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第一(五)中学2011-2012学年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制作Flash形变动画》教学设计
学 科 信息技术 授课教师 董涛 年级 高二年级(1)班
教学时间 一课时(45分钟)
教材分析与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第4章第一节任务四:制作“爱心奉献”修饰动画。教材是通过制作“爱心奉献”修饰动画,来让学生掌握flash形变动画的基本制作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flash软件制作出简单的逐帧动画和动作渐变动画,对于flash动画中的帧、关键帧、元件等一些基本概念能理解并使用,但对于空白关键则仅限于知道其与关键帧的区别,而未应用过,而且由前面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对flash动画是非常感兴趣的,这些均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由于我校属县级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计算机操作能力普遍较差,加上学校每周只安排一节信息技术课,要在45分钟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具有相当难度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形变动画;2、能区分对象的分离与组合状态;3、能把元件对象转换为图形对象;4、能够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个简单的flash形变动画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 1、从观察老师作品入手,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作品的特点;2、演示制作flash形变动画的过程,强调操作的重点和难点;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制作flash形变动画的基本方法;4、以扩展练习的形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继续深入学习
能力目标 1、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2、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教学重点 1、如何识别图形对象;2、如何把元件转换为图形对象;3、分离和组合状态的区别;4、制作flash形变动画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形变动画的概念2、理解只有图形对象能制作形变动画,元件不能直接制作形变动画,但元件与图形可相互转换。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自制Flash形变动画;3、 自制PPT课件。
学生准备: 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法、探究学习法为指导,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动画导入新课 播放教师自制的文字形变动画,并提出问题:该动画具有什么特点?引导:对象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均发生了改变 仔细观察后思考并讨论:播放的动画有何特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演示并讲解学生模仿 分段演示:1、新建一个flash空白文档,并在图层1的第一帧处创建一个矩形(只要填充色);2、在第30帧处插入一个空白关键帧并在终止帧上创建一个正圆(填充另一种颜色);3、选定起始帧,打开“属性”面板,在“补间”下拉菜单中选择“形状”。提出问题:形变动画与运动渐变动画在时间轴上有什么区别?引导:运动渐变是黑色箭头灰色底,形状渐变是黑色箭头浅绿色底。 1、当教师停止每一段演示后模仿教师操作,体验形变动画的制作过程。2、思考并讨论:形变动画与运动渐变动画在时间轴上有什么区别? 兼顾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让学生尽快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继续学习flash动画的信心。
练习巩固探究新知 1、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制作一个形变对象为文字的形变动画。2、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巡视,并随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提示和解答。提示:1、通过“修改”菜单下的“分离”操作将文字对象转换为图形对象;2、若是单个文字或图片,则只需分离一次,若是多个文字,则需分离两次。 1、结合教师演示和提示,自制形变对象为文字的形变动画。2、保存作品并提交作业。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形成知识的迁移。
作业评价 从学生作业中找出几个作品进行展示,其中有优秀作品和存在问题的作品,并请相应的学生进行自评,然后其他同学再给出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强调。 欣赏教师展示的作品, 然后进行自评或他评。 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 1、什么是形变动画2、如何识别图形对象3、分离和组合的区别4、制作flash形变动画的基本方法其中要强调的是:元件不能直接形变,只有当元件通过“分离”被转换成图形对象后才能产生形变。 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扩展练习 结合逐帧动画和运动渐变动画的知识,自制一个flash动画,要求:椭圆变形为文字(颜色同时改变),文字旋转3600后再变小移动到舞台中央的。 基础好的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继续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加深并巩固前面的知识,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PAGE
2