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4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5 09:4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在解放前华北的一个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早年丧妻,膝下一女名喜儿,父女两人相依度日。
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
黄世仁逼迫杨白劳用女儿喜儿抵债,后来杨白劳喝卤水自杀。
喜儿逃进深山老林,餐风宿露。由于长期缺少盐分摄入,一头青丝变成白发。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
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斗倒恶霸地主,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思考: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哪些措施改善农民的这种状况呢?这种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一章 悯农—土地改革原因
第二章 惠农—土地改革措施
第三章 利农—土地改革意义
第四章 兴农—国家重民生,农业得发展
第一章 悯农—土地改革原因
农民最希望实现的愿望是什么?
李自成:均田免粮
洪秀全:有田同耕
孙中山:平均地权
材料1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选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
地主
农民
思考:由上述材料,你估计当时农村里的大多数人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住的是……
吃的是……
农民交地租后被迫逃荒要饭
农民被迫卖儿卖女
封建土地所有制
过着这种生活的根源在哪里?
材料2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思考:阅读课文结合材料你能归纳出土地改革的原因吗?
原因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根本原因)
老解放区
已完成土改

原因2:
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第二章 悯农—土地改革措施
1950—1952年底
广大新解放区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快问快答:阅读课本P13-14,了解土地改革概况。
(1)时间:
(2)地点:
(3)法律依据:
(4)内容:
(5)具体做法:
土地所有制的转变:
从“地主私有” 到“农民私有”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产品分配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
自己占有
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异同:
1950—1952年底
广大新解放区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快问快答:阅读课本P13-14,了解土地改革概况。
(1)时间:
(2)地点:
(3)法律依据:
(4)内容:
(5)具体做法:
批斗地主
烧地契
1.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
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改革阻力。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1950—1952年底
广大新解放区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快问快答:阅读课本P13-14,了解土地改革概况。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时间:
(2)地点:
(3)法律依据:
(4)内容:
(5)具体做法:
(6)结果:

毛主席,
红太阳,
救星就是共产党。
毛主席,
红太阳,
救星就是共产党。
翻身农奴把歌唱,
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翻身农奴把歌唱,
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翻身农奴把歌唱
第三章 利农—土地改革意义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三、土地改革意义
1. 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三、土地改革意义
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三、土地改革意义
材料: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毛泽东
三、土地改革意义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四章 兴农—国家重民生,农业得发展
1950年开始土地改革,
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20世纪50年代,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中的确立。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6年1月,农业税取消。
农民参加管理
农民子女接受现代化教育
农民对承包的土地进行现代化管理
农民工拿到工资存折
一、悯农——土地改革原因
二、惠农——土地改革措施
三、利农——土地改革的意义
四、兴农——国家重民生,农业得发展
土 地 改 革
时间:
地点:
法律依据:
内容:
具体做法:
结果:
随堂训练
1.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
正确的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确立
B.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C
2.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废除了( )
A.资本主义剥削土地制度
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土地私有制
D.封建剥削制度
B
3.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
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
件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