里的松树渗出了黏稠的油脂。?思考:课文中写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1)透明;(2)里面有两个小东西(苍蝇、蜘蛛);(3)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思考: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思考:这块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思考:《琥珀》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本文是一篇以故事形式介绍琥珀的科学小品。它是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内容多以科技知识普及、宣传、远景规划、发展前景、应用开拓等为主。通过活泼、诙谐的表演形式或者生动、形象的媒体介绍,达到推广科学技术知识的目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句解:从“小东西”可以看出作者对他们的喜爱,“好好地”说明它们被保存得很好。】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⑦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句解:介绍了琥珀的科学价值,可以推测几万年前的情形,与开头相呼应。】??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讲了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科学价值。
本文是一篇以故事形式介绍琥珀的科学小品。文章生动、具体地介绍了琥珀形成的过程,交代了作者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科学依据,使我们增长了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主题归纳
感悟心语
作者通过对历经万年的琥珀的描写,讲述了一个奇妙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远古时代的自然界。这篇文章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也激发了我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写作特点:科学小品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它就是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因为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它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仿写思路:本文是一篇以故事形式介绍琥珀的科学小品。文章生动、具体地介绍了琥珀形成的过程,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我的练笔:其实自然界蕴藏着许多奥秘,在辽宁也有这样神奇的古化石。在朝阳北票,有世界上第一批从恐龙向鸟类过渡的动物化石——中华龙鸟。发挥你的想象,推测一下中华龙鸟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写一篇科学小品文。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如,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参考答案:因为课文写的这块琥珀的样子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科学家以看到的这些事物作为依据,就可以推测出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示例问题:“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依据是什么?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泥沙下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在海滩上被发现埋下了伏笔。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参考答案:约摸几万年以前的一个夏天,在靠近海边的松树林的一棵松树上,蜘蛛想把一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蜘蛛和苍蝇恰巧被一大滴松脂包裹起来,并积成松脂球,经过漫长的时间,地壳运动,森林淹没,松树腐烂,松脂球被埋在泥沙里。又是几千年过去了,松脂球成了化石。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下面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参考答案: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有一定的事理依据,所作出的判断往往有很大把握。
依据:琥珀形成的先决条件需要有松脂,而松树能渗出松脂的条件需要天气炎热,只有在夏天,而且天气很热的情况下,松树才能渗出松脂。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参考答案:依据:如果不是刚好这么巧,那两个小东西就不会“仍旧好好地躺”在透明的琥珀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